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脑洞小说 > 绝技
本书标签: 脑洞 

筑寨自保

绝技

杨青梅一听祖姥爷话里已动了杀气,慌忙挡住王振鹏,站到前面说:“唐爷,得饶人处且饶人吧!振鹏倔强,心里已经服软,就不要再为难他了。”

王振鹏确不领杨青梅的情意,拨开她冲祖姥爷喊话说道:“真刀真枪的来,老子今天也就不打算走了。”

杨青梅不依,又冲到对峙中间,跪在祖姥爷面前迫切的说:“我们依了大家伙,我们走,再不回来了。”

众人见此女如此恳切和哀求,都默不作声。

祖姥爷看着他,又看了王振鹏,无奈的说:“但愿你们说到做到。”说完拍了拍憨驴的后肩,憨驴领会,拨开人群就走。众人站立着未动,不解祖姥爷的用意,也不想放过王振鹏。何思道一思索,对众人喊说道:“得饶人处且饶人,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大家伙有的与王家也主雇多年的关系,王大富现在尸骨未寒,念在多年相处的份上,还是留他王家一枝独脉吧!”

众人闻言,又是窃窃私议。但还是看着已经远去的祖姥爷,三三俩俩不甘心的跟着往外走去。慢慢的其他人也就跟着悉数跟着远去。

何思道这时扭头对孙跑跑说:“你去准备马匹车辆给他们送来,我去请棺材铺的万寿年掌柜,给他送来一副棺材。”

孙跑跑不悦,撅着嘴说:“还真让他们就这么走了?还送棺材。”

何思道耐心的对孙跑跑说:“你三舅爷还在他们手里,再说死者为大,你就按着做吧。这也是唐爷的意思。”孙跑跑听了心里不情愿,但还是冲王振鹏这边喊说:“你们等着。”说完,就带上三人去寻马找车了。

待众人走后,杨青梅才站起来,王振鹏则命人绑了三舅爷许博,带着众人通过烧毁的宅门回到王宅内。

直到天已大明,祖姥爷带着众行当师傅们立在东寨的寨门上,看着王振鹏挟持着三舅爷许博坐在马车上,领着三辆马车从平山镇出来,从镇东明寨西门,又进到明寨内。

第一辆马车上的,是王振鹏举枪对着被五花大绑的三舅爷许博,后面坐着杨青梅和三名士兵。第二辆马车上是两名士兵载着王大富的尸棺。第三辆是一些王家的一些物什,还有祖宗牌位。再者就是剩下的三十多名士兵举枪警戒着寨墙上站立端着枪的人。

祖姥爷和众人面无表情的看着他们进明寨,出明寨,没有再说过一句话。明寨东的开阔地里是洪八八带着一群乞丐围着被五花大绑的随官和百十号士兵。

王振鹏的马车经过时,洪八八一直盯看着他,然后又看了看寨墙上的祖姥爷。祖姥爷看着洪八八点头,示意放行。

洪八八无奈,挥手让乞丐兄弟们都聚拢在自己身后。那些被围着,还被绑着的士兵跪在地上,看着坐在马车上的王振鹏。王振鹏不语,确面目带着怒气,强压着心里的怒火,冲随官招了招手。

随官见状,忙站起来,被粗绳绑着小跑到王振鹏跟前。王振鹏二话不说“啪啪啪”的几大耳刮子,打的那随官眼冒金星,确连哼都没哼一声的站着任由巴掌打在脸上。

王振鹏恨铁不成钢盯着他看了一会儿,扭头转眼再向身后的祖姥爷等人看去,眼神里有仇恨,无奈,疑惑和不甘。

祖姥爷则依旧面目表情的看着他,心中尽是担忧。

杨青梅说道:“振鹏,我们走吧!”

王振鹏又看了一眼这个女人,和马车上王大富的棺材,对旁边站着的洪八八说:“到干河寨领人吧!”说完,打马走了。

那些被捆绑着的百十号士兵,也都挣扎着站起来同挨了巴掌的随官一起跟在马车后,离开了临洛县。

自此之后数年间的平山镇,乃至整个临洛县进入一段平静期,再无匪患困扰。韦县太爷又开始他的无为而治的思路,任由民愿而生,任由民生过活。

但这些,并不是天下太平给予的机遇。而是祖姥爷通过经营紫云山和平山镇,拼死一搏得来的枪支弹药给的太平。因为枪支弹药在这大清末年,才能自保,活命。

近些年,大清越发动荡,慈禧太后的六十寿辰办的尤为光彩。但日本国确把大清的北洋水师打的全军覆没,屈辱的签了马关条约,赔了三千万两白银。朝纲不稳,各国列强又掀起刮分大清的热潮,皇帝就想着要变法,要改良,要振兴。可终归没能抵得住慈禧老太后等满洲贵族发起的“戊戌政变”。政变之后,北方兴起的义和团加上八国联军的逼迫,才出现慈禧挟着皇帝西逃,直到两年后才重新回到北平。

其实朝廷里的事与临洛县紫云山扯不上多大的关系。唯一扯着的就是朝廷里的动荡,让平头百姓吃苦受累,然后就土匪猖獗,自然而然的成就了祖姥爷振兴紫云山的大业。再往后那就是势力格局,像镇嵩军这样的军匪急欲扩大地盘,增强实力。腐败和抢掠迫使着造就了祖姥爷这样的人寻着枪支弹药,成立平山镇那种保命为主的队伍。

平山镇和紫云山队伍的强大,对地方的韦县太爷来说是好事,因为他们要的是自保活命,不但不会对自己造成威胁,还可以抵御其他势力对临洛县的压缩。其中最重要的,是有枪支弹药的支撑,枪支弹药那都是祖姥爷一手打来的。但祖姥爷不依势自大,而是将枪支弹药依韦县太爷的意思,分发给临洛县内各个寨子以做自保使用。

这就是为什么连县太爷也左手捧着右手,右手又竖着大拇指总提起:“唐爷,那真是……”后面的各种恭维和夸赞。当然,韦县太爷是由衷的佩服祖姥爷的仁义,宽厚和大量。

至于祖姥爷被百里拥忠,那自然是百姓们和各行当的师傅们都受及了他的恩惠。放眼中原,乃至整个大清朝,有哪一方的百姓能如此安逸的生活?大了说,大清朝各种祸事连连,又是洋人,又是义和团的战事不断。一有战事,受苦受难的总是老百姓。再往小了说,土匪横行,巧取豪夺小老百姓的是常事,官吏们哪顾得及这些?特别是中原一带,几乎都成了土匪窝。百姓们怎么办?想生,想活的。自然就想起了祖姥爷的紫云山和平山镇。

人满为患,祖姥爷犯愁。他和老祖奶现在已经有了孩子大祖爷唐明,每天过着惬意的生活挺好,可紫云山里总有慕名而来的到祖姥爷跟前拜头。头一拜,祖姥爷就是人家的拜头了,就得安排活口。可这里已经再没有可安排的地方,只能让孙跑跑暂时安排他们住在龙华庭掌柜开的紫云客栈里。

幸好,有个何思道。

何思道从紫云山外回来,找到正焦头烂额的祖姥爷。

祖姥爷见到何思道忙把他迎进窑屋坐下,拐着腿要给何思道倒茶,何思道忙止住他,说:“唐爷就别忙活了,听了人传信,我就赶回来见你了。”说话间,老祖奶扛着肚子走出来接过祖姥爷提着的茶水倒上,放在何思道手里。

祖姥爷还没落座,就说:“先生赶紧给想想办法吧!你说我们这么点地方,哪里容得下那么多人。韦县太爷又不时的交代那些投靠他的人,来找我安排。愁啊!”

何思道喝了口茶水,说:“唐爷不要急。”

老祖奶接话话说:“能不急吗?龙掌柜的客栈本就不大。我们呢,还尽给人家添麻烦,今天安排一个,明天照顾一个的。”

何思道笑说:“如果你们不麻烦他,他还不高兴呢。唐爷一句劳烦的话,比他挣一块儿金疙瘩还开心呢。”

祖姥爷知道何思道恭维他,直接绕开话题说:“先生还是赶紧说说怎么办吧!”

何思道这才放下茶杯,正色的说:“紫云山和平山镇,还有那四座寨子都已人满。我这趟在山外看了,除了我们这里和干河寨适宜人居外,其实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居住。只不过那里没有险阻,百姓们害怕土匪,不安心住下而已。”

老祖奶说:“世道不好,老百姓是被吓怕了。”

何思道点头,接着说:“唯一的办法就是怎么做让他们不再惧怕土匪呢?”

祖姥爷忙问:“怎么做?”

何思道说:“筑寨,继续筑寨自保。”

祖姥爷和老祖奶来了兴趣,盯着何思道接着往下说。何思道也不再拖沓,接着说:“离寨子和村落远的土地也很肥沃,只是百姓们种下后,确不能冒险去收成粮食,害怕土匪,害怕丢命。那我们就步步为营,五里一村,十里一寨的筑建。只要有人来,我们就协同筑寨发枪,让他们自保命运,劳作寨周的土地为生。这样岂不就解决了紫云山和平山镇人满为患的局面。”

祖姥爷听了大悟般叫好,可老祖奶确疑虑着说:“这又是莫大的工程,劳命辛苦的啊!”

何思道确笑说:“唐奶奶这就放心吧!怎的,也不可能劳苦你出力的,你要做的就是赶紧跟唐爷多生几个。平山镇镇东的名字是以唐明少爷起的,镇南镇西镇北可都等着起名上匾呢。”

祖姥爷接过话,说:“现在这四座寨子没有名字,都是镇南镇北的叫,韦县太爷要住进去的人登记造册,也正催着我立个名字出来呢。”

老祖奶思肘一下,说:“何先生见多识广,不如你给起名吧!”

祖姥爷听了,忙应声说好。

何思道推辞,直说不可。

祖姥爷和老祖奶盛请何思道起名。

无奈,何思道只得在屋内踱步来回,说道:“镇东明寨,唐明,明同音名,那镇南就叫胜,同音声,唐声,意为胜者当王,声名远博。就叫胜寨!”

老祖奶和祖姥爷应好。

何思道接着说:“声名远博无不称唐家的好,住进去又好比日照民心,昊宇天下。好同昊,镇西就叫昊寨吧!”

祖姥爷和老祖奶点头。

何思道重新坐在,端起水杯抿上一口,接着说:“至于北寨,那就得从东南西说起,东名南声西好,所谓名声好,口传言赞,人皆云说。但这些对唐爷来说,沽名钓誉,穷极一生不过是过眼云烟,镇北就叫云寨。如何?”

祖姥爷和老祖奶认真听去,想来确实有理。

老祖奶夸说:“何先生就是聪明,古有曹丕七步成诗,今有何先生盏茶起名,还是三人名,三寨名都给给起了出来。”

何思道忙摆手说:“唐奶奶别打趣了,我这还不是你们二人给逼的呢!”

祖姥爷也忙说:“何先生这说的,你作为孩子的爷爷,怎么能叫我们逼的呢!你应当起名的。”

祖姥爷这么一说,可算把何思道说的心里更暖。祖姥爷夫妇二人这样说,这样做,还真没把他当做外人,孩子的爷爷,对他来说,该是多么的亲切。

何思道强忍热泪,忙改话题说道:“不说这些,不说了,我还是去趟县城跟韦县太爷通个气,挖沟筑寨不是小事,一方父母首肯当可啊!”

祖姥爷点头,交代说:“何先生顺便告诉县太爷,过些时日,我再去拜访!”

何思道也就不再多留,即刻走出唐宅家门,离开紫云山,去往临洛县。

自此之后,围绕着平山镇周围,整个伏牛腹地的平原,又开始忙活起来。

上一章 王振鹏讲条件 绝技最新章节 下一章 韦县太爷身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