乔莎那招“祸水东引”的险棋,虽然暂时将徐婧珞和陈星旭从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拽了下来,但代价是沉重的。那场针对张的舆论核爆,其惨烈程度远超寻常的粉黑大战,几乎带着毁天灭地的意味。徐婧珞躲在别墅里刷着新闻,看着一个鲜活的事业和可能无辜的家庭被卷入漩涡中心,手指冰凉,胃里一阵翻江倒海。
巨大的愧疚感和无力感像潮水般将她淹没。她只能在心里一遍遍地对那个被推出去挡枪的同行说着苍白的“对不起”,明知这毫无意义。
这种低落的情绪,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她与陈星旭的相处。她变得有些沉默,对他的亲昵偶尔会下意识地闪避,笑容也少了以往的明媚。陈星旭敏锐地察觉到了她的变化,可他也没比他好多少,甚至不停的追问自己以后再被拍怎么办?徐婧珞心里更烦闷,只能通过不见他物理隔绝,得到片刻的宁静,却也加深了她的愧疚——她觉得自己不配拥有这样的宁静,因为这份宁静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
为了摆脱这种令人窒息的情绪,徐婧珞索性彻底放空了自己。她推掉了接下来几天的所有活动和邀约,断绝了与外界的部分联系,像一只受伤的动物,缩回自己的巢穴,试图舔舐伤口,重新积蓄力量。
她将大部分时间用来埋头研读如雪片般飞来的新剧本。好在,凭借威尼斯影后的桂冠和《盛夏晚晴天》的爆火,她如今的咖位今非昔比,递到手上的项目质量和多样性都有了质的飞跃。她刻意避开了那些主打情爱、需要她维持完美偶像形象的本子,转而搜寻那些角色更具厚度、故事更有力量的剧本。
就在这广泛的阅读中,她的目光被一个厚重的项目企划书牢牢吸引——《邓绥传》。这不是一部普通的古装剧,而是一个规划严谨、预计制作三季的宏大系列,讲述东汉那位临朝称制、功绩卓著却未在史书单独立传的和熹皇后邓绥的一生。
徐婧珞几乎是瞬间就被这个角色击中了。邓绥,这位在历史长河中惊才绝艳的女性政治家,其人生轨迹的复杂性和戏剧张力,远非那些困于后宫情爱的角色可比。她需要演绎的,是一个女人在男性主导的权力巅峰,如何运用智慧、魄力与隐忍,平衡朝堂、驾驭外戚、安定天下,最终以“女君”之名行帝王之实的波澜壮阔的一生。
她仔细阅读着人物小传和部分剧本,内心激动不已。邓绥从初入宫闱的谨慎,到逐渐参政的锋芒,再到独揽大权后的孤独与决断,其间经历的丧子之痛、权力倾轧、家国重任……其情感层次之丰富,表演空间之巨大,让她看到了一个演员梦寐以求的挑战和机遇。
“就是它了。”她合上剧本,眼神里重新燃起了久违的、充满渴望的光芒,对视频通话那头的乔莎坚定地说,“莎姐,我想演邓绥。我必须演邓绥。”
乔莎在屏幕那头显得有些惊讶,随即冷静地分析:“《邓绥传》确实是顶级的饼,历史正剧,冲奖意图明显。但珞珞,你要想清楚,这类剧拍摄周期极长,三季下来可能耗费数年,对台词、仪态、历史知识要求极高,会非常辛苦。而且,商业回报肯定不如你接一部商业大片或者S+古偶。”
“我知道,”徐婧珞点点头,语气没有丝毫动摇,“但我想要的不是快速的商业回报。邓绥这个角色,能让我沉下心来,真正去钻研表演,去触碰一个更厚重、更有力量的内核。演她,或许能帮我洗掉一些这段时间沾上的……污浊感。”她顿了顿,声音低沉了些,“而且,邓绥在那个时代打破的壁垒,她承受的压力和需要的坚韧,和我们在这个圈子里想要寻求真正尊重、突破固有印象的处境,有种奇妙的共鸣。我想把她演活。”
乔莎看着徐婧珞眼中那簇重新点燃的、充满斗志的火焰,明白了她的决心。这次的选择,不仅是事业上的转型,更是她内心寻求救赎和突破的一次重要尝试。乔莎最终点了点头:“好,既然你决定了,我会尽全力去争取。这个饼竞争会非常激烈,但我们现在有威尼斯影后的头衔,有爆款剧的热度,不是没有一战之力。”
放下电话,徐婧珞轻轻抚摸着《邓绥传》的剧本封面,仿佛能感受到那个千年之前传奇女性的脉搏。窗外的舆论风暴似乎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由内而生的、坚定而清晰的力量。她知道,争取邓绥将是一场硬仗,演绎她更是一次对自我的极限挑战。但这一次,她不再是被动卷入风暴的棋子,而是主动选择了破局的方向。她要将这段风波带来的阴影,转化为塑造下一个光芒万丈角色的养料。前路漫漫,但她已然找到了内心的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