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怀仁的小本本记载,康熙东巡的队伍,从沈阳出发到达吉林,共耗时16天。
下边是南怀仁的日记记录
在东鞑靼,我们一路经由的地方及其距离如下:
第一日,自辽东首府沈阳出发,驻于琉璃河,中国里程95里。
第二日,驻札凯河,85里。
第三日,驻于同一名称的另一条小河,70里。
第四日,驻于嘉沽禅,60里。
第五日,驻于哈达,80里。
第六日,驻于瞎木河,60里。
第七日,驻塞佩里河,60里。
第八日,驻库伦,5 0里。
第九日,驻萨贝地方或村庄,40里。
第十日,驻夸兰尼河,40里。
第十一日,驻耶尔甸耶门安巴亚,70里。
第十二日,驻伊巴旦,58里。
第十三日,驻塞因尼河(今长春市双阳河),60里。
第十四日,驻伊尔门(今长春市饮马河镇),70里。
第十五日,驻苏敦(今吉林市船营区搜登站镇),70里。
第十六日,到达吉林,70里。
共计一千零二十八里。
所谓“东巡”,系出巡盛京(沈阳)、吉林等地。
这里是清朝的发祥之地,祖宗陵寝所在。
兴京(新宾)的 永陵为清帝先祖之墓,盛京的 福陵为清太祖努尔哈赤墓, 昭陵为清太宗皇太极墓。
可以简单理解一下,表面上其实是过去扫墓的,实际上就是巡查领地,彰显自己的统治威严。
高士奇在《扈从东巡日录》中说:“移宁古塔将军驻镇于此,建木为城,倚江而居。所统新旧满洲兵二千名,并徙直隶各省流人数千户居此。修造战舰四十余艘,双帆楼橹,与京口战船相类。又有江船数十,亦具帆樯,日习水战,以备老羌(即俄罗斯人)。”
每次东巡,从颁发谕旨、诏告天下起,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准备,从铺垫御道,修缮行宫,准备马匹车辆,途载食品用具,到东巡队伍的组成出发、路线、站程、行围打猎、住宿膳食、沿途风光、风俗民情。
途中,康熙派钦天监监王南怀仁携科学仪器,对所经要地的方位、气象、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状况,进行考察测量,康熙在旅途中率随从走山路,边狩猎边赶路,十六天的时间到达吉林。
率部分扈从分乘200多支船,由吉林顺江而下,前往乌拉街,康熙航行江上时,检阅了吉林水师战舰的阵容,巡视了沿江两岸的地势,然后乘船返回吉林。
接着康熙在吉林西部设黄幄,大宴驻吉将军、副都统、佐领等官员,席间乐舞并作,依职位功勋,赐鞍辔、袍服、缎匹,四月七日回京。在巡视吉林期间,康熙曾作《松花江放船歌》、《入乌喇城》等诗。
康熙第二次东巡吉林。在这期间,突出解决了三个问题。康熙三十七年(1698),康熙第二次东巡吉林,九月二十六日到吉林,望祭长白山,视察了吉林城防。慰问和奖励了参加反击沙俄战斗的将士及治理军政有功官员,对加强吉林城防,保卫边疆,巩固清朝统治,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以及谒陵之程序、仪注、各种典礼祭祀、筵宴赏赐、整军较射、理政观风、游览题咏等等,细微而形象地再现了二三百年前清帝东巡的盛大场面和多种活动。犹如置身于当年的东巡队伍中,一幕又一幕生动的历史场景浮现于脑中。
1689年,清朝和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历史书上就是这个条约。
相约两国东段的边境线以外兴安岭为界限。这么一来,沙俄暂时就没有借口入侵中国的黑龙江流域了。
东北的局势算是暂时稳定了,可蒙古地区却又出现了风云突变的情况。沙俄从北向南,不断在蚕食我们蒙古地区的地盘。
这下康熙可不答应了啊,各种蒙古可汗纷纷前来向康熙诉苦。康熙这边也紧急联系沙俄当局,要求划定两国在中部地区的分界线。
结果沙俄迷恋上了蒙古草原上的优质牧场,压根就不理会清朝的建议,等于说,他们是想在确定边境协议之前,能抢多少算多少。
很显然,《尼布楚条约》已经无法限制沙俄的扩张了。
为此,这个时候康熙索性关闭了和沙俄之间的所有贸易往来,同时驱逐所有在华俄国商人。这事儿立马引起了沙皇的重视。
当然了,让他们妥协并没有那么容易。时间一直拖到了1725年,
当时这会儿康熙都走人3年了,沙俄终于主动联系上了清朝,要求划定中部地区的边境线。
为什么会非要挑这个时间点呢?
1723年,准噶尔汗国的大汗策妄阿拉布坦,支持青海的罗卜藏丹津发动叛乱。新上任的雍正帝,胤禛派遣年羹尧,花了一年多时间,才把这事儿给摁下去了。
但是清朝和准噶尔汗国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就此结束。看过《雍正王朝》里的年羹尧之所以如此嚣张,其实依仗的就是这一点,只要准噶尔汗国在一天,他就认为雍正必须要把他供起来一天。
沙俄这边也看出了准噶尔汗国对清朝的威胁,因此在吃饱喝足以后,沙俄挑这么个时间点与清朝签约,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好处。他们认为,本着远交近攻的原则,清朝也得巴结沙俄。
当时沙俄提出了这么几个要求:
第一,他们国教的传教士,必须要取得京城的居住权。
第二,中俄双方必须要正常贸易。
第三,中国不能在额尔齐斯河有任何据点,贝加尔湖、色楞格河下游、尼布楚等地,都必须要归属俄国。
两千人的谈判队伍出发以后,还玩了几个小招数。
首先,在路过准噶尔汗时,他们故意唆使准噶尔汗在谈判期间发动叛乱。一旦西北烽烟再起,那沙俄在谈判桌上的筹码就增多了!
其次,到了清朝的地盘上,他们指责清朝收留了大量俄国逃犯。实际上是沙俄收留了大量清朝逃犯才对,他们这是恶人先告状。
再者,沙俄使者叫嚣,要夺取外兴安岭以南的黑龙江流域,他们认为这地方是沙俄在《尼布楚条约》中损失了的国土。
此外,沙俄使者还贿赂了大学士马齐,想通过马齐得到一些清廷谈判的底价。
谈了近一年时间,最终双方在1727年8月,正式签订了《布连斯奇条约》。该条约确立了沙俄和中国之间的边境线,以额尔古纳河向西一直到沙宾达巴哈作为两国界限。
虽然雍正还是吃了点亏,但是至少这份条约确保了中国对蒙古地区的统治。
康熙的东巡最大的目的,其实不在于去拜墓,更多的是,威慑周边虎视眈眈的沙俄,准噶尔。
雍正在后面其实是打了败仗的,为了接下来的情节,自然是要逆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