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一只素白的手,从她身侧伸了过去,轻而易举地将那本《齐民要术》取了下来。
赵清辞一愣,回头便看到一张清丽脱俗的脸。
眼前的少女,眉眼如画,气质沉静,一双眼睛清澈得像一汪秋水,却又带着一丝洞悉世事的聪慧。
她穿着朴素,但通身的气度,却让人不敢小觑。
盛墨兰(雪棠版)姑娘,可是要这本书?
墨兰微笑着,将书递了过去。
赵清辞啊……是,多谢姐姐。
赵清辞回过神来,连忙接过书,脸颊微红。
她常年伪装出游,见惯了各种或谄媚或畏缩的嘴脸,像墨兰这样从容大方,眼神清正的人,还是头一次见。
盛墨兰(雪棠版)举手之劳,何足挂齿。
墨兰淡然一笑,目光落在书的封面上。
盛墨兰(雪棠版)姑娘也对农桑之事感兴趣?
这一问,正搔到了赵清辞的痒处。
她平日里和交好的小姐妹,谈论的都是诗词歌赋、珠钗首饰,何曾有人与她聊过这些“俗事”。
赵清辞是啊。
她眼睛一亮,仿佛找到了知音。
赵清辞我只是觉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亦有粟米梁。读圣贤书,是为了明理,可这百姓的衣食住行,才是天下之本嘛。
赵清辞只是……这些道理,旁人都不懂。
说到最后,她的语气里带着一丝小小的委屈和孤单。
墨兰心中暗赞,这位小郡主,果然不是寻常的大家闺秀。
盛墨兰(雪棠版)姑娘此言,深得我心。
墨兰的眼神中流露出恰到好处的欣赏。
盛墨兰(雪棠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盛墨兰(雪棠版)若只空谈道理,不识五谷,岂非成了空中楼阁?
赵清辞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赵清辞反复咀嚼着这句诗,只觉得字字珠玑,说到了她的心坎里。
赵清辞姐姐真是大才!这诗……这诗是哪位大家所作?我竟从未听过。
墨兰心中一笑,脸上却不动声色:
盛墨兰(雪棠版)家中长辈偶然提及,我也只是拾人牙慧罢了。
她自然不能说是几百年后一个叫陆游的人写的。
两人就着这本《齐民要术》,站在书架旁,竟相谈甚欢。
从南方的水稻,到北方的旱麦,从桑蚕养殖,到果木嫁接,墨兰将自己脑海中那些超越时代的农业知识,拣选了一些浅显易懂的,娓有用心又仿佛不经意地说了出来。
赵清辞听得是双眼放光,如痴如醉。
她身边的丫鬟几次想提醒她时辰不早了,都被她用眼神制止了。
她从未想过,一个看起来和自己年纪相仿的少女,竟有如此见识。
她所说的,不是书本上那些干巴巴的文字,而是充满了真知灼见,仿佛她亲身实践过一般。
赵清辞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临别时,赵清辞依依不舍地看着墨兰。
赵清辞还未请教姐姐芳名?
盛墨兰(雪棠版)小女子姓盛,名墨兰。不知姑娘如何称呼?
她这次出来就是为了跟小郡主攀交情,自然会以真名相交。
而且以郡主的家世,事后就算她不去查,她身边的奴才回府后也会将自己的事情告知汝南王跟王妃,到时候自己怕是从出生到现在发生的所有事情都会送到王爷的案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