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婉容&宋明轩
在那个时代,女性仿佛被无形的手铐束缚,独立思考的权利被悄然剥夺。
然而,就在这样压抑的氛围中,有一个人,如黑暗中的孤星,敢于迈出那一步,向那些根深蒂固的恶规发起挑战——季婉容。
她既是牺牲者,又是反抗者。
若问她有什么遗憾…
她说唯一的遗憾就是——自己没能像《西厢记》里的角色一样,赢得美满婚姻…
那是一个杏花微雨的午后。婉容假借去镇上书局买女红图样,实则是她每月一次难得的、能短暂逃离深宅大院的喘息之机。
在书局最僻静的角落,她踮起脚尖,想去够架子上层一本泛黄的《西厢记》(这在当时是禁书)。指尖几次滑过书脊,却未能取下。
“小姐是想看这本?”一个清润温和的男声从身后传来。
婉容吓了一跳,像受惊的小鹿般猛地回头,只见一个穿着青色学生装的青年站在身后,他鼻梁上架着一副圆框眼镜,眼神明亮而坦诚,带着些许书卷气。他轻而易举地帮她取下了书。
婉容脸颊微热,立刻低下头,下意识地后退一步,遵守着“不可与陌生男子交谈”的规矩。
但她的目光却被青年手中拿着的几本书吸引了——《新青年》、《呐喊》、《民权初步》——这些都是她躲在闺房里偷读,却从未敢与人谈论的“禁书”。
青年注意到了她的目光,非但没有回避,反而微微一笑,压低声音:“小姐也对新思潮感兴趣?”
就这一句话,像一把钥匙,轻轻叩开了婉容紧闭的心门。
自那以后,婉容发现,那位名叫宋明轩的青年,竟是书局老板的侄子,在省城读书,偶尔回来帮忙。
他们开始了极度隐秘的交流。
交流的方式是通过书局后院墙角一块松动的砖块。
婉容会留下她抄写的诗词,偶尔是她对时局小心翼翼的疑问;宋明轩则会留下新到的刊物、他用工整小楷写下的读后感,还有用油纸包好的——来自省城的桂花糖。
每一次传递,都像是在刀尖上跳舞。但对婉容而言,那一张张薄薄的纸页,是她灰暗生活中唯一的、炽热的色彩。
终于,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宋明轩鼓起勇气,用石子轻轻敲了敲婉容闺房的窗棂。
他们隔着一堵高高的院墙,一个在里,一个在外,压低声音急切地交谈着。宋明轩向她描述省城的学生运动、女子的学堂、一个她从未想象过的自由世界。
“婉容,”他第一次呼唤她的名字,声音因紧张而微微颤抖,“等我毕业,等我有了立足之地,我定回来…我定带你离开这里。”
墙内,婉容的眼泪无声地滑落。她将戴着玉镯的手腕紧紧贴在冰冷的墙壁上,仿佛这样就能离他更近一点。
“好。”她用一个几乎听不见的气音回答。
然而,他们都不知道,黑暗中,另一双非人的眼睛正贪婪地注视着这“逾越规矩”的一幕。家族的阴影,早已悄然笼罩了这段刚刚萌芽的爱情。
他们的私会最终被“父母”察觉。
宋明轩被污蔑为“拐带良家”的狂徒,被迫连夜离开小镇,可能至今都不知道婉容的真正结局。
而婉容的“不贞”罪证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与“外男”宋明轩的私情。那本《西厢记》和往来信件都被搜出,成了催命符。
婉容的怨念如此之深——她不仅被剥夺了生命,还被扼杀了生命中唯一的光亮和爱情。
她的爱情,也成了对抗那个吃人礼教的最柔软也最决绝的姿态。
——至此两人的故事完结。
科普一下《西厢记》:
《西厢记》是中国元代戏曲家王实甫创作的经典杂剧,被誉为中国古代爱情故事的巅峰之作,相当于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它的核心故事非常简单却极具冲击力: 相国小姐崔莺莺和书生张君瑞在普救寺一见钟情,他们冲破封建礼教的重重阻碍(尤其是崔母的反对),在丫鬟红娘的帮助下私下结合,最终赢得美满婚姻。
这本书是他们爱情开始的媒介,更是他们灵魂能够相互识别、引为知己的终极密码。
作者终于让我逮住发这张图了!
作者写这个副本让我涨了不少知识~
作者感谢百度和d老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