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明星同人小说 > 华娱之闪耀人生
本书标签: 明星同人  娱乐圈  明星寒假 

拍戏ing

华娱之闪耀人生

长安的诏书,是踩着开春的第一场雨送到边陲的。

马车碾过官道的泥泞,邓绥(徐婧珞 饰)靠在微微颠簸的车壁上,指尖无意识地蜷缩着。窗外不再是望不到头的黄沙和草场,渐渐有了人烟,有了亭驿,连风里的味道都变了,不再是牛羊膻气混着草根苦味,而是隐隐约约的、属于人间烟火的气息。

她闭上眼,脑海里闪过的,却是阿古那双像雪山融水般干净的眼睛,是共乘一骑时,耳边呼啸而过的风。胸口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攥了一下,有点酸,有点麻。但邓绥注定不舍为这心尖一点酥麻而放弃邓家的几世经营。

“绥儿,快到了。”父亲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将她从回忆里拽了出来。

她睁开眼,深吸一口气,再抬眼时,眼底那点属于少女的恍惚和柔软已被尽数压下,只余下一片沉静的、近乎冷凝的光。边疆的风沙磨人,不仅磨糙了皮肤,更将那份天真烂漫一点点磋磨成了坚硬的壳。她知道,长安等待她的,不会是温情脉脉的故土重逢,而是另一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

车帘被风掀起一角,远处,长安城巍峨的轮廓在天光下显出了模糊的影子。邓绥下意识地挺直了脊背,唇角抿成一条克制的直线。那是一种混杂着近乡情怯、家族荣辱系于一身的沉重,以及……一种连她自己都尚未完全明晰的、即将踏入漩涡中心的警觉与决绝。

徐婧珞在演绎这一刻时,需要让观众感受到那种“物是人非”的苍凉感,以及一种“我已非我”的蜕变。她不再是那个需要依靠别人才能活下去的罪臣之女,她的未来,要攥在自己手里了。这种内敛却充满力量的气场转变,才是角色真正立住的关键。

邓家的回京,首先引起了帝师谢明远的注意。陈道明老师将这位重臣的复杂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他对邓家昔年因自己奏议而流放心存愧疚,对流放途中曾暗中保全邓绥祖父性命一事秘而不宣,又对邓绥展现出的才华与沉稳深感赏识。他收邓绥为学生,悉心教导为政之道,这段亦师亦父的关系,成为邓绥初期最重要的依仗,却也为其日后面临情法抉择时的巨大痛苦埋下最沉重的伏笔。陈道明与徐婧珞的对手戏,将是前期朝堂戏的重要看点。

而徐婧珞转场后的第一场文戏,便是和陈道明搭档,想起此事,徐婧珞内心不免有些忐忑,还记得 《邓绥传》剧组正式开机前,演员阵容陆续官宣。当时徐婧珞在最终名单上看到“谢明远——陈道明”这几个字时,心跳猛地漏了一拍。陈道明老师!那是演艺圈一座公认的丰碑,是教科书级别的存在。她即将要和他演大量的对手戏,还是演他的学生!

早在开机前,剧组便安排了主要演员的剧本围读会。徐婧珞还依稀记得当时门被推开,陈道明走了进来。穿着简单的深色夹克,身姿挺拔,脸上没什么多余的表情,自带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场。会议室瞬间安静了不少,所有人的目光都带着敬意投向他。徐婧珞下意识地挺直了背,手心微微出汗。

陈道明目光扫过全场,在看到徐婧珞时,微微停顿了一下,然后朝她轻轻颔首,算是打过招呼。那眼神平静而深邃,看不出什么情绪,却让徐婧珞更加紧张了。

围读开始,轮到邓绥和谢明远的戏份时,徐婧珞打起十二分精神。她念台词时,能清晰地感觉到陈道明老师就坐在对面,虽然没有抬头,但她觉得他一定在听,在判断。当她念到一段邓绥表达政见的文绉绉的台词时,因为紧张,语速不自觉地加快了一点。

“这里,”陈道明老师突然开口,声音不高,却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他用手指轻轻点了点剧本,“这句‘民为邦本’,节奏可以再沉一点。邓绥这时候是初生牛犊,但也是有底气的,不是怯生生地念经。”

他没有看徐婧珞,像是在分析角色,但话是说给她听的。徐婧珞脸一热,连忙点头:“好的,陈老师,我明白了。”她按照提示重新念了一遍,果然感觉味道对了不少。

围读间隙,陈道明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看似随意地转向徐婧珞,语气平和地问:“剧本看得怎么样了?邓绥这个角色,前后跨度大,不好演。”

徐婧珞赶紧放下剧本,恭敬地回答:“还在努力理解,陈老师。特别是回京后和您……和谢太傅的戏,那种既敬畏又想靠近、既感恩又带着点试探的感觉,挺难拿捏的。”

陈道明微微点了点头:“嗯,人物关系是复杂的。不用急,慢慢来,戏是磨出来的。”他顿了顿,补充道,“以后对戏有什么想法,可以直接说。”

这句看似平常的话,却像一颗定心丸,让徐婧珞紧绷的神经松弛了不少。她意识到,这位业界泰斗并非想象中那般难以接近,他严肃的外表下,是对表演的极致认真,也愿意提携后辈。尽管如此,真正到了实拍第一场对手戏那天,站在布置成宫廷书房的片场,看着穿上戏服、瞬间化身气场强大的太傅谢明远的陈道明老师时,徐婧珞的心脏还是不受控制地狂跳起来。灯光、摄像机、周围工作人员的目光,都汇聚在他们身上。

“《邓绥传》第八场一镜一次!Action!”

打板声落下,徐婧珞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进入邓绥的状态。她走上前,按照剧本行礼,抬起头,迎上“谢明远”审视的目光。那一瞬间,陈道明眼神中透出的威严、探究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欣赏,几乎让她忘了呼吸。她全靠肌肉记忆和之前的排练,才勉强将台词流畅地说完。

“卡!”导演的声音传来。

徐婧珞瞬间出戏,后背惊出一层薄汗。她下意识地先看向陈道明,想从前辈脸上看出评价。

陈道明却已经放松了姿态,对她微微笑了一下,语气温和:“还可以,比围读的时候好。放松点,你就是邓绥。”

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让徐婧珞悬着的心终于落回了实处。她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但至少,这第一步,她没有被吓退。在陈道明这种级别的演员面前,每一场戏都是学习,每一次对视都是磨练。这种紧张感,也恰恰激发了徐婧珞全部的潜能,让她更加专注地投入到与“谢太傅”的每一次交锋中。陈道明老师那句“还可以,比围读的时候好。放松点,你就是邓绥。”像一阵温和的风,吹散了徐婧珞心头的浓雾。她深吸一口气,那份面对业界泰斗的、几乎要凝滞的紧张感,悄然融化了些许,转化为一种更专注、更想要接住对手戏的投入感。

此后的拍摄日子里,这种在压力下飞速成长的感觉愈发明显。与陈道明的对手戏,成了徐婧珞每天既期待又倍感挑战的功课。期待,是因为每一次对戏都像上了一堂大师课;挑战,是因为陈老师对表演的细节要求极高,一个眼神的力度、一句台词的停顿,都需精准拿捏。

有一次,拍摄谢明远考察邓绥政见的戏份,有一段邓绥引经据典的长篇论述。徐婧珞自认准备充分,一条过后,导演觉得不错,正准备过。陈道明老师却微微抬手,示意稍等。他走到徐婧珞身边,指着剧本上的一句:“这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你读得没错,但语气可以再‘实’一点。邓绥此刻不是背书,她是真的相信这个道理,并想说服老师。试试看,把气沉下去,每个字都带着分量。” 他亲自示范了一遍,那种沉稳有力、仿佛每个字都落地生根的念白方式,让徐婧珞豁然开朗。她调整后再来,效果果然大不相同。

拍摄谢明远暗中观察邓绥,邓绥有所察觉却故作不知的微妙戏份时,陈道明老师一个看似随意扫过的眼神,却蕴含着审视、考量、赞许等多重情绪。徐婧珞最初接不住,眼神会下意识地闪躲。陈老师便会停下来,简单提示:“邓绥这时候是知道的,但她得稳得住,你的眼神里可以有一点紧张,但不能慌,更要有一种‘我知道你在看我,但我自有分寸’的定力。” 这种对角色心理的精准剖析和提点,让徐婧珞受益匪浅。

即便是拍摄间隙,陈道明也常常沉浸在谢明远的状态里,或沉思,或翻阅古籍,无形中为整个片场营造出一种严肃而专注的创作氛围。徐婧珞在一旁看着,不敢懈怠,也默默揣摩着邓绥的心境。

正是在这种高压又极其宝贵的环境下,徐婧珞的表演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沉稳、细腻。她开始懂得,真正的表演不是“演”出来的,而是要把自己变成那个人物,活在当下的情境里。她与陈道明饰演的谢明远之间那种亦师、亦臣、亦带有微妙情感拉扯的关系,也在这种高质量的碰撞中,愈发显得真实可信,张力十足。

当导演终于满意地喊出“过”,徐婧珞常常会感到一种精神高度集中后的虚脱,但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充实和成就感。她偷偷看向坐在一旁休息、神情恢复平和的陈道明,心里充满了感激。这份紧张的创作经历,如同一次淬火,让她这块好钢,在顶尖匠人的锤打下,渐渐显露出更为锋利耀眼的光芒。而这一切,都为她接下来面对宫中更复杂的局势和人物关系,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上一章 不愧是顶流 华娱之闪耀人生最新章节 下一章 拍戏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