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无忌卸下明教教主的重担后,仿佛失去了方向,一个人在江湖中漫无目的地漂泊。
周芷若回到峨眉,立志光大峨眉一派;蛛儿经历生死劫难,虽放下对殷野王的仇恨,却终究未能原谅他,独自回到从小长大的灵蛇岛;小昭远赴波斯,成为明教总坛的教主。曾经围绕在他身边的女子,一个个都离他而去。
他的一生仿佛总被外界推着走,难以自主。成为明教教主是形势所逼,答应与周芷若的婚事是顺从义父的意愿——似乎没有一件事,是他真正出自内心做出的选择。
对周芷若、蛛儿、小昭,他不是没有感情,反而对每个人都心存欢喜,渴望她们都能陪伴身旁。他分不清自己最钟情的是谁,最想与谁共度一生。
或许他唯一能确定的,是心中对赵敏怀有某种特别的情愫。他曾暗暗期盼,赵敏也能像其他三位女子一样,对他倾心。
张无忌其实一直暗暗羡慕宋青书。宋青书相貌俊朗,是武当派最出色的弟子,武功高强,更重要的是,他始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从不为他人动摇。在灵蛇岛上,当宋青书表现出“赵敏的安危重于一切”的决绝时,张无忌内心既震撼又羡慕——他羡慕那份毫不犹豫的坚定,甚至隐隐嫉妒宋青书能对赵敏无条件的信任。而那时,他自己却真的相信是赵敏杀害蛛儿、盗走刀剑。
其实从初遇开始,赵敏明媚狡黠的身影就烙印在他心房。只是当时他身边已有蛛儿、小昭、周芷若,对每个人都存有几分情意,便不自觉地将对赵敏的悸动压抑下去。再加上他天性优柔,惯于被动接受,不擅主动追寻,若非对方主动示意或早有前缘——如蛛儿逼婚、小昭陪伴、周芷若的汉水之恩,甚至朱九真的刻意引诱——他几乎从不主动表露心迹。
当蛛儿“死而复生”出现在濠州,张无忌欣喜之余,也从她口中得知灵蛇岛真相竟是周芷若所为。那一刻,他心中百感交集,想起宋青书对赵敏的深信不疑,不禁自惭形秽。
他最终解除与周芷若的婚约,主因固然是她盗刀杀人、嫁祸赵敏,但另一层难以启齿的原因,是蛛儿的出现让他再次陷入两难。他曾答应娶蛛儿在前,与周芷若的婚约却是义父之命在后,更何况周芷若还欺骗了他们。
之后,周芷若返回峨眉,心中埋下怨恨;蛛儿也坦言,她所爱的不过是记忆中少年时的张无忌,而非如今的他,也不是化名“曾阿牛”的那个身份。张无忌生性宽厚,既知蛛儿心意,便不强求。
没过几日,竟收到宋青书与赵敏的喜帖。他心口微涩,第一次对宋青书生出清晰的嫉妒。
张无忌最终未去参加婚礼,以寻找义父为由避开了那场喜宴。直到少室山下重逢赵敏,一时怔然,他到底仁厚,还带有些软弱,不愿打扰,更不敢坦言心意。
他知道,赵敏不会对他有意。
那一刻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比不上宋青书,比不上他那份唯一而坚定的爱,也根本没有资格,在感情的战场上与宋青书相提并论。
他不愿去武当,不想见赵敏和宋青书恩爱的模样,也不愿更清晰的认识到他比不上宋青书,只能一个人在江湖中游荡。
作者有话说:
我始终认为,张无忌虽然心怀大义,心地仁厚,但他在感情方面优柔寡断,甚至称得上软弱,简直是个渣男。我始终觉得他配不上赵敏,也配不上周芷若,配不上蛛儿,更配不上小昭。所以在本书里,张无忌只能一个人,我不会写他和任何人配对。
我看过金庸最初版本的倚天屠龙记,张无忌这个人简直优柔寡断到极致,也渣到极致,最后结局时他竟然答应周芷若,永远不和赵敏拜堂成亲,让赵敏一直无名无份的跟着他,要知道在那个社会,这得多羞辱人,多看不起赵敏。
而且直到最后,张无忌还念着小昭,不是那种普通的想念,还是那种遗憾,不能和小昭在一起的那种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