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被废,已成定局,皇后被禁足期间,也慢慢清醒,暗笑自己竟也会被怒火和妒忌控制,变得愚不可及。
她知道自己不能再去挑战皇帝的威严,如今的皇帝让她想起在代国的日子,为今之计,只能徐徐图之,唤起两人往日的爱情,也要让刘启吃吃苦头,学会长大。
几番思索下来,皇后便安心禁足,只给馆陶和刘启各自修书一封,让他们照顾好自己,便不作他眼。
半年一晃而过,等到年末,皇后踏出椒房殿时,后宫已经在薄太后手中,而此时的玉夫人已经有孕三个多月,风光无限。
快十个月的刘璟长得软糯白胖,像个年画娃娃,已经可以叫父皇和母妃,简单表达自己诉求,可爱得紧,薄太后瞧着心都快化了。
柔玉如今有孕,刘璟一日有大半便被留在孔雀台,有了孩子在,往日冷冷清清的孔雀台也变得欢声笑语。
淮王妃也在前几日诞下一女,递了消息回长安,皇帝只是为小皇女赐名长乐,送了些赏赐下去,完全没有让刘启回长安的苗头。
皇后解了禁足,便要接过太后的掌宫权,太后也没搭理她,只是让她将功赎罪,好好筹备新春家宴,皇后心中不快,却只能忍着。
此次新春家宴,皇后办的中规中矩,宴会后皇后命人搬来不少孔明灯,请众人提笔书写上心愿。
柔玉闻言便欢喜的凑到皇帝身旁,想要瞧一瞧皇帝写的什么,皇帝微微一笑,提笔写下“海晏河清,天下安定”。
柔玉见此,便失了兴致,低头写下,“愿年年岁岁有今朝”,便招呼宫人将孔明灯放起。
皇后在一旁突然感慨道,“陛下,臣妾又想起当年在代国河岸,咱们亲手放的孔明灯,真是时光易逝!”
话说完,却没听见皇帝回应,一偏头,却见柔玉扑在皇帝怀中,娇笑着垫脚亲了皇帝的下巴,皇帝嘴角带笑,眼神无奈,手却护着她的肚子,俯身低语关怀。
两人眉目传情,好不甜蜜,皇后在一旁遭受重创,夜间竟发了烧,人也病了起来。
病来如山倒,皇后幼时贫苦,青年奔波,中年殚精竭虑,如今更是郁结于心,只能卧床静养。
皇帝还是来看过几次,见皇后面容枯槁,不似当年明媚,心中也是五妹杂陈,当即宣了馆陶公主进宫侍疾。
因为病着,皇帝也顾念起多年情分,又有馆陶公主在一旁,倒是有了一家三口的模样,皇后也欢喜不少。
柔玉自然不能让她有退路,趁她病要她命,她花了不少积分,在椒房殿内的花盆和香炉中下药,让皇后越发虚弱。
薄太后则更很,将皇后的药加重剂量,太后完全不怕皇帝查到,她可是皇帝的母后,查出来又何妨!
皇后的身体每况愈下,也察觉出不对,开始严查椒房殿,最后只发现自己的药被动了,当即将此事记在柔玉头上。
可惜她如今式微,只能让馆陶公主出面,将此事捅到皇帝面前,皇帝动了怒,仔细盘查。
结果查出御医署有人贪污受贿,以次充好,更有人倒卖宫中药物,皇帝大怒,杖杀收监抄家一条龙,皇后的事就被耽误了。
薄太后也在此中浑水摸鱼,处理干净了尾巴,皇帝对此事只能视而不见,毕竟太后年纪大了,只能隐晦的提点太后。
中秋前,柔玉得一女,赐名安宁,借着小安宁的满月宴,皇帝准许梁王和淮王入长安贺喜,顺便探望病重的皇后。
皇后病重,窦长君自然慌了神,随梁王入宫探望,刘启本来伤心皇后对他不管不顾,但听说皇后病的不轻,也赶紧进宫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