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闲话人间
本书标签: 现代 

谓文学

闲话人间

今天晚上看凭长篇小说《繁花》摘得2013年茅盾文学奖的金宇澄的《十三邀》访谈,产生了对文学的一点思考,获得了不少有益的体悟。

访谈开头,金宇澄身上一种朴素而亲和的感觉给我比较深的印象。他身着朴素,说话平易近人。

他们的访谈地点在金先生的黎里镇的祖宅,一个已经破财的宅院,院子里长着一棵枝叶青绿的大树,与宅院的破败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对比感。

他们在两把椅子上分别落座,中间的凳子上放着两瓶矿泉水。他们坐在屋内,对着院里的那棵大树开始交谈起来。

金宇澄在谈起自己写作的初衷时,说到一个看似简单却是他人生很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他会去写东西甚至现在能得到这样的成就,其实是因为一个人的无心的一句话:你应该去写作。对我们这些读者来说,对后世来说,很幸运的是,金宇澄听进去了这句别人可能不经意的一句话,才有了后来的事情,才有了他的作品,才有了《繁花》。所以,人生多么奇妙,有时候就是一句不起眼的话,就能把人带到一个他原本可能永远不会走的一条轨道上面。当然,这也是因为金宇澄是个很有勇气也很有行动力的人。否则,一般的人,听过就算了,连尝试都不会去做,更别说有这些后来的故事和成就了。

金宇澄还在访谈中很自然地提到一句我觉得印象深刻的话:记录是很重要的。如果不记录,不论是文字还是影像,随着时间流逝或者人的死去,很多东西就遗失了。没错,就像刘同说的一样:记录本身就是一种拯救生命的决定。如果能随时记录,那我们的一生就有了一些可以留存下来的东西,那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金宇澄还表达了他对现在的年轻人习惯把一个人单一化地概括这件事的不认可。他认为,人性是复杂的,不是一句简单的“渣男”就可以概括的。就像他的《繁花》里,也有不少婚外恋的真实记录,只是用了化名。很多人并不理解他为什么要写这样的东西,但是他说自己其实只是在反映一种社会现象。我能看出,他对这些事没有什么道德批判,有的只是一种客观的记录社会现象的态度,这让我很敬服。大多数人其实都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看他人的,深恶痛绝某种行为,但是如果时机合适,没有多少人敢保证或者做得到,像要求别人一样去要求自己。所以,我很佩服他这种不带任何道德评判的出离记录的心态。

金宇澄在上海的一栋楼里做了三十年的文学编辑,这让我看出,他是一个爱文学、能坚持的人(一件事,能做三十年,还不能证明这一点吗)。他虽然是个作家,但他不是闭门造车的清高文学工作者。我这么判断,是因为他认为每扇窗子后都发生着很多未知的事情,而这些未知很有趣。另外,市民阶层的生活是很有弹性的,可以按照形势去调整生活方式,而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访谈中,金宇澄说到的一个非常朴素又深刻的认识是:文学并不是多高级的事,其实就是记录过去的时代的某个面或者一些面的东西,我们不必太过于抬高它。这句话让我觉得文学的含义一下子就被真正理解和精要概括了,也让我明白,其实记录的背后就是文学的雏形,只不过有些人能够用一些艺术化的处理而已。这也让我明白,正是这些记录,让我们下一代人更加有希望地去生活。因为其实我们从文学中获得的就是心灵的震荡,进而获得前行的力量。

在访谈中抛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是不是其实怪异里才藏着自由?”金宇澄的答案是肯定的,怪异里才有自由。我们可以想一想,怪异意味着与众不同,所以显得怪异。但是,人生太循规蹈矩或者一板一眼,何其束缚?真正有大成就的人,大多在他生活时甚至后世,都被人觉得是有些怪异的,但是他们却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太多的惊喜。怪异不是错,反而是一种自由,一种不与他人同的自由。而我,向往这种自由,也敬佩能够坦然用在这种所谓怪异的生活方式去生活的人。

访谈快结束的时候,金宇澄提到一个观点:他认为,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拼命打探别人隐私的人,也就是很好奇的人;而另一种,就是千方百计保护好自己隐私的人。这个观点,真让我觉得新奇又通透。这个世界上确实有太多乐于窥探别人隐私的人,但也有一些很注重自己隐私的人,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任何私事。不过,我认为,人是有两面性的。有时候同一个人,既是他人隐私的窥探者,又是自己隐私的保护者。这些面,正体现了人性的复杂。金宇澄的观点,让我懂得不轻易地去对任何人做简单的归纳,而要学会客观地去看待他人。

上一章 生命 闲话人间最新章节 下一章 精神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