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五 晴
天还没亮透,营地就热闹起来了。
牧民们的吆喝声、马蹄的踏地声、收拾帐篷的哗啦声混在一起,把沉睡的草原都叫醒了。
我摸了摸风影的鬃毛,它大概知道要长途跋涉,不停地用脑袋蹭我的手心,鼻息热乎乎地喷在我手背上。
母妃连夜给我缝的新骑装穿在身上,针脚细密,比平时的更结实些。
父王穿着崭新的蒙古袍,腰间系着镶银的腰带,银饰在晨光里闪着光。
他站在队伍最前面清点人数,手指在名册上一个个划过。
看见我骑在风影上晃悠,挥手让我过去,说路上要跟紧队伍,不许像平时那样追着野兔乱跑。
我笑着点头,手里紧紧攥着新做的马鞭,鞭梢上的红缨穗子被风一吹,轻轻扫过风影的脖子。
出发的号角声响起时,心里像揣了只小鹿,怦怦直跳。
风影迈着轻快的步子跟上队伍,身后的蒙古包慢慢变小,最后缩成草原上的一个个小白点。
我回头望了望,那片熟悉的绿色在晨光里泛着光,心里默默念着:
再见了,等我回来。
九月十八 阴
走了三天,风景渐渐变了。
草原的绿色越来越浅,开始出现成片的农田,田地里种着我不认识的庄稼,绿油油的一片接一片,被田埂分成一块一块的。
路边有了矮矮的土房子,屋顶盖着稻草,不像我们的蒙古包能随处移动,墙根下还晒着些干草,大概是给牛羊准备的。
父王勒住马跟我并排走,指着田地里的庄稼说那是玉米地,到了秋天就能收获,磨成面能做馒头。
我好奇地看着那些结在杆子上的玉米,外皮裹得紧紧的,露出顶端的须子,像一串串饱满的珠子,忍不住想摘一个尝尝,被父王笑着拦住了,说还没熟呢,生的不好吃。
九月二十 小雨
第五天在一个小镇歇脚。
镇上的房子都是砖瓦盖的,一间挨着一间,墙缝里还长着些青苔。
街道两旁摆满了摊子,卖菜的、打铁的、缝补衣服的,挤得满满当当。
我牵着风影在街上逛,摊主们看见我的蒙古袍,都停下手里的活计打量我,眼神里带着好奇。
一个卖糖人的老爷爷捏了个小马递给我,糖做的小马亮晶晶的,舔一口甜滋滋的,糖渣粘在嘴角,风一吹有点凉。
我举着糖马问老爷爷怎么做的,他说用糖熬化了捏的,问我喜欢什么,再给我捏一个。
我赶紧摇头说不用了,这个就很好看,心里却在想,草原上只有奶糖,从没见过这么好看的糖人,能把马捏得这么像。
路上的河流也变了样子。
草原上的河水流得慢悠悠的,清澈见底,能看见水底的石头,而这里的河水更宽,水流也急,河上还有木头做的桥,木板之间有缝隙,能看见下面哗哗的流水。
第一次过石桥时,风影有点害怕,蹄子踏在石板上发出“哒哒”的响声,步子都放慢了,我拍拍它的脖子说别怕,我们慢慢走,它才一步一步挪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