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九,重阳佳节,天高云淡,秋风送爽,正是难得的黄道吉日。
六公主文楹衣出嫁胶东袁氏嫡子袁慎的婚礼,成了轰动整个京城的盛事。其规模之宏大、仪仗之显赫,远远超过了之前几位公主出嫁,就连因骅县重建事务耽搁了行程、紧赶慢赶才回到京城的程少商,踏入城门时,也被这满城张灯结彩、几乎要溢出来的喜庆与煊赫气氛给震了一下。
虽说早已定亲,但依照古礼,婚期前一日,胶东袁氏宗族便派出了位高权重的族老作为“使者”,身着最庄重的礼服,携带着象征吉祥的活雁、羔羊,以及玄纁(黑红二色的帛缎)、俪皮(成对的鹿皮)等丰厚贵重的聘礼,队伍浩浩荡荡地前往皇宫行纳采、问名之礼。
皇帝与越妃高坐明堂之上,安然受了袁氏的大礼,既彰显了皇家威仪,也表明了对这门婚事的无比重视。
公主出嫁,妆奁更是惊人。早在月前,内府司和越妃就已亲自督办,清点准备。待到出当日,从宫门抬出的嫁妆队伍蜿蜒如长龙,一眼根本望不到头。
里面有成套的鎏金铜器、温润剔透的玉器、色彩绚丽的漆器、栩栩如生的陶俑,无一不彰显着公主未来生活的极致尊贵。
数十个大箱子装满了四季衣裳,不仅有皇家专用的玄色、纁色庄重礼服,更有用蜀锦、齐纨、越罗等天下闻名的名贵料子制成的常服,上面用金线彩丝绣着繁复的鸾鸟、云气纹样,还点缀着珍珠宝石,走动摇曳间,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六公主文楹衣素有才名,陪嫁中自然少不了大量的竹简、帛书典籍,以及顶尖的文房四宝。更有从四海八方搜集来的奇珍异宝,如红珊瑚、东珠、名贵香料等等,看得人眼花缭乱。
除了皇帝赐予的食邑赋税权利,嫁妆单子上还有在京畿和胶东等处的良田、庄园地契,以及精心挑选的上百名侍女、护卫、能工巧匠作为公主的私属仆从,确保她婚后生活的独立与尊荣丝毫不减。
这真正是“十里红妆”的盛况,不仅将皇室对六公主的极致宠爱展现得淋漓尽致,也无声地向所有人宣告:公主下嫁,绝非高攀,而是真正的门当户对,珠联璧合。
吉时一到,袁慎身着庄重的玄端礼服,头戴进贤冠,亲自率领着庞大而井然有序的迎亲队伍,前往宫门迎娶。
胶东袁氏这百年望族的深厚底蕴在此刻尽显无疑,族中子弟、门生故旧皆身着礼服紧随其后,车马仪仗规整肃穆,旌旗招展,鼓乐喧天,那份传承已久的庄重气派,与皇家威仪相比,竟也丝毫不逊色。
宫门处,花楹在命妇的搀扶下,盈盈拜别文帝与越妃。她头戴华丽无比的金步摇冠,珠翠流苏轻晃,身着玄色为底、纁色镶边的深衣制礼服,宽大的袖摆和衣襟上用金线彩丝绣满了精美的鸾凤和鸣图案,庄重典雅之中,是令人不敢直视的璀璨光华。
越妃亲自上前,为她理了理本就不乱的鬓角,眼中既有女儿出嫁的不舍,更有得配佳婿的欣慰。皇帝看着自己最宠爱的女儿,亦是龙颜大悦,满面红光。
在赞者悠扬的唱礼声中,花楹由宫人仔细引导,登上了装饰着鸾鸟图腾的华丽厌翟车。袁慎于车前郑重揖让,行过奠雁之礼后,亲自为公主执起缰绳,迎亲队伍这才浩浩荡荡地启程返回袁府。
袁氏府邸早已被装点得喜庆非凡,宾客盈门,皆是当世名流与世家勋贵,济济一堂。婚礼在袁氏宗庙前的正厅举行,仪式庄严而繁琐,每一步都遵循着古礼。
花楹和袁慎入席前,净手洁面,象征着以清洁恭敬之心对待往后的婚姻生活。随后,他们共食同一牲口的肉,表示从此以后共同生活,尊卑相同,甘苦与共。
接着,喜娘将一只葫芦剖成两半,做成酒瓢,花楹和袁慎各执一瓢,以酒漱口(并非饮尽),然后将两瓢重新合在一起,用五彩丝线紧紧缠绕,象征夫妇二人合二为一,永结同好,血脉相连。
整个过程中,一对新人皆举止得体,风姿超然。
袁慎虽然面色沉静,维持着世家公子的矜持,但他眼底那几乎要满溢出来的喜悦与温柔,却是如何也掩藏不住的。
而花楹在纨扇的遮掩之后,容颜若隐若现,更添神秘,那份独特的皇家气度与绝代风华,令在场所有宾客都心生赞叹,觉得这真是一对天造地设的璧人。
程少商站在观礼的人群中,看着高堂之上那般配无比的两人,眼眶微微发热,心中被满满的祝福填满。她的楹衣姐姐,值得这世间最美好的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