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家、法家进了政法学院,负责培养官吏。
墨家、公输家进了科学院,负责设计锻造兵器、农具等匠造器械工具。
兵家进了军事学院。
阴阳家负责农事天象、天文地理探测。
医家进了医学院。
农家进了农学院。
为了更大限度的培养人才,为面六国做准备。
锦瑟给嬴政出了个主意,开设咸阳报刊。
面向天下所有人征稿,男女不限,题材不限,实事、论文、小说、趣闻杂谈、养生等都不限,一经登报必付稿费。
报刊正面主要报道咸阳每天发布的政令,避免百姓被蒙蔽。
顺便还留了一个小框,给游商们打广告用的。
起初只是在咸阳发行。
后来没几天,就面向了整个秦国发行。
后来被游商们一捆一捆的,带到了六国各地发行。
这样做的后果是,不识字的六国百姓,不拘男女老少,直接从报刊上学会了秦小篆。
即便是上了年纪的老头老太太也是拿着报纸,让村子里的娃子们指给他们念,时间长了,他们自己就会读了。
锦瑟知道这件事的时候,对嬴政调侃道,
“你这算是提前书同文了吧!”
嬴政开心地搓手手,
“不曾想,阿姐的建议居然还有此等效果!”
锦瑟听了笑了笑,说道,
“你可以面向天下人办一个书法大赛,秦小篆写得最好的前一百名可以获得黄金、秦半两、布匹等,总有那些百姓需要的东西,不怕调动不了他们学习秦小篆的积极性。”
嬴政听了,觉得阿姐这法子太损了,简直就是在撅六国的根基。
但他喜欢。
于是当天,执行力超强的卷王嬴政就把秦小篆的书法大赛诏书,让人以最快的速度传遍天下。
并且每三个月举办一次,有淘汰赛,初赛、复赛,决赛、复活赛、年终守擂赛,五花八门的点子。
争取让天下的百姓每天为了参加每季度的书法比赛,拿到奖金而努力学习秦小篆。
这个方法的确很奏效。
六国百姓,不管秦小篆写的好还是不好,总之大家都会秦小篆了,看得懂报纸了。
而达成这个效果,只需要撒出去必要的一部分黄金、秦半两、布匹等物质即可。
事实也的确是如此。
人都是不甘于平凡的。
既然自己已经看懂了秦小篆,就想更进一步,摆脱被欺压的命运,在土里刨食的命运。
于是很多人就去买秦小篆版本的教材书籍了。
学会后,就想去咸阳学院深造一番。
很自然地,一年到头都有人成群结队的往咸阳跑。
由于嬴政想快速的培养大量的官吏人才,于是特批各学院酌情每三个月招生一次,还特地定在书法比赛之后不久。
这就让天下的百姓都有了很大的盼头。
学习秦小篆成了家家户户天天必备的任务。
六国百姓也许不认得本国文字,但一定看得懂秦小篆版的报刊。
六国百姓也许不知道自个国家这段日子里都发生了什么事,但一定知道秦国每天发生了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