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邓绥才华尽显,因才学品貌入选宫中后,遇到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对手与伴侣——汉和帝。陈晓饰演的汉和帝,并非扁平化的昏君或明主,他聪慧敏感,有励精图治之心,却也深陷于外戚、权臣的制衡中,体弱多病更增添其性格的复杂与阴郁。他与邓绥的关系,始于欣赏与利用,在共同理政中逐渐转化为蕴含算计的依赖、错位的爱意以及最终的权力移交。
陈晓与徐婧珞需要演绎出这种从相互试探、并肩作战到情感纠葛、权力博弈的极致拉扯,每一场对手戏都充满张力。
邓绥凭借过人的才学与日渐沉稳的气度,在宫中逐渐崭露头角,自然也进入了汉和帝的视野。陈晓所饰演的汉和帝,并非昏聩之主,他聪慧甚至敏感,有重振朝纲的抱负,却深陷外戚与权臣的泥沼,体弱多病更添其性格中的阴郁与多疑。他最初注意到邓绥,是看中了她背后可能凝聚的清流力量以及她本身可堪一用的才智,是一步精心算计的棋。
最初的相处,确实充满了算计。汉和帝(陈晓 饰)将邓绥(徐婧珞 饰)这把“利剑”打磨得愈发锋利,用以抗衡殷皇后一党。他给予她旁人艳羡的“恩宠”——御书房内,烛火通明,他时常与她探讨奏章至深夜,认真听取她的见解,甚至允许她在奏疏上附议;宫廷宴饮,他会特意点名让她坐在离御座最近的位置,看似亲密无间。然而,当殷皇后的明枪暗箭射向邓绥时,他却常常选择沉默,或只是不痛不痒地申斥几句,任由邓绥独自面对风雨。这份“恩宠”,如同悬在深渊之上的华丽绳索,每一步都走得惊心动魄。
徐婧珞需要演绎出邓绥在这种环境下的复杂心态:她清醒地知道这是帝王心术,是利用。但深宫寂寥,汉和帝偶尔流露出的、超越界限的关怀,却像毒药般渗入她的心扉。比如,在她因过度劳累染上风寒时,他会遣心腹太监送来珍贵的药材,甚至有一次深夜,他批完奏折后,竟亲自到她宫中探望,虽只是隔着屏风问了句“可好些了?”,那声音里不易察觉的疲惫与一丝关切,却让邓绥的心狠狠一颤。又或者,在某个夕阳西下的黄昏,他谈起自己不受先帝重视、战战兢兢的童年,语气中的落寞与脆弱,让她仿佛看到了另一个孤独的灵魂。
正是这些细微的、看似不经意间的“真情流露”, 击溃了邓绥的心理防线。她何尝不知这是帝王心术?但深宫的寂寞、对知遇之恩的感激,以及汉和帝偶尔流露出的、介于真实与表演之间的脆弱与依赖,都让她冰封的心防逐渐松动。她想起边疆那个如烈日般的少年阿古,想起那份无疾而终的遗憾,心中暗下决心:不能再错过一次了。既然心动,那便倾其所有!于是,她停掉了自己暗中准备的避孕汤药,心甘情愿地想为他孕育子嗣,甚至在政治上更加主动地为他出谋划策,打击殷皇后势力,几乎到了殚精竭虑的地步。
而汉和帝这边, 陈晓需要演绎出一种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情感渐变。他确实是在利用邓绥,但不知不觉中,习惯了她陪伴在侧讨论政事的身影,欣赏她不同于寻常妃嫔的智慧与冷静,甚至开始依赖她带来的那种精神上的共鸣与慰藉。他会下意识地记住她喜欢的点心口味,会在她成功扳倒殷皇后一个得力干将时,眼中闪过由衷的赞赏而非纯粹的算计。他或许会在某个瞬间,看着灯下她专注的侧脸,心头掠过一丝异样的悸动,但旋即被他用“此女甚是有用”的理由压了下去。他从小在阴谋与冷眼中长大,根本不懂得如何去识别和信任一份纯粹的情感,他的动心,来得迟钝而隐蔽,混合着权衡与疑虑。
当邓绥怀上龙种,并历经艰辛生下一名健康的小公主时,她抱着那个软糯的婴儿,她以为这是他们之间情感的见证,是黑暗中的一丝暖光。她为孩子取名“安康”,寄托了最朴素的愿望。此时的汉和帝,看着产后面色苍白却带着满足笑意的邓绥,以及她怀中那个与自己血脉相连的小生命,心中确实涌起了一阵强烈的、前所未有的暖流和一种类似“家”的归属感。他赏赐无数,甚至有一段时日,几乎夜夜留宿在她宫中,那种温情脉脉,几乎让邓绥相信,她的孤注一掷赢得了回报。
然而,悲剧的种子早已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