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综影视:娇软堪折枝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七日连更  又软又娇     

第142章甄嬛传李卿卿142

综影视:娇软堪折枝

“元福晋并未进宫。”自然更没有可能囚禁万岁爷的事情发生了。

人家只是借了雍亲王的手递了折子上奏而已。

瞧瞧人家这干事,心思缜密的。很严谨。

这才像干大事的人哇!

梁九功都怀疑了,这里面的圈圈绕绕,是不是元福晋在里头推了一把手。

或者吹了一口风。

………

胤禩听完,不可置信的样子,怎么可能?如果那个女人人没有进宫的话。

皇阿玛的圣旨,她怎么能猜得如此准确……

心里一团迷雾。

梁九功不言,官方说完一些话,打个千儿告退准备回宫了。

他才不管胤禩心里的小九九,回去还得给万岁爷准备,东巡的需要的东西呢。可忙着了。

……

东巡”是指清朝皇帝出关告祭祖先,拜谒陵寝、寄托孝思,还会考察沿途民情吏治、了解地方边备敌情、安抚少数民族、慰问勋旧遗族,同时赏赐、惩罚、免赋或是告赦天下等。

因此,“东巡”不单纯是大清皇帝祭祖谒陵,告慰祖先,同时也是一项带有极强国务色彩的政治活动。

“东巡”是康熙开创的先例。

时间线:这里私设康熙是第三次东巡。

康熙率领七万人东巡吉林。

历史上,康熙率领诸皇子,大臣等七万人马东巡吉林,来回走了三个月。

从北京到吉林市有多远?走一趟需要多长时间?

查了铁路12306,需要走1214公里。若乘高铁,需六个多小时。

若乘动车,则需七到八个小时左右。若乘普快列车,大约需要十七或者十八个小时。若坐飞机,大约一个小时四十多分钟左右。

《吉林通志》和《吉林外记》都有记载:康熙二十一年(1682)农历二月十五日,康熙皇帝开始东巡。随同康熙帝东巡的有十岁的太子爱新觉罗.胤礽,有后妃、亲王、重臣、朝廷贵戚、侍从兵丁等。

这里私设就是康熙四十六年。

搞清楚,我的时间线是往后推迟10年的。

据康熙东巡时的朝廷钦天监——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所著的《鞑靼旅行记》记载,东巡的主要人物是按照严格的等级前行的——“皇帝自己骑马走在前面”,第二位是“十岁的太子随驾,就是几年前宣布为如此辽阔的帝国继承人。”跟在太子后面的第三等级“是三位主要后妃,各自乘坐镀金轿子。”跟在后妃后面的是第四个等级的,“是各位王爷”。王爷后面的第五个等级是“朝廷贵戚”,最后第六个等级是“各等官员”。第七个等级——这些太子、后妃、王爷、贵戚、各等官员都不是独自跟着皇帝东巡的,他们“又为众多的随员和侍从簇拥着,一行总共有七万人。”

康熙时期,关东大地山高水长,森林茫茫,荒草漫漫,草甸泽泽。这么多人妥如何行走呢?

(新还珠格格的草原景可以借鉴看看,真的很壮观。)

《吉林通志》上史料记载:从北京到吉林的路上,除了康熙的后妃等女随从乘坐车轿外,其余人多是骑马。一支七万人的庞大队伍,沿途之上任何城镇乡村都根本无法安顿食宿。

所以,朝廷早有规定:凡跟随东巡的王公贵戚、文武大臣只能自掏腰包,自带旅途中的用品,包括帐篷、寝具、食物等。

这些东西都由各家的车辆运载。那些准备路途中吃的猪、牛、羊都是活的,需要专人驱赶着跟随在队伍后面前进。

康熙才不掏腰包给钱呢,自己的家伙什,粮食,饮水等,衣食住行,世家贵族大臣们,自己包圆了自己带上。

他可不负责后勤的。康熙只管自家人的衣食住行。

这支庞大的队伍每天走多远,到哪里住宿,都是事先做好计划好了的。

朝廷有专职官员按每日规定的行程,提前到达住宿之地,先选择好宿营地,再按八旗旗帜方位,安排后边东巡队伍的营地食宿。

七万人哦!可不是七个人一起出去旅游。再加上随行载物拉车的骆驼、牛、马、驴、骡,加之路途中现吃现杀的随行的牛羊猪,脑子里想象一下,那是走起来长长的一条线,住下来,可就是宽阔的一大片,一大片的帐篷⛺。

东巡吉林的道路,是既定的皇道。

历史上,皇帝出巡的道路叫皇帝御道。是必须预先修筑好,并且达到一定标准。

俗话都说了,要想富先开路。这东巡一趟,这银钱,人力可是花了不少的。

南怀仁在《鞑靼旅行记》中记道:“为了使皇帝骑马、后妃们乘轿能够通行,从北京到东边的终点,凡要经过的最偏僻的地方,全都开筑了崭新的道路。”这些道路修成什么样子呢?“路宽十英尺,逾山涉谷,逢河架桥,长达一千多里,尽量修筑得笔直平坦。”除此之外,筑路者还要统一模式:“投到道路两旁的土,堆成一英尺高的规整的土墙,立有标柱,标示里程。”

就像我们在高速路上开车路过的时候,每到五公里,十公里,离某地有某公里都会有一个立交标牌。

南怀仁说,这些道路睛天如同打谷场一般光滑。为了维护道路,沿途各地官府都派兵丁看守着,为不准任何人经过。

康熙自盛京(今沈阳)祭祖后,又从盛京到吉林市这一段的路途又如何?

《吉林通史》上记载了,康熙皇帝三月十二日从兴京(原名赫图阿拉,故址在今辽宁省新宾县西老城村)出发,经哈达城出“柳边外”,直趋吉林乌拉(即今吉林市)。“所行皆山野土道”。

即从今清原、铁岭、西丰、东辽、东丰一线,直至“阿尔滩讷门”即大孤山站,今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大孤山镇,折返“大站道”(古驿路,指从沈阳到吉林的驿路,每隔几十里有驿站)而行。

跟随康熙皇帝东巡的皇帝侍讲高士奇的《扈从东巡日录》记载,自嘉祜禅(今铁岭县白旗寨满族乡夹河厂村)至大孤山站这一段行程,“罕有人径,地湫湿,黑壤落叶,积雪穷年相仍,渐成淤泥。”这分明就是沼泽。这些沼泽“深者二三尺,浅者尺余。两山积水,沉滞不流,色如铁锈,溅衣则赤,土人谓之红锈水。”

东巡路上,山岭连绵。山谷之间“淀水渟潴(tíng zhū),积草凝尘,积尘生草,新者上浮水际,腐者退入污泥,游根牵惹,累累成墩。”这样的地方如何行走呢?高士奇说:“马踏其上则不陷,失足则堕水,下马步行,庶免蹉跌,土人谓之塔儿头。”

上一章 第141章甄嬛传李卿卿141 综影视:娇软堪折枝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143章甄嬛传李卿卿143 会员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