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综影视:我栖春山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观影体  论坛体     

番外 太平令(38)

综影视:我栖春山

【“自然不必。”

秦王笑着捏了捏小殿下的脸颊,“只是你今日与荀门会见时,与他们聊得这般畅快,实在很容易令人误解。”

“这是基本的尊重嘛!”

她噘着嘴躲开秦王的手,笑嘻嘻道,“夫子毕竟德高望重,又是我的师祖,那我自然要尊敬他呀,至于儒家的学说么……”

她想了想,诚恳道,“固然其中那些崇古、男尊女卑、亲亲相隐……的思想我并不认可,但其中亦是有很多精华的嘛!”

秦王:“……”】

[能说吗?姮崽你不认可的有那么一点点多(比手指.jpg]

[都是糟粕,我也不喜欢啦!]

[好巧,姮姐不喜欢的我也不喜欢,四舍五入我就是姮姐亲传!]

[?楼上吓我一跳!]

[虽然但是,大秦的教科书姮姐都有参与编撰,而咱们现在的教科书是在秦版的基础上不断修正增补发展而来的,某种意义上来说,咱们确实是姮姐的学生。]

[儒家的思想吧……]

[只能说可取的地方很可取,不可取的地方就应该扫进垃圾桶,也是真的蛮难评的。]

[崇古……孔子、曾子这些大儒活着的时候天天“吾日三省吾身”,生怕自己“闻义不能徙,闻善不能改”,去世之后倒好,直接就成了被崇的古,有些儒家弟子跟人家辩论满口的子曰圣人言(挠头.jpg]

[不谈事实、不谈逻辑,只谈子曰以及子曰(白眼.jpg]

诸子百家深表赞同。

没错,就是这样,除了少部分儒生外,大部分儒生都喜欢张口闭口“子曰”,一副先圣之言怎么会有错的理直气壮模样。

名家的“白马非马”已经够抽象了,遇上儒生也得甘拜下风。

这还有什么好辩论的?

还不如等哪天他死了,再让后辈弟子拿着他的话来上一个“某子曰”,也别摆事实、讲道理了,直接魔法对轰算了。

(礼貌微笑.jpg)

孔夫子:“……啊?”

老夫子的笑容缓缓僵住,慢吞吞“啊”了一声,并陷入沉思——

“子曰”竟然这么有用?

那假使他平日在如厕便秘时的小小抱怨之语被人听见,到后世岂非也要被传作圣人之言?

他不要面子的吗?!

[跟儒家辩论还得看姮姐啊,跟荀门会见第一面就舌战群儒(笑哭.jpg]

[你说子曰,我说孟子曰,你说孟子曰,我说子曰,再不然还能曾子曰、子思子曰、荀子曰,主打的就是一个用魔法打败魔法、用儒家打败儒家(中门对狙.jpg]

[谁叫儒家就爱玩左右脑互搏这一套,逻辑简直稀烂(摊手.jpg]

[姮崽:论辩论,我是专业的(墨镜.jpg]

“彩!”

诸秦君抚掌大笑。

虽然每一代秦王都是注重实用的人,该用都得用,但对于“儒不入秦”的儒家,真要说好感,那还真没多少。

再者,谁听到自家的崽崽小小年纪就能舌战群儒不为之骄傲啊?

(昂首挺胸.jpg)

[最难绷的就是儒家对女子的态度了,儒家讲仁、讲义、讲孝,结果孔家三世出妻,曾子因为妻子没有把蒸熟的梨给后妈吃休妻,孟子若不是因为有个贤明的妈拦着,也要因为妻子在自己的卧室里箕踞而坐休妻!]

[讲点道理啊!因为这么点小事休妻,难道就对她仁、对她义了吗?也对,毕竟也没把自己妻子当成人看嘛!]

[子思子名言:为伋也妻者,是为白也母。不为伋也妻者,是不为白也母——因为离婚,就否定生身之母的母亲身份,不让她生下的孩子认她当妈,孝,简直是哄堂大孝了!]

[名家有个“白马非马”,儒家就来个“妻母非母”,谁看了不得竖个大拇指啊(白眼.jpg]

惠施等名家大贤:“……”

“白马非马”再抽象,那也是基于逻辑的思辨,是有学术价值的!跟孔伋这“妻母非母”能是一回事儿吗?!

不要过来弄脏他们啊!

(嫌弃往后退.jpg)

“啥意思啊?”

天下黎庶多文盲,太正经的话他们听不太懂,但现在——

“就因为这点小事休妻?”

有妇人瞪大眼,不可置信地喃喃道,“而且被休了,我生下来的孩子就不再是我的孩子,不认我当阿母了?”

这简直离谱!

别说女子觉得离谱,就连男子也觉得离谱。

文化人就是跟他们泥腿子不一样哈。

黎庶不懂,黎庶大为震撼!

[至于亲亲相隐……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吧?假使一个人在某地当官,任职期间贪污受贿、欺压百姓无恶不作,那子女亲属是应该为其隐瞒呢,还是应该大义灭亲?]

[怎么说呢,这个就比较考验人性了,就算儒家不这么讲,亲亲相隐也会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社会潜规则。]

[所以姮姐都懒得多讲,在修订秦法的时候虽然废除了邻里连坐,但亲属连坐依旧得以保留,敢犯法犯罪,轻则牵连满门,重则三族九族整整齐齐一起上路。]

[邻里犯法也不能说完全不连坐,按是否知情受益进行判定。]

[如果不知情或不受益,那邻居就不会受到牵连。而有没有受益其实很好判断,至于知不知情……如果办理此案的官员无法证明邻居知情,那便视作不知情处理。]

[对,办案官员如果没有证据,不能用我怀疑我觉得来判决。]

[疑罪从无。]

[谁主张,谁举证。]

[所以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出现邻居明明不知情却因为无法证明而受到牵连的情况。]

天下黎庶:“!!!”

顾不上继续嘀咕儒家大贤们的荒谬行为,黎庶的心思已全部被“废除连坐”给吸引。

“殿下不仅废除了肉刑,竟然还废除了连坐?!”

虽然亲属间的连坐没废,什么牵连满门、三族九族齐上路的还挺吓唬人,但这跟他们这些普通人有什么关系?

明摆着是贵族官吏限定嘛!

几乎所有的普通人,想犯点诛三族诛九族的罪也难,就算脑抽了想去刺杀一把皇帝呢,那也得能靠近皇帝不是?

外地的得先想办法进咸阳,咸阳的得先想办法靠近王宫,即便皇帝出巡,路线等信息是普通人能知道的吗?

但邻里连坐不一样,邻居犯法都得牵连遭殃,他们顶多管住自家人不犯法,哪能管住邻居?这不是为难人嘛!

还得是殿下心疼他们啊!

老秦人大为感动。

(殿下爱我.jpg)

“谁主张,谁举证?疑罪从无?”

包括孔孟本人在内的诸子百家的大贤立时就领悟到这背后所展露出来的温情——

每一条人命都很珍贵,所以执掌法度生杀大权的朝廷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行使执法权时也要更加缜密慎重。

宁愿错放,也不愿错杀。

哪怕是刚刚被弄得很尴尬的孔孟也不禁感慨,“真仁君也。”

荀夫子既欣慰又骄傲。

这是他的弟子啊!

——什么徒孙,胡说,难道不能既弟子又徒孙?各论各的嘛!

(灵活.jpg)

【“所以荀卿援法入礼,你援礼入法?”

秦王微微沉吟,“秦法……”

“太繁琐了。”

栎阳殿下小声道,“虽然我还没和李师学完,但确实有些繁琐严苛了,不是说这种方方面面都作出细致规定的律法不好,只是人嘛,总有放松的时候,哪能时刻警着神呢?”

她歪歪头,“孟子说人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本恶,可世上千千万万的人,哪能这样简单判定?因而我以为人性无善无恶、亦善亦恶,应以德礼扬其善、以律法绝其恶。”

秦王并未立时回复,略思索几息,又问,“你如何看待法家?”】

诸秦君微微正色,商鞅也目露期待。

在知晓眼前这对父女乃是未来的始皇与大帝的情况下,众人自然看得出来,这是秦王政对于长女的考校。

究竟是援法入礼还是援礼入法都不重要,想起用那家学说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秦重法家百余年,法家在秦国之根基深厚,作为未来的王,能否平衡好法家与新学说。

某种意义上,维稳更重要。

【“解决问题的实干派。”

小殿下认真思考几息,“除咱们秦国的商君变法外,阿父还与我讲述过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都是法家,变法时却有相似也有不同。”

她补充,“因而我以为,法家之所思所行都基于本国实际,专为解国家与君王之难而来,且只解当时之难。”

“哦?”

秦王露出笑意,“何解?”

“昔年孝公为何求贤?不过为强秦耳。”

她托着下巴,慢慢道,“是故商君变法,只为在最短时间内使秦国强大,并最大限度地调用秦国上下的力量,帮助秦国在诸国争霸中获取最后的胜利,以定天下于秦。”

她仰头,“只是战时与太平时毕竟不同,若将战时之法用在太平时,会水土不服的。”

“因而你选用儒家?”

秦王微微颔首,垂眸看她,“孔子说仁者爱人,孟子说民贵君轻,荀子说君舟民水。”

他轻笑,“得民心者得天下?”

“不。”

栎阳殿下轻轻摇头。

“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

她认真道,“得民力者得天下,得民心者安天下,王道霸道,兼而用之,方可长久。”

于是秦王神色满意至极。】

诸秦君也满意至极!

只凭此刻这番见解,诸秦君便可直接作下论断——秦王政膝下,再没有比她,更适合做大秦的少主的了。

“寡人都羡慕政儿了啊!”

嬴稷越听脸上的笑意越甚,直到此刻,激动得直拍大腿。

“姮儿才四岁的年纪,便已有这般卓越见识,莫说远胜于同龄人,便是放眼天下,能与之相较者亦是寥寥。”

她如今也不过听着父亲讲史而已,来日进学,本就光华自显的璞玉还不知如何耀眼夺目。

“恭贺君上!”

范雎笑道,“殿下天纵之才,乃大秦之福,亦是君上之福。”

毕竟是嬴秦的孩子嘛!

“甚是,甚是!”

嬴稷哈哈大笑,“寡人有政儿与姮儿,纵死亦无憾矣!”

老秦王得意大笑,弹幕却疑惑不已——

[兵强马壮者为天子这个我知道,但是,难道不应该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吗?(疑惑.jpg]

[完了,我现在真切感受到历史与现实了,怎么跟说好的不一样啊!(可达鸭抱头.jpg]

[有没有姐妹宠宠我啊?]

[一直都是得民力者得天下,得民心的目的也是为了得民力。]

[就这么解释吧——怎么样才能得天下?兵强马壮者为天子。怎么才能兵强马壮?要有人当兵,也就是需要征黎庶服兵役,要有钱养马,也就是向黎庶征收赋税。]

[征收赋税、征发兵役,就是得民力的基本表现形式。]

[对,姮姐走的是得民心者得民力、得民力者得天下的路线,简化后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她把天下人都当成死士来养,所以天下人也愿意为她效力。]

[哦↗懂了懂了(#^.^#)👌🏻]

——这谁能听不懂?

幼年版千古一帝亲授为君之道,听到就是赚到,还不赶紧学?

——但学不会怎么办?

有些道理吧,听到耳朵里就是你懂我也懂,但落实到具体应该怎么做,直接抓瞎。

——再蹲一个保姆级教程。

同样听得满意至极的始皇陛下转头看了眼自家长子,见他一副若有所思且时不时恍然大悟的模样,有心想再考校一二,又怕自个儿实在承受不住考校的结果。

算了,等没外人再说吧。

丢不起这个人。

到时候把他膝下的公子公主都叫到一块一起考校,也看看有没有被他忽略的沧海遗珠。

别笑。

虽然这可能性微乎其微,但也不能百分百没有,对吧?

始皇陛下都想叹气了。

抬头看一眼认认真真的小姑娘,渴望之意由心而发。

他的崽啊……

明明她除了眉眼像她母亲外,长得就跟他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不仅容貌像,就连政见都不是一般的契合,怎么就不是他的崽呢?

这不应该啊!

他的长子扶苏,“他”也有,“他”的长女嬴姮,他凭什么没有?

(心疼地抱紧自己.jpg)

越看越觉得眼馋的始皇陛下不由得开始严肃思考——

现在生,还来得及吗?

四舍五入,他今年才四十岁,努努力,应该还能再生幼女。

(严肃认真脸.jpg)

*

春枝暮关于男尊女卑,有人在评论区质疑我不懂它的意思,它的原意不是男的尊贵女的卑微而是男的要自尊女的要谦卑,这里解释一下——

春枝暮最早的《周易·系词》“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这里应该是上面的意思,甚至还能解释说是互文,对男女双方的品行要求。再到《列子·天瑞》:“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写得这么明白了,难道还要解释成对品行的要求?列子里还有一则故事,是隐士荣启期回答孔子,说人生三大乐事是为人、为男、年高——为男都是乐事了,还不重男轻女?

春枝暮古代和古代也分阶段的,一个词的具体含义指代也要看具体情境,不能说它最开始本意是好的,就把后面不好的用意全部忽略,然后指责是现代人曲解老祖宗的意思。毕竟老祖宗这么多,究竟是哪个老祖宗呢,对吧?还有就是,一个人的曲解是曲解,一代人的曲解就不是曲解,而是对那个时代的主流思想的一种反映。

上一章 番外 太平令(37) 综影视:我栖春山最新章节 下一章 番外 太平令(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