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叹竹寻椿
本书标签: 古代  原创作品  古风言情   

第四十八卷 恍惚迷离

叹竹寻椿

秋风掠过十二扇雕花槛窗,将储秀宫檐角的铜铃吹得零丁作响。琴澜立在汉白玉月台上,望着阶下四位新秀的倒影在晨曦中微微颤动——像极了五年前那个飘着杏花雨的清晨。那时温潇椿也是这样站在这里,裙角沾着新摘的杏花瓣,眼睛里还带着未褪的天真。

"奴婢琴澜,奉旨教导各位小主宫规。"她屈膝行礼时,腰间禁步纹丝不动,唯有青缎鞋尖上缀着的珍珠轻轻一晃。

这姿态让云玉瑶想起昨夜那盆吞了金箔的夜合花,也是这般含着露水低头。花房里的小太监说,这花儿要用人血养着才能开得长久。

林芷兰突然"嗤"地笑出声:"听闻姑姑当年教习过温贵人?"她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腰间软剑的缠绳,那是入宫时唯一被允许保留的物件。剑鞘上刻着的"镇远"二字,在晨光中泛着冷冽的光。

"小主慎言。"琴澜袖中手指微微蜷缩,腕间翡翠镯子碰着袖箭发出极轻的脆响。她忽然转身,裙裾扫过青砖上未干的晨露:"今日习步容。"

四道影子立刻在砖地上绷直。苏妍歌偷眼瞥向回廊——昨日那个哼《凤求凰》的小太监,此刻正跪在角落擦拭铜灯。

她没注意到琴澜的目光如冷泉般漫过她微颤的睫毛,更没看见老嬷嬷藏在袖中的记事簿上,已经记下了她第三次偷看那个太监。

"云小主。"琴澜忽然执起戒尺点在少女后颈,"皇家步容讲究'垂珠不摇',您发间这十二颗东珠..."尺梢轻挑,珠串竟如算盘珠子般哗啦啦响成一片。

云玉瑶霎时白了脸,昨夜偷偷拆改禁步的事显然已被察觉。她想起临行前母亲的话:这串东珠是祖母的陪嫁,每一颗都浸过处子的血。

祁洛的绣鞋就在这时不合时宜地打了滑。她慌忙扶住廊柱,却听见"撕拉"一声——湘妃竹纹的衣袖勾在了褪色的朱漆上。琴澜的戒尺却未落下,反而递来一方素帕:"小主可知,前朝明昭皇后因踩到裙裾失仪,在太庙前跪了三个时辰?"帕子上的药香让祁洛想起家中那个被罚跪祠堂的庶姐,膝盖上的伤至今未愈。

最令人意外的是林芷兰。当琴澜要求她们顶着青瓷碗行走时,这位将门之女竟走得比谁都稳。

直到苏妍歌突然轻呼:"林姐姐的碗底..."众人这才发现,碗中清水纹丝不动的秘密,原是剑穗上的银铃坠在碗沿压出了浅痕。琴澜的嘴角几不可察地抽动了一下,这样的把戏,当年楚辞镜也玩过。

日影西斜时,琴澜在廊下煮雪芽茶。忽见茶汤里映出个人影——嘉妃身边的大宫女正往云玉瑶袖中塞着什么。她故意将茶筅重重一放,惊得那宫女打翻了香盒。

满地香灰中,赫然混着几粒艳红的相思子。琴澜的瞳孔猛地收缩,这与当年浣毓苓中的毒一模一样。

"姑姑。"苏妍歌不知何时跪坐在茶案对面,指尖在案上画着《霓裳》的拍子,"您说步容要'如履薄冰',可若冰面下藏着刀呢?"她的声音轻得像片羽毛,却让琴澜想起那个被割断喉咙的乐伎。

琴澜斟茶的手稳稳停在半空。暮色中,她腕间露出半道陈年疤痕,形状恰如被利刃挑断的琴弦。"小主可听过'响屧廊'的典故?"她将茶推过去时,袖箭在暮色中闪过一线寒光,"吴王让西施穿木屐行走,为的是听个声响。"就像现在,她们每个人的脚步声,都会传到该听的人耳朵里。

远处传来三更鼓响。储秀宫的灯火一盏盏亮起,将新秀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云玉瑶在整理被相思子染红的衣袖,林芷兰在擦拭她的软剑,祁洛在缝补撕裂的衣角,苏妍歌则望着那个小太监离去的方向。

她们不知道的是,此刻淑贵妃正对着铜镜,将她们今日的一举一动都复述给镜中映出的帝王身影。而镜台抽屉里,静静躺着四枚泥金名牌,其中云玉瑶的那枚已被指甲掐出了裂痕。

琴澜独自站在庭院中央,月光将她的影子投在青砖地上。恍惚间,她似乎又看见了五年前的场景:温潇椿在学步容时跌倒,楚辞镜偷偷扶了她一把,浣毓苓在一旁偷笑,凌夕桃则装作没看见。如今她们已经成为宫里妃子,只剩下她这个教习姑姑还站在这里,教导着一批又一批的新人。

夜风吹过,带来一阵若有若无的琵琶声。琴澜知道,那是哪个妃子在练习新曲。她轻轻摸了摸腕上的疤痕,转身走向黑暗中的长廊。

上一章 第四十七卷 选秀 叹竹寻椿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四十九卷 突来“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