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汤姆叔叔的小屋》,又理解了不少世界上的一些事情。
第一件事就是,有些宗教的教义竟然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下有截然不同的解读。这一点不禁让我开始怀疑它的纯洁性,它究竟是秉承着什么教义而存在的?如果一个人进入的是见风使舵的宗教,那么他/她的尘世生活是否会受很大影响甚至比自己不信的时候更油滑,那这样的宗教存在的意义,究竟在哪?
第二件事,那就是世界上存在一件如此可笑的事情——有些信仰着基督教的信徒不以为意地买卖黑奴,明明教义里本应该有平等地对待他人,而不是把人当成牲畜或物品一样随意买卖。
第三件事,黑人的狡猾(奴隶制没废除时的黑人奴隶)是由于环境导致,不要理所当然把一切归罪于他们自身。在那个黑人奴隶自己的人身自由甚至生命都不掌握在自己手上的时期,他们如果不学着狡猾一点,可能连命都保不住或者一点点人的权利都得不到(短暂的休息等)。所以,我们不应该把一切归咎于他们的天性如此,而是环境所迫。真正说起来,他们是不合理的奴隶制度的受害者才对。我们不应该戴着有色眼镜去贬低他们,而应该同情他们。实际上,我认为,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是有白皮肤就高贵,黑皮肤或者黄皮肤就低贱。那些财富阶级下或者资本下的分类,是对人本身价值的最大损害。
第四件事,我感受到,不论身份贵贱(当时有黑人奴隶和主人的区别),只要你有一颗真正为他人考虑的心,是一定可以打动他人的。书里的黑奴汤姆对东家奥斯古丁的真诚关怀,希望他对自己好一些,不要再饮酒的关心话语,让东家感觉十分温暖。因为就是他自己的妻子,也从没这样从实处去关心过他,反而是这个黑奴,竟然出于真心去关心他的身体,这怎么能让奥斯古丁不动容?后来,东家自然对这个黑奴更好(一开始也很好)。所以,当人常怀一颗真诚的心对待他人,一定也可以收获别人的真诚回应(哪怕偶尔你没办法得到回应但是你自己的品德永不褪色)。
第五件事,我领悟到,信守承诺的人是最美的人。在书里,谢尔贝的妻子就是这样一个努力信守承诺的人。她一直记得自己的丈夫因为家里窘迫而不得不卖掉忠心耿耿的黑奴汤姆一事,并记得曾承诺汤姆妻子克萝大娘会赎回她丈夫的承诺。她一位身份尊贵的夫人,一次次问自己的丈夫准备何时赎回汤姆,甚至在她的丈夫不紧不慢地推辞的时候主动提出愿意开家馆教授音乐来凑齐赎金。一位时刻记挂当时环境下看来毫不值钱的贵夫人的品性(我们现在是后世,思想平等开放,不能想当然觉得这是应该的),不能不让人感到感动,也让人敬服她的努力守诺。
好的书籍总是让人受益匪浅。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是因为它能从看似最简单的事中让人悟到人生的真理,从而更好地指导人们的生活或至少让人们有生活下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