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如懿在众人心中的好模样不剩什么,这一次对她而言,也是极为惨烈的溃败。
而这份溃败,正好来自她信赖的奴婢亲手所致。
如懿当然不会反省,是不是自己对阿箬的关怀不够,所以导致她这次出了大丑。
她想的,只有阿箬为什么伤好了不告诉她,为什么不遮掩自己伤好的事实,为什么不配合她演完这出戏。
甚至,她想到了惢心——惢心和阿箬平时走得近,为什么惢心也不说?
上位者的多疑在脆弱中战胜了如懿一直以来的笃信,她也渐渐变得和皇帝一般,敏感了起来。
于是,如懿开始了手段极为浅薄的敲打。
这时延禧宫里哪有蠢人,不说惢心,便说时刻对她愧疚,关照她,对她又喜又矛盾的李玉,便能一眼看穿如懿的想法。
李玉是个现实的,只是他惯会隐藏。
或许在他意识到,自己是个相貌不错的太监时,就注定了此事。
这份现实在皇帝与如懿爱恨交织时,并不显眼,但在他被皇帝打发来了延禧宫,平日里被宫人们欺压,见了以往对自己恭敬之人耍起了威风时,彻底地破土而出。
他喜爱惢心,并且惢心似乎从未变过——那么,承载他不满的,只有如懿。
更何况他知晓,若是继续放任下去,说不定如懿还会恨上他,所以他做了个极为简单的举动——将大阿哥与阿箬来往甚密一事报给了如懿。
李玉做事妥帖,即便将阿箬送去挡枪,做的也极为隐晦。
阿箬直到听见如懿说,要将她许配给乌拉那拉氏的子侄时,都不清楚自己还得罪了什么人,只以为是如懿不打算给她活路,毕竟乌拉那拉氏如今颓败的状况,她早已知晓,不仅如此,乌拉那拉氏几个子侄的资质与人品,她还未进宫时,就已然瞧不上了!
现在的乌拉那拉氏连她家都比不上,若不是还有个在宫里的如懿,怕不是早就要被人忘到脑后,来年给家中子侄说教训时,才会提起一番!
阿箬试图推拒,可如懿这次铁了心——她虽自傲,乌拉那拉氏也没将她教好,但一个疑似不忠不好用的奴婢会造成怎样的恶果,她自小便刻骨铭心。
只可惜阿箬的忠仆名声并未洗脱,再者她也不好真的判定阿箬是否背叛了她,毕竟她找人盯着阿箬一阵,也没找出她与皇后一派的联系。
如懿说不清自己是松了口气,还是失望,但她想给阿箬寻个好夫君的心思,更加坚定。
她想了又想,觉得自己这计划可谓是完美至极,便是再严苛的人,听了也要夸赞一句她对待奴仆宽宏大量。
如懿来日你从延禧宫出嫁,本宫定会给你嫁妆。
沾沾自喜的如懿,丝毫没有注意她说出这句话后,阿箬狠厉的眼神。
自知自己寻不到出处,在这些日子里做惯了人上人,生出了许多自尊的阿箬,也做不得在如懿面前痛苦求饶的事来。
她寻了个借口,出了延禧宫。
也不知她是不是故意寻人晦气,两个时辰后,她终于等来了莲心。
事后阿箬想起此刻,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但她有一个念头无比清晰:
她绝不能落入和莲心相仿的境地,即便要死,也要带着她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