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先秦诸子书目考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盘点《汉志》诸子略书目·阴阳家篇

先秦诸子书目考

西汉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诸子略》: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易大传》云“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

诸子学派纷争,百家丰富多彩,争辩中取长补短,探索富国强兵之道,阴阳家的诞生亦是如此,作为盛行于战国中后期乃至汉初的一种哲学流派,阴阳家以阴阳五行为理论根干,其思想渗透到学术思想和社会生活当中,例如天文历算、易学延伸、中医理论等,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称它是“古代中国人能够构想的原终原理”。

《汉书·艺文志》(简称《汉志》)著录的阴阳家之书有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受儒术独尊的影响,阴阳五行学说逐渐消亡,阴阳家著作现存少量残文外,均已亡佚,但学说提倡的五德终始、阴阳五行等思想被两汉时期的儒学糅合、提炼,以天人感应为理论核心,将儒学阴阳五行化,最具典型的是西汉董仲舒“天人三策”、土龙祈雨、《灾异之记》,东汉谶纬之学大盛于世、依傍经义、三纲五常。

在现有史料文献中,笔者尽可能地罗列先秦阴阳家的生平事迹,希望对爱好历史的小伙伴有所帮助,不足之处还望在评论区点名,以示感谢!

(1)邹衍

根据《汉志》记载,先秦作者即阴阳家共有15人,西汉作者4人,《杂阴阳》不知其作者和撰写朝代,《五曹官制》按《汉志》载似汉初才子贾谊所条,略。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号称“谈天衍”邹衍,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简称《孟荀列传》)记载,此人是战国大名人,在田齐担任稷下先生,到了魏国(亦称梁国,魏惠王前是称为“晋国”,迁都大梁后才称之为“梁国”)魏惠王亲自迎接,“执宾主之礼”;到了赵国,国相平原君侧身陪行;燕国“中兴之主”燕昭王则亲自抱着扫帚在前引路,刘歆《方士传》对此事的记载为“邹子在燕,其游诸侯畏之,皆郊迎而拥彗”。同时燕昭王以弟子之礼向邹衍请教治国之道,为其修建属于燕国的“稷下学宫”——碣石宫,可见邹衍这位大师在当时是如此的风光,连太史公司马迁不由得感叹“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岂与仲尼菜色陈蔡,孟轲困於齐梁同乎哉”。但这位名扬天下的学者却在燕惠王时期遭人构害,恰逢田单火牛大破燕军,收回田齐七十余城,燕齐局势逆转,邹衍的身份尤其尴尬,再加上燕惠王对昭王旧臣没有多少信任,听信谗言将邹衍逮捕入狱,多得“五月飞霜”才脱困,之后在一次为田齐国出使赵国平原君府,当被平原君邀请与府中门客公孙龙辩论时,邹衍批评公孙龙的名辩命题“白马非马”,认为他的“白马论”乃是“辞正为下”,有悖于“五胜三至”之道,得到平原君府内众人称善的同时,作为东道主的平原君驱逐了公孙龙。

《史记·孟荀列传》:是以驺子重於齐。适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适赵,平原君侧行撇席。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

西汉淮南王刘安《淮南鸿烈集》: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系之,仰天而哭,五月为之下霜。

西汉刘向《别录》:齐使邹衍过赵,平原君见公孙龙及其徒綦毋子之属,论‘白马非马’之辩,以问邹子。邹子曰:‘不可。彼天下之辩有五胜三至,而辞正为下。辩者,别殊类使不相害,序异端使不相乱,杼意通指,明其所谓,使人与知焉,不务相迷也。故胜者不失其所守,不胜者得其所求。若是,故辩可为也。及至烦文以相假,饰辞以相惇,巧譬以相移,引人声使不得及其意。如此,害大道。夫缴纷争言而竞後息,不能无害君子。’坐皆称善。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公孙龙善为坚白之辩,及邹衍过赵,言至道,乃绌公孙龙

作为阴阳家的代表,邹衍早年学习儒家之道,但他并不是第一个改攻其他学说的人,例如墨家的墨子、道家的文子、兵家的吴起、法家的韩非等等。邹衍在稷下学宫号称“谈天衍”,起初是田齐人的传颂,到后来西汉目录学家刘向给出了一个解释:“邹衍之所言,五德终始,天地广大,其书言天事,故曰谈天”,南朝齐文学家刘勰在《文心雕龙·诸子》一篇更是明确指出邹衍谈天的目的是养政,同书《时序》更能应征这一点,而五德终始就是邹衍学说的核心所在。

何为五德终始?考六臣注《文选》和高诱《吕氏春秋》注可知,用阴阳五行来解释王朝更替,以五行相胜顺序试图说明,这种学说精神被后来一统六国的秦始皇所接纳,改服更制时认为以秦之水克周之火,再加上西周时秦文公在打猎时捕获一条黑龙,以此为据,进而以黑色为服饰、旗帜、朝堂主配色,同时这种学说也被江湖骗子利用,成为了欺骗寻求长生不老的帝王的手段,为此司马迁不惜笔墨批评徐福、公孙臣等人,评价点评邹衍之说“其语闳大不经”“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不过邹衍并不是保守派,其学说论证周王朝的必然灭亡,新的王朝必然取而代之的变革进步思潮,是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所需要的理论武器,这也正是邹衍受到各国王室贵族礼遇的一个原因。

西汉桓宽《盐铁轮·论儒》:邹子以儒术干世主,不用,即以变化终始之论,卒以显名。

《史记·孟荀列传》: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髡。”

南梁刘勰《文心雕龙·诸子》:邹子养政于天文。《时序》:邹子以谈天飞誉。

李善《文选注》:《七略》曰:“邹子有终始五德,从所不胜,木德继之,金德次之,火德次之,水德次之。”

高诱注《吕氏春秋·齐俗论》:五德之次,从所不胜,故虞土、夏木、殷金、周火。

【附录】东汉郑玄《周礼注》:春取榆树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

《史记·封禅书》:秦始皇既并天下而帝,或曰:“...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於是秦更命河曰“德水”,以冬十月为年首,色上黑,度以六为名,音上大吕,事统上法。

《史记·封禅书》:自齐威、宣之时,驺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而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高最後皆燕人,为方仙道,形解销化,依於鬼神之事。驺衍以阴阳主运显於诸侯,而燕齐海上之方士传其术不能通,然则怪迂阿谀苟合之徒自此兴,不可胜数也。

《汉书·严安传》:政教文质者,所以云救也,当时则用,过则舍之,有易则易之,故守一而不变者,未睹治之至也。

邹衍的另一个学说是“大九州说”,邹衍深受田齐海洋文化的影响,采用类推法大胆提出了中国是海洋的一块陆地,这是古代最早提出海洋学的哲学家,在当时没有依托科技设备的战国时代,以阴阳五行的原理来解释实属罕见,按《史记·孟荀列传》所述:

“先序今以上至黄帝,学者所共术,大并世盛衰,因载其禨祥度制,推而远之,至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先列中国名山大川,通谷禽兽,水土所殖,物类所珍,因而推之,及海外人之所不能睹。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於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

邹衍的著作在《史记》里有三种,分别是《始终》、《大圣》和《主运》,其中《主运》的创作背景发生在燕昭王时期,而在《汉志》中则有《邹子》49篇和《邹子终始》56篇,到了清朝辑录学家马国翰在《玉函山房辑录书》中有《邹子》一卷,邹衍撰书的目的是因为“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从而深观阴阳消息。

邹衍最神奇的故事,莫过于“邹衍吹律”和“五月飞霜”,重点讲一讲前者,因为这段记载出自刘向《别录》,内容过于玄幻,但考虑到邹衍是阴阳家,善于观测天象,不排除这段其实是邹衍为了安抚民心,在考察燕地时发现气温回升,假借吹奏春律制造希望,因为此时的燕国正值燕昭王卧薪尝胆、努力发展实力的时期。

《孟荀列传》:驺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若大雅整之於身,施及黎庶矣。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馀万言。

刘向《别录》曰‘《方士传》言:邹衍在燕,燕有谷,地美而寒,不生五毂。邹子居之,吹律而温气至,而觳生,今名黍谷。

王充《论衡·寒温篇》:“燕有寒谷,不生五般,邹衍吹律,寒谷可种。燕人种黍其中。号曰黍谷。”

(2)司星子韦

子韦是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宋景公子栾的司星官,兼任宋国太史一职。“司星子韦”之来历追溯到东晋文学家王嘉《拾遗记》,子韦的事迹见于《吕氏春秋》、《史记·宋世家》和《新序》,宋景公三十七年(前480年),当时宋国发生“荧惑守心”,结合现代天文学和唐代天文学家李淳风《乙巳占》的说法,被古人认为是“萤惑”的火星是战争、死亡的代表,惊恐的宋景公询问司星子韦应对之策,子韦说可移于宰相或苍生。景公念及天下苍生,皆不同意,此时荧惑退避三舍。为此东汉时期的哲学家王充在《论衡·虚福》中做出批评,并附上疑似刘向或刘歆《子韦书录序奏》阐述观点。

《拾遗记》:宋景公之世,有善星文者,许以上大夫之位,处于层楼延阁之上,以望气象。设以珍食,施以宝衣。其食则有渠沧之凫,煎以桂髓;丛庭之鷃,蒸以蜜沫;淇漳之鳢,脯以青茄;九江珠穟,爨以兰苏;华清夏洁,洒以纤缟。华清,井水之澄华也。饔人视时而叩钟,伺食以击磬,言每食而辄击钟磬也。悬四时之衣,春夏以金玉为饰,秋冬以翡翠为温。烧异香于台上。忽有野人,被草负笈,扣门而进,曰:“闻国君爱阴阳之术,好象纬之秘,请见。”景公乃延之崇堂。语则及未来之兆,次及已往之事,万不失一。夜则观星望气,昼则执算披图。不服宝衣,不甘奇食。景公谢曰:“今宋国丧乱,微君何以辅之?”曰:“德之不均,乱将及矣。修德以来人,则天应之祥,人美其化。”景公曰:“善。”遂赐姓曰子氏,名之曰韦,即子韦也。

《史记·宋世家》:三十七年,楚惠王灭陈。荧惑守心。心,宋之分野也。景公忧之。司星子韦曰:“可移於相。”景公曰:“相,吾之股肱。”曰:“可移於民。”景公曰:“君者待民。”曰:“可移於岁。”景公曰:“岁饥民困,吾谁为君!”子韦曰:“天高听卑。君有君人之言三,荧惑宜有动。”於是候之,果徙三度。

(3)邹奭

阴阳家邹奭(《七略》称为邹赫)比起美男子邹忌、大师邹衍,其记载寥寥无几,但在稷下学宫这个云集百家思想的地方则有一定的名望,田齐人称之为“雕龙奭”,邹奭的阴阳思想来源于公梼生和邹衍,关于邹奭“雕龙”的缘来,按《别录》说法为“驺奭修衍之文饰,若雕镂龙文”,亦有“颇采邹衍之术,迂大而闳辨,文具难胜,齐人美之,颂曰: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髡。”

刘歆《七略》:邹赫子,齐人,齐为语曰「雕龙赫赫」,言邹衍之术,文饰之若雕镂龙文。

班固《汉书·艺文志》:《公梼生终始》十四篇。传邹奭《始终》书。

(4)南公

南公,活跃在秦楚之间的一位隐士,裴骃《史记集解》引徐广曰“楚人也,善言阴阳”,文颖曰“南方老人也”。最著名的莫过于发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振聋发聩的预言,根据《汉志》阴阳家略,南公先于一个名叫闾丘快的魏国阴阳家,还称赞一位名叫将巨子的阴阳家。

《项羽本纪》: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往说项梁曰:“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汉书·艺文志》:《闾丘子》十三篇。名快,魏人,在南公前。《将巨子》五篇。六国时。先南公,南公称之。

先秦诸子书目考最新章节 下一章 盘点《汉志》诸子略书目·杂家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