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轮转间,不断撒种,不断收割。
某日,她从地里带回了几样不起眼的作物种子。这些小东西在阳光与泥土的滋养下,却展现出惊人的生命力,产量远超寻常品种。更令人惊叹的是,她将原本只作观赏用的白叠子,经过反复琢磨与尝试,织成了衣裳、缝成了被褥。这一举动,犹如石子投入湖面,激起千层浪。朝堂民间无不为之震动,议论声一时间沸反盈天。“霍不疑娶了个不懂事的新妇”这种话音未落,就已悄然被另一种声音取代——“霍不疑祖上积德啊,不然怎能娶到清宁这般能人?”
继白叠子之后,清宁的目光又投向了羊群。那些柔软洁白的绒毛,在她的巧思下,被制成一条条厚实温暖的毛线。再后来,更多以羊绒为原料的御寒佳品接连问世,成为人人争相抢购的珍宝。
春去秋来,季节交替如流水般匆匆而过。朝堂亦如潮汐涨退,一代新人换旧人,新的流言掩盖旧的蜚语。曾经甚嚣尘上的霍不疑弑父传闻,随着岁月流逝,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茶余饭后。重新得到文帝青睐的霍不疑,又一次站到了名利场的中心。他目光沉稳,神色淡然,仿佛早已洞察世事的本质。
“要长久地活下去,陪伴夫人更长一些……”这句话不知何时开始,成了他内心的信条。于是,他迅速完成了自己的转变,从一个权谋深藏的野心家,变成了一位效忠皇权的纯臣。不论坐上帝位的是哪一位皇子,他都毫不犹豫地俯首称臣,忠诚无比。
霍不疑刻意减少了进宫的次数,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家庭之中。文帝起初并未察觉,但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那份微妙的变化终究没能逃过他的眼睛。
书房内,烛火摇曳,将文帝略显疲惫的脸映得模糊不清。他缓缓合上手中的书卷,唤来内侍,命人安排几位待嫁公主的婚事。很快,一道道赐婚圣旨接连下达,宫中适龄的公主们纷纷出阁,带着皇家的荣耀步入各自的新生活。
等到那些扰人的公主尽数离宫后,霍不疑才若无其事地重现身侧,一如既往地尽职履行职责。
岁月无情地侵蚀着每个人的生命,就连文帝也不例外。年少时历经磨难,好不容易打下江山,却发现自己早已身心俱疲。当他真正坐在那个象征至高权力的龙椅上时,才明白这个位置究竟有多么让人胆战心惊。
时光荏苒,转眼孩子们已长大成人。某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霍不疑牵着马车,把两个孩子安置妥当,随后向朝廷请了假,带着妻子一同前往孤城祭奠故人。
二十年的时间足以让一切物是人非,可唯独那条通往先人墓地的小路依旧如昔。霍不疑站在一座坟冢前,缓缓洒下一壶酒,低声诉说着多年的怀念与感慨。孩子尚且年幼,对这一切懵懂无知,只顾伸手拉着父亲的衣角,想要出去玩耍。而霍不疑则轻笑着抱起他们,动作娴熟地为孩子披上外套,细心得很,连喂奶添辅食的速度都快过清宁。
有时候,清宁看着丈夫对孩子百依百顺的样子,忍不住嗔怪道:“你这也太娇惯他们了吧。”霍不疑却认真地回答:“一是因为孩子们还小,二是这两孩子可是我霍家唯一的血脉了。”一桩惨烈的往事浮现在脑海,让他的语气带上几分悲凉。
两个孩子自出生起便备受宠爱,甚至还未学会走路,就已经因文帝的喜爱而数次加官进爵。他们的到来,为这个家族注入了新的活力。
若说还有什么遗憾,也许就是霍家的下一代实在令长辈头疼不已。虽然仅有两个孩子,但他们显然都不是安分守己的类型,身边姬妾众多,这些年诞下了许多子孙。
“唉,这可真是愁死我了!”清宁每每想到这些,总忍不住摇头叹息。无奈之下,她只能专门派人处理这些问题,承担起照顾这些孩子的责任。
不过,或许正是这份忙碌让她的晚年不至于太过寂寞。如今寿终正寝,反倒给了她一片久违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