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肠(Starch sausage),是一种小吃食物,主要原料有肉,水,淀粉,白砂糖、味精、香辛料等[4]。虽然跟火腿肠长得很像,但淀粉肠并没有遵循火腿肠国标来生产,产品理化指标上跟火腿肠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不能算作是火腿肠产品。[2]
全国各地的路边摊烤淀粉肠价格普遍在2-3元/根,在批发市场,淀粉肠价格大约0.5-0.6元/根,工厂生产的成本价则更低。[4]
2024年3月15日,央广网曝光了淀粉肠用鸡骨泥代替鸡肉以次充好,脂肪含量越来越高,无专门国标等乱象,淀粉肠“塌房”引热议[5]。记者从电商平台查询发现,出售鸡骨泥的多是经营宠物食品的商家,商家表示,“骨泥不建议人吃,烧烤也不行。”[2]
中文名
淀粉肠
外文名
Starch sausage
口味
咸香
制作过程
肠体对称着划上几刀,在滋滋作响的热油声中炸到“开花”,等表面形成一层金黄的壳,再撒上孜然辣椒等调料粉。[1]

淀粉肠
相关标准
2023年3月,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教授黄明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当前淀粉肠执行的主要是商业部发布的行业标准《SB/T 10279-2017 熏煮香肠》,其中对淀粉和肉的含量都有明确规定。不过,当下热门的淀粉肠品牌,执行的大多数为企业标准。[7]
淀粉肠塌房
网络曝光
2024年,央广网记者购买了市场上销售量较高的五种品牌淀粉肠,综合观察配料表发现,淀粉肠的配料表差别不大,基本上都是由肉,水,淀粉,白砂糖、味精、香辛料等调味料以及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诱惑红等添加剂共计十五六种成分组成。按照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规定,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排列。虽然名叫“淀粉肠”,但排在配料表第一位的是肉。河南一淀粉肠生产厂家工作人员向央广网记者透露,都是用的鸡肉和鸡骨泥,用鸭肉更便宜,大部分都是淀粉。记者从电商平台查询发现,目前出售鸡骨泥的多是经营宠物食品的商家,商家表示,骨泥不建议人吃,烧烤也不行。从价格来看,鸡骨泥的售价远远低于鸡肉,基本在3-5元/斤。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何计国曾表示,使用鸡脖泥、鸡架泥代替原有肉类使用的行为,本质是掺假和以次充好,其中的营养物质也无法被人体吸收。[2]
社会影响
2024年3月16日,全国肉禽蛋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刘振宇表示,该标委会主要负责实施商品名带“肉”的食品标准化工作,所以过去没有制定“淀粉肠”国标,但考虑到淀粉肠配料表中,标注的主要配料是肉类。此次媒体报道也备受关注,肉禽蛋标委会再次开会研究,要不要做“淀粉肠”国家标准。[6]
淀粉肠“塌房”后,有经销商遭批量退货,河南三门峡一大娘摆摊卖淀粉肠,出摊2小时无人问津后,最后自己默默把肠吃了;另有网友称,本想靠淀粉肠“创业”,但还没开始就结束了。[10]
社会评价
淀粉肠的“翻车”更是一种警示,商家必须保障产品质量,确保安全和卫生。同时相关部门更要加强质量监管,设置明晰的质量标准,从而维护消费者权益,保障行业健康发展。只有诚信经营,方能行稳致远。(央广网 评)[3]
就成分而言,鸡骨泥中并没有什么“有毒有害”成分,而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尽管不那么容易吸收)也是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从这个意义上说,鸡骨泥是可以给人吃的。不过,现实中的“商品鸡骨泥”是否可以做食品,还需要考虑其加工过程是否满足食品标准。(食品健康科普作家云无心 评 )[8]
品牌的缺失不仅使消费者难辨优劣,对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也是一种巨大隐患。不仅仅是淀粉肠,散装食品市场上的每一种产品,都应该建立同样的管理机制——亮出商品品牌,才能亮出监管路径,亮出以诚相待的经营之道。(人民网评)[9]
打击违法的同时要避免误伤,不能指望让消费者自己去拿捏好“抛弃黑心商家”和“保护良心商家”的分寸,而要靠源头治理去重塑信任。(红星新闻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