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秦国针对六国妥妥的阳谋,但也只有秦国敢这么干。
六国皇亲贵族当然也可以效仿,但他们绝对不会这么干。
因为制度不一样。
这会侵犯他们皇亲贵族的权益和地位。
要么在沉默中死亡,要么在沉默中爆发。
所以当初秦国在死亡边缘爆发了,改革成功了。
而六国在沉默中走向了死亡,成了注定。
因此才有了那句,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面对时代的时刻变迁,面对强大的对手秦国,六国要么与时俱进、变法改革,逼迫自己成长变强,要么在墨守成规的沉沦中自我泯灭。
不是谁都有秦孝公那个断指的决心。
不是谁都有商鞅那个必死的魄力。
秦王政15年,二十八岁的秦王嬴政,遇到了他继位以来秦国的第一次地动。
历史上这次天灾,秦国损失惨重,为了解决困境,嬴政决定伐赵。
而这次,由于锦瑟提醒嬴政让阴阳家在各地驻守弟子随时勘测,得出准确的地震源地带。
嬴政得到确切消息后,提前撤走了地震区的百姓,并且给他们妥善安置了后续,没有人伤亡。
只不过损失了一些财产,此事在报纸上连续报道撤民时的各种感人的事迹。
这让六国经历过地震的百姓们,听后痛哭流涕。
人家秦国的地震,提前把自家百撤走安置好了,一个人都没死。
而我们自己的国家地震都过去半个月了,也没有官府来管我们死活。
这一刻,他们深刻的意识到了,当秦国百姓的幸福,他们想当秦国百姓。
在自己国家吃不饱穿不暖,遇上天灾人祸,国家都不管。
但在秦国,什么都给解决好。
就连地动这等天灾都能提前保住普通百姓的命,秦王这是把自家百姓当人看呐。
一个身材干瘦的年轻人拿着报纸,默默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这些日子以来有个想法,他想了很久,终究还是下定了决心。
回到家,他关上院门,跪下对老父母说道,
“阿父阿母,我们去秦国吧,去了秦国,我努力赚军功也好,种高产的红薯也好,都能活下去,还能送家里的闺女去咸阳报考医学院,将来当女医师,怎么样都比现在好,啊?”
年迈的父亲扶起愁苦的儿子,点了点头,
“你去跟你家内子说一声,她若愿意,便跟我们一起走。”
同样的情况,在各地上演。
有能力的,拖家带口去了函谷关,入了秦国户籍。
没有能力的,只能眼巴巴地等哪天秦国打过来,到时候一样能够成为秦国人。
只是不知道能不能等到那一天了。
嬴政看着黑冰台从天下各地送过来的情报。
天时地利人和,这次秦国已经全部具备了。
官吏、军医、兵器、盔甲、粮草、战马、谋臣、武将、天下民心所向,一切都已经准备充足了。
从这天开始,嬴政一统天下的灭国之战,正式打响了。
秦王政16年,嬴政兵分三路伐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