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洒进书房。李玉轻手轻脚地进来添茶,低声道:"王爷,宴席已散,福晋的轿辇已在回府的路上了。"
宝亲王闻言,手中茶盏微微一滞,随即搁在案上。"备晚膳吧,"他起身整了整衣襟,"本王去迎福晋。"
府门外,朱轮华盖的马车缓缓停下。当车帘掀起时,福晋意外地看见王爷亲自候在车前,修长的手掌向上摊开,竟是要亲自搀她下车。
这反常的举动让福晋眸光微闪,她不动声色地搭上王爷的手,借着下车的动作向身后的惢心递了个眼色。
惢心会意,悄悄退入人群中去打探消息。
"王爷今日怎的亲自出来了?"福晋柔声问道,指尖轻轻搭在弘历的臂弯。
弘历唇角含笑,温声道:"夫人这话说的,为夫哪次不是盼着早些见到你?"夕阳为他俊朗的侧脸镀上一层金边,眼底的柔情似要将人融化。
惢心很快便打听清楚,匆匆回到懿祥阁,趁着福晋更衣时低声禀报:“主子,今日金格格曾去书房求见王爷,自请侍寝,王爷以‘初一十五须陪福晋’为由拒了,还斥责她不懂规矩,命人教她礼仪。”
福晋手中梳篦微微一顿,唇角浮起一丝若有似无的笑意,随即又恢复如常。她轻轻放下梳子,淡淡道:“难怪今日弘历格外体贴,原是有人不守规矩,惹他不快了。”
惢心低眉顺眼地替她挽发,轻声道:“王爷待主子一向敬重,金格格这般行事,倒是自取其辱。”
福晋眸光微转,指尖轻轻抚过妆台上的玉簪,语气温婉却带着几分深意:“他重规矩,是好事。不过,金氏年轻气盛,总该有人提点一二,免得日后再生事端。”
惢心会意,低声道:“主子放心,奴婢会让人‘提点’她的。”
福晋轻轻“嗯”了一声,不再多言。
晚膳时,宝亲王神色如常,亲自为福晋布菜,言笑晏晏,仿佛白日之事从未发生。福晋亦温柔相待,二人言谈间皆是夫妻和睦之态。
然而,翌日清晨,金格格院里的嬷嬷便“偶然”提起了府中规矩,话里话外皆是告诫之意。金格格脸色煞白,攥紧了帕子,却不敢多言,只得低头应下。
自此,府中上下皆知——王爷的规矩,不可违逆;而福晋的地位,更不容挑衅。
过了几日,府中渐渐平静下来。金格格因受责罚,这几日都闭门不出,连晨昏定省都告了假。福晋倒也不计较,只吩咐人送了些安神的茶点过去,面上仍是那副端庄贤惠的模样。
这日午后,宝亲王在书房批阅公文,李玉轻步进来,低声道:“王爷,高侧福晋求见,说是亲手炖了参汤,想请您尝尝。”
弘历笔尖微顿,抬眸道:“让她进来吧。”
高晞月一身淡紫色绣蝶旗装,莲步轻移,手中捧着一个精致的食盒,盈盈行礼:“妾身给王爷请安。”
弘历搁下笔,淡淡道:“起来吧,难为你费心。”
高晞月温婉一笑,将参汤端出,柔声道:“王爷近日公务繁忙,妾身怕您劳累,特意炖了参汤,您趁热用些吧。”
弘历接过汤碗,略尝了一口,点头道:“味道不错,你有心了。”
高晞月眼波流转,轻声道:“王爷喜欢就好。”她顿了顿,似是无意般提起,“听闻前几日金妹妹不懂规矩,惹了王爷不快,妾身心里也替她担忧,不知她这几日可好些了?”
弘历神色不变,只道:“她年轻,多学学规矩也好。”
高晞月察言观色,见王爷不愿多谈,便识趣地转了话题,又陪着说了会儿话,才告退离去。
待她走后,弘历放下汤碗,眸光微沉。李玉见状,小心翼翼地问道:“王爷,这汤……”
弘历淡淡道:“撤了吧。”
**另一边,懿祥阁内。**
福晋正倚在软榻上翻看账册,惢心进来禀报:“主子,高侧福晋方才去了书房,给王爷送了参汤。”
福晋指尖轻轻划过账册边缘,微微一笑:“她倒是会挑时候。”
惢心低声道:“高侧福晋一向谨慎,这次怕是也想试探王爷的态度。”
福晋合上账册,语气悠然:“无妨,她比金氏聪明,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惢心点头:“主子说的是。”
福晋抬眸望向窗外,淡淡道:“这府里的风向,她们也该看清楚了。”
**夜幕降临,宝亲王果然如往常一样,踏入了懿祥阁。**
福晋早已备好了热茶,见他进来,起身相迎,温声道:“夫君忙了一日,可要先用些宵夜?”
弘历握住她的手,笑道:“有夫人在,为夫自然安心。”
二人相视一笑,烛光映照下,满室温馨。
而府中的其他人,亦在这一夜,各自有了新的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