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脑洞小说 > 绝技
本书标签: 脑洞 

搭救何思道

绝技

祖姥爷姓了唐,也有了名,拼凑起来的家也算开始安宁起来。

可山外的世道动乱不止,听说朝廷里的大小事,是由着一个女人说了算,叫慈禧。皇帝光绪是个空架子,该叫傀儡。大臣李鸿章想买军舰对付侵犯的倭寇,慈禧太后说要过大寿,要花很多钱两,军舰炮弹没买成,在海上大清朝吃了大亏,还赔了倭寇老多钱。这样下来,算是苦了百姓,都怨声载道的骂太后是“老妖婆”。

在这个档口,没有人敢明目张胆的叫,这些道听途说也是祖姥爷在紫云山外的平山镇听来的。祖姥爷已经十六岁的年纪,没有别的爱好,就喜好每次在山外的青山镇淘换油盐布料品时,吃碗羊杂汤,听听说书先生倒出来的故事。

故事,就是曾经的事情。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自然也会有事情,所以都会有自己的故事。祖姥爷觉得别人的故事,不能推敲。一旦推敲起来,就有了很多意思,而且意思里总在教人做人,做事。

每次听完一个故事,祖姥爷总要推敲。在有想不通的时候,他总会去问说书的先生,先生年有六旬,打的一手绝妙的快板,祖姥爷敬重先生,觉得先生道来的故事,定是推敲过它的意思的。先生和善,不厌其烦一一作答。

先生姓何,名思道,字志铭,山东人,孤身,是个走江湖的,四海为家,走道江湖糊口的全靠一张嘴,评说历史典故。江湖人送雅号“铁牙翁”。

近些年捻军活动频繁,靠嘴吃饭的何思道已近六旬,不适宜再混迹周游,正好在这还算太平的平山镇驻下,依着每日敲打说评维持生计。

久之,对喜好听他说书评论的十六七岁的祖姥爷成了至交。起始何思道在卖羊肉汤摊位旁开摊,祖姥爷只听了那么一次“玄武门之变”,小小五岁年龄的祖姥爷竟意会出他讲述的典故,还给自己立了姓氏,起了名。往后,祖姥爷成了常客,还频频和先生讨议故事典故。何思道逐渐的也多注意起祖姥爷,久而久之两人竟成了忘年之交。

既交友好,当是两人兴趣相投,话无言尽,这可苦了老祖奶唐媳妇。世人千万,故事万千,论起来算是有头无尾,每次都得要老祖奶寻着拖拽回家。从平山镇到紫云山里的家有二十里,老祖奶二十当岁的年龄趟的逐渐也肥满起来。每当两人犟嘴逗乐,祖姥爷总打趣老祖奶:“若不是我来来回回的让你寻,你怎么能有这么让女人都眼羡的身子板板?”

老祖奶已出落的成熟,也总在平山镇来去走动,渐渐的与镇上的一些商贩打成一片。性情使然,老祖奶喜好逗乐,心肠热络,为人落落大方,自然人缘极好。在平山镇一圈走来,都不用问祖姥爷的去向,商贩平民都会自觉的给老祖奶指道寻哪儿。有些商贩遇到腾不开手时,故意使坏让老祖奶绕镇一圈,顺带着把自己要送的物什送到主顾手上,老祖奶明知被耍,也不恼怒,装作不知的多跑一圈。这些个道道,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但见老祖奶不厌其烦的上他们的坏道,心里油然的多上几分羞愧和钦佩。

人啊,很多时候还是更喜欢聪明人做傻事。因为自己不够聪明,但又见不得别人比自己聪明。

就像,说书先生何思道行走江湖四十余载,什么样的人和事没见过?什么样的历史典故没听过?心里的那些道道哪样他捋不直顺?确总做傻事。

天下不太平,天灾人祸的已经司空见惯。特别是现在的世道,流民时不时的都会途径到平山镇。何思道每遇到,都要施于援手,不是施粥,就是補衣。六旬的老头,虽然孤身一人,靠着自己的营生应该想着给自己积攒点钱财,以渡晚年。他确靠着铁匠铺的石墙在角落里只给自己搭了个矮棚容身。谁叨扰他两句,他确总说:“帮一个是一个,都不容易的。我施一碗粥或许他就能多活个几十年的,赚了。”

谁能活下去,谁就是赚到的年代,何思道总让自己吃亏,让他人去赚。他赚的也只不过是那些被救济过人的恩谢,恩谢不能当饭吃,不能当衣穿,更不能当药吃。

这不,他病了。

河南连续下了几天暴雨,听说境内的黄河在郑州段决了口,水都要淹到开封城了。流民多了起来,不晓得是哪个流民得了疟疾染给了他,躺在矮棚里已经不能动身,隔壁铁匠铺的鲁师傅给他请了大夫,依然不见好转,挚友祖姥爷也寸步不离的照顾。矮棚破旧,雨水总滴啦滴啦的在屋里下个不停。鲁师傅把打铁烧的通红的碳搁在床铺边,都消不掉潮气。

祖姥爷在矮棚里照顾了四五天,何思道都已经虚的脱了水。老祖奶每天都会来寻祖姥爷,可每次都拖拽不走。第五天雨下的更大,老祖奶突然又出现在镇上,去了趟药铺让宋先生抓了几副汤药,又到铁匠铺鲁师傅那儿借了斗篷,奔到矮棚里不容祖姥爷问,直接背起何思道就走。铁匠铺的鲁师傅追过来问“作甚?”

老祖奶说:“这里湿气太重,还是把何先生接到我家里吧。”

鲁师傅说:“这几十里山路呢,我去找个车夫!”

老祖奶背着何思道,让祖姥爷用伞打罩着,说:“不用了,车马山路不好走,先生也颠簸不得了。”说着,已然冒雨向紫云山走去。

路上,祖姥爷说:“疟疾易染,不知道娘亲会怎么想。”

老祖奶说:“不用担心,娘亲和我商量好的。”

如此,老祖奶背着何思道走了二十里泥泞山路,将何思道接到窑洞。女人唐母早已收拾了屋子,点了火柴,生了火。两个女人将这一切安排妥当,细心照料,何思道意识清晰,确虚的不能言语,老泪纵横。

但听老祖奶吩咐说:“礼诚,何先生由我和娘亲照顾,你将隔壁右侧的山墙再打出来一间屋子,等先生病好了,以后就在我们这里住下。”祖姥爷高兴的应声,老祖奶看着奄奄一息的何思道,担忧的又说:“如果先生挺不过,我们给他送终。”女人唐母和祖姥爷也担忧的看向何思道。

何思道的泪,顺颊落下。

三天后,何思道病情好转。

五天后,何思道下了床,开门走出了窑门。但见老祖奶在扫地,唐母在一侧生火做饭。老祖奶见何思道走出屋子,扔下扫把,向前搀扶着何思道叫喊着:“娘亲,礼诚,先生好了,脸色红润了,快来呀!”

闻声,唐母和正在打窑的祖姥爷都向前走来,将何思道围在中间甚是关怀。祖姥爷搀扶着何思道急着让他看看自己亲手给他打的窑洞,老祖奶惦念着何思道是否饥饿,非让先生先去吃食。

热情如此,何思道倍感真诚。想想自己孤身一人,临了晚年感受到如此宽待,内心孜然幸福。

站在这大山里的院子里,看着冉冉升起的太阳及巍峨起伏的秀美山川。何思道叫着祖姥爷到跟前说:“孩子,世外桃源不过如此。可这世道混乱,世外桃源岂能独享?信老夫的!五年,我助你在此竖起世间三百六十行当绝技。让你独享其福。”

祖姥爷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能学有一技傍身就可以了,不用学那么多。”

何思道斩钉截铁的打断他,说:“不,你一样技艺都不用学,只让你独享。”说着拍了拍祖姥爷的肩膀。

上一章 第一章 绝技最新章节 下一章 迎来织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