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脑洞小说 > 绝技
本书标签: 脑洞 

迎来织造行

绝技

对以后的日子一旦有了奔头,什么病,灾,烦恼,忧愁就少了许多,精气神也奕奕而起。

何思道因为疟疾,前阵子差点丢了命。土就要埋着脖子根儿了,因为有个念想,有了奔头,不多时日竟痊愈了。自住进祖姥爷给他打的新窑洞,更是心情愉悦,闲暇时就拽着老祖奶和唐母听他打快板,唠家常,讲典故。如此月余,突然一天娘三个但见日头近晌午了,也不见他出门。祖姥爷以为老头儿又病了,进屋一瞧屋里没人。三人没有多想,以为老头闲不住,去了哪里散心,或者又去山下的平山镇开始了他的说书营生。

不料,两天过去这老头都没回来,去镇上寻了,镇上的商贾百姓也都没见到。三人有点慌,祖姥爷决定明天一早,去往深山里寻寻。

夜半,何老头敲响了门,三人迎出想要怪他,没等开口,他竟从怀里摸出厚厚一沓纸张。三人好奇老头儿带回来什么宝贝,老头儿开门见山的说:“这里包的是蚕籽,等把蚕暖热抚育出来,撒在后山的桑树上,吐出的丝,可以卖给织行。”然后又拉着三人出门看到还有一辆独轮车,车上装了满满一辆包裹严实的货物。

显眼的是最底层有两个笼子,一个笼子里装的两头猪崽,一个笼子里装的几只幼禽。

祖姥爷忍不住的问:“您这是去了哪里?买回来这么多东西。”

何思道只顾着兴奋,没有接话,确说:“这就是我们小变大,一变二,二变三,三变无限的家底!再加天时,地利,人和的造势,半年见效,再一年引,二年扩,三年稳,四年定的往下走……”说着,何思道越加的忘我起来,思路确异常的清晰,接着说:“五年,就五年,我们定可以将三百六十行的衣食住行,工农商学齐聚于此。”言罢,上前拉住祖姥爷和老祖奶的手,紧紧的攒着,握着,激动的不能自己。

祖姥爷和老祖奶听的一头雾水,没听懂何思道到底要表达的什么意思。但见何思道如此激愤,且消失几天又好好的返回来,似乎又带着什么希望,也就随他应声点头。

夜半苍穹,星夜,静山,细水……紫云山是暗黑,恬静,祥和的。

紫云山外的平原稀疏的灯火,犹如天上的星星,有忽暗下的,有忽明起的。忽暗下的灯火户家是要睡去,忽明起的灯火户家应是要起夜的,这些都是平安无争的。而凸显的燎火则在此刻在不断的增多,有打家劫舍的,杀人放火的,也有在篝火旁载歌载舞,吃肉喝酒的……

比起紫云山内被黑暗包裹着的一处暗灯,似是被隔离与世的禁地。暗灯是透窗而出,灯下是祖姥爷和何思道,两人坐与两侧,酒已上桌,老祖奶则端了一碟放在桌上,也侧坐在祖姥爷旁。

何思道斟酒饮上,说:“前有太平军在南方成立政权,险些被改朝换代,现有八国洋人直逼京城,太后和皇上已经做好离开京城的打算,如此群龙无首,各处势力蠢蠢欲动,朝纲崩塌,兵患,匪患不断,加上水灾,旱灾,蝗灾,天灾人祸,百姓怨声载道,流离失所,连易子而食都已成常态。”祖姥爷和老祖奶听的入神,何思道一饮而尽杯中烈酒,接着说:“这,就是天时!”

“至于地利,我们是得天独厚啊!看看我们这居所。”何思道眼放精光,似是站在河川之上,指点江山般的比划着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也如这般模样,高山细水,万物皆灵,与世无争。往南山外平原,往北伏牛腹地,东西则是高山深壑,可进可退,随有山有水,可涉足知地形的人不多,那些流离失所的人哪里安身立命?此可是地利!”祖姥爷和老祖奶点头。

“关键人和……”何思道支支吾吾的看向二人,老祖奶灵光,接着就说:“先生尽管吩咐,这山,这水又不是我家的,就算是我家的,咱也不能见人受那些易子而食的痛处。”

何思道接过话说:“单人为人,二人为从,多人为众。人众心杂,就会有是非。所谓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是非,不知道二位可否能舍弃这人人向往的地方,将这里变成一个人人可居的桃花源?”祖姥爷听的一知半解,老祖奶确是理透了何思道的心思,断然的说:“尽凭先生行事。”

何思道看向祖姥爷,祖姥爷抓挠不解,老祖奶磕碰一下祖姥爷,祖姥爷也就一知半解的应了何思道。

事情,要有结果,也要有个历程的。任何一种结果,他的历程都要有个谋策,谋策决定着结果。

何思道要的结果很明确,他要的就是要让这里变成人人可居的桃花源。桃花源里有衣食住行,工农商学等供给人生活的三百六十行当绝技的人。如此,好比要建造一个王国,王国里生活的人可以自给自足。

这种想法很大胆,祖姥爷和老祖奶从没敢这样想过。

何思道想了,也就开始着手安排起来。

窑洞后的山上有野桑,何思道说要把那些桑树垦成桑田。不假时日,四人努力垦成了桑田,撒上了幼蚕。

四处是山,山上野草肥沃,何思道说要再买更多的猪马牛羊和家禽,以供放养。所以何思道和唐母氏拿出了积蓄购买了更多的牲畜家禽。

河沟有水,何思道说要截流,防止鱼蟹都顺水到下游。于是,祖姥爷和老祖奶推了巨石挡住了河流。

……

半年不到,桑田的蚕要吐丝,何思道出山到镇上找到了织造行的贾掌柜,贾掌柜与何思道友好,二人曾一同筹款施粥与流民,交情自然深厚。贾掌柜人宽厚,实在,心细,叫贾成。人如其名,蚕丝到他手里都能让他织成通透靓丽,薄如蝉翼的成布,手活在织造行当也属顶流。

二人交情不浅,何思道三言两语将贾掌柜带到紫云山内的桑田,看到百余棵桑树,又去看了成蚕。贾掌柜连声叫好,直接就说:“何先生,我那织造行要移店。”

何思道叫好着说:“贾掌柜好眼力,识货。还是请掌柜的同我主家商讨。”

贾掌柜诧异,问:“这不是您老的?”

何思道笑呵呵的说:“我一个孤老头,哪里有这当家业。”说完,将贾掌柜带到了唐家窑洞。

相迎的是老祖奶,老祖奶竟早摆好了酒席,邀贾掌柜入座。贾掌柜好奇老祖奶似乎知道他必定会来,一头雾水的入了座。

直至午后,贾掌柜才满声欢笑的走出窑洞,抱揖告辞。

老祖奶聪慧,贾掌柜说蚕丝不易周转,需要就地织造。老祖奶说,可以划出一块地,供贾掌柜随意支配。就是说,那块儿地你想怎么干都行,不要你钱两,只给蚕丝钱即可。

贾掌柜说,既然织造就要很多台织机。

老祖奶说,我可以供你好的木材,再请木匠行的丁师傅来给你打造。

贾掌柜说,织出来的布匹要往山外运。老祖奶说,我这里有骡马大车,可以给你运出去。

这般商议,贾掌柜安能不高兴?安能不称心?

如何思道所言,半年时间见了成效,迎来了紫云山的第一个行当——织造行!

上一章 搭救何思道 绝技最新章节 下一章 “一年引”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