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脑洞小说 > 绝技
本书标签: 脑洞 

各行当齐聚筑寨

绝技

第二天,拂晓。

紫云山里的祖师堂前,焚香灼纸。由祖姥爷带着山内各个行当的师傅和掌柜毕恭毕敬的祭拜,然后各个行当的师傅,掌柜再一一的到各自行当的祖师爷神像前颂词念理,以求顺当。

拜毕,众人各自回铺准备所需的技艺物什,结伴同行,有说有笑的向山外赶去。

祖姥爷已经事先赶到平山镇外,同何思道和张融之老先生查看地形。

张融之老先生述说:“平山镇四周平坦,站在镇外远看,应是一览无余,将远景尽收眼底。按风水位看,绝佳。但这给我们在此挖沟筑寨带来不小的困难,万一镇内的杆子冲出来,我们怕是要吃亏的。”

何思道说:“我们既要挖沟筑寨,又要防范杆子偷袭,我们不能分散去做,只能一个一个的挖沟筑寨,不可四个寨子一起来做。”

祖姥爷点头,说:“我让孙跑跑去请干河寨的赵冲族长,让他再借来几杆长枪,我们先做防御桩,再把枪支架起来。杆子们摸不清状况,定不会出镇搅扰。”

言罢,三人骑马绕镇查看,迎接下山来的行当师傅们。

镇内的杆子们确没日没夜的胡吃海喝,王奇和蒙小恬在王家的宅院内倒新奇的过起地主老财的日子。王家的护院被赶出平山镇,枪也缴了,换成几十个杆子在外宅支桌子,吃大席。内院的都是些丫鬟和老妇仆人,由于杆子男人多,会服侍人的女人没有,王奇跟蒙小恬说情留下伺候二人,蒙小恬应了。

可蒙小恬看不惯那个四川女人幺妹子,叫喝着要把她赶出宅院,王奇不舍得,总说女人何必为难女人呢?况且她还大着肚子,又是人家的宅院,做的太绝不好,让积点阴德,不定苍天有眼,自己努把力,在蒙小恬那块地里播了种,结了果,不至于报到子孙后代身上去。

蒙小恬不信那一套,喝骂着叫手下的杆子把幺妹子赶出去。幺妹子确耍泼辣,指着那群杆子骂,骂王振鹏狠心,骂天下男人就没一个好东西。骂完又哭,哭自己命苦,孤儿寡母没人给自己做主。哭完又要叫着去死,扛着肚子往杆子们的怀里撞,杆子们扶着她手足无措,她哭天喊地的说,死也死不了,活也活不下去。谁扶她,她就爬人家谁怀里哭,哭的梨花带雨,煞是可怜。如此一来,那些杆子们既可怜她,又喜欢她,喜欢幺妹子爬在身上哭时在自己身上磨来蹭去的。几次因为几个杆子抢着要幺妹子爬自己身上哭,差点打起来。蒙小恬气的无可奈何,直跺脚,确一点办法没有。

蒙小恬容得下她,一是因为她一再的骂她,赶她,这幺妹子从来不回骂她,只是一哭二闹三上吊。二是因为,打他们夫妻进了王宅这幺妹子每日的吩咐厨房打酒做肉,把内宅和外护院的杆子们伺候的服服帖帖。还每天起的大早扛着肚皮盯着厨房给王奇和蒙小恬做早饭,中午,晚上的吃食,又吩咐仆人们端茶倒水的给王奇和蒙小恬起床,穿衣,洗脚,睡觉,无微不至,伺候的舒舒服服。俨然是一个既勤快,又贴心的大管家。

虽然这幺妹子动不动的朝王奇抛媚眼,讨情调的勾引人。但王奇也没这胆子敢在蒙小恬眼皮底下造火。蒙小恬也就不定时的骂她几句,消消火,顺带着点醒点醒王奇。

受苦的,总想着享受。可一旦享受到,就会变得贪婪,或者懒惰。王奇和蒙小恬享受到了没有享受过得日子,贪婪这种惬意的日子,变得懒惰起来,夫妻二人显是忘记自己的身份。有人来报说,镇外东南五里这些天一直有人活动,在挖沟壑,还筑起一座百米长,十丈高的寨墙。

蒙小恬闻报,问:“有没有官军?”

报信的说:“没有。”

蒙小恬又问:“其他方向可有动静?”

来报的摇头说:“没有。”

蒙小恬说:“知道了,吩咐下去,兄弟们要守好镇口,别被人捂了眼,阻了道儿。”报信的应诺。

然后蒙小恬就打发走报信的,继续惬意的喝着茶,当起梦寐以求的地主婆。

镇外东南,祖姥爷请来干河寨的族长赵冲老爷子,传授筑寨经验。老爷子七十多岁,身子骨还算硬朗,跑前跑后的指挥调度。

赵冲老爷子说,筑寨要土石,就得挖沟壑,挖沟壑得要很多的铲子和人力。

祖姥爷即刻将那些无处安身的流民请来,充当劳力,每天管吃管喝。还说,寨子筑建成后,凡是出了力的,想要定居的在此的,寨子内可以安家落户。流民们也就携家带口,卖力出气的干。

挖土取石要铲子,大锤,祖姥爷一声招呼就请来铁匠行,木匠行打制挖土取石的物什。

要挖土取石得有方法,不能靠蛮力,祖姥爷再一声招呼,就请来流民里之前做过采矿的采矿行师傅。

土石要一筐一筐的运输,就要很多背篓,那就再请来编织行的师傅。

有些土还得要立成胚,那就请来泥匠行。

泥匠行师傅说立胚,得有水,还要烤制,那就请来打井行师傅和烧炭行师傅。

但凡师傅们需要的物什,和需要哪个行当的供应,祖姥爷都一一寻来。

行当多了,人也多起来,就得要吃要喝要穿要用的。

起先流民老王觉得可以卖茶水,然后就搭棚卖起了茶水。

流民老王的难友老陈觉得,你卖茶水,茶水止渴不解饿,我是不是可以卖烘山芋,然后就有了卖烘山芋的。

吃山芋终归不如吃肉,然后卖山芋的老陈摊位边多了一个卖熟肉的老牛。

老牛卖肉,觉得吃肉就酒吃着才香,叫来了一个卖散酒的老李。

老李卖酒,喝酒少不了花生,叫来了卖花生的老杜。

老杜卖花生,觉得卖花生太单一,凉面里可以放花生,就叫来了老母亲杜赵氏卖凉面。

杜赵氏卖凉面,觉得凉面汉子们吃不饱,应该就着火烧饼吃,杜赵氏叫来了娘家兄弟老赵卖起了火烧饼。

老赵卖火烧,觉得火烧泡羊杂汤才好吃,就叫来了卖羊杂汤的老黄。

老黄觉得卖羊杂汤得要羊肉,大料,锅,碗等一大堆的行当供应。

肉肆行,杂货行,烧陶行也就一一的扎堆过来了。

其实过来的人,看这么多人,自有生意可做。但是,来到陌生的地方讨活口讲究个拜头。这个拜头是撑事的人,要拜头应允才能立足,立了足得照应着自己。当然这个拜头就是祖姥爷唐礼诚。

祖姥爷那时年轻,才二十当岁,三十不到,有行当师傅来了,不服。别着头,噘着嘴的给祖姥爷拜头,祖姥爷大量,从不计较。可师傅们刚立足,一旦要动手开干,就来了困难。不是少这个,就是缺那个,想找个帮把手的也难。

这时候,祖姥爷来了。

你少这个,我给你。你缺那个,我给你寻来。没人帮衬,吆喝一声“伙计们,帮把手”,人就来了。

往后,再牛气的师傅见了祖姥爷也得低着头,哈着腰的叫声“唐爷”。

如此两个月过来,已经开始着手安排第二座寨子。同时各个行当的还在一个接着一个的蜂拥而至。

祖姥爷在这个时候,确带着孙跑跑离开了临洛县,前往洛阳。

上一章 筑寨围困平山镇 绝技最新章节 下一章 洛阳寻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