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闲话人间
本书标签: 现代 

老年·孤独

闲话人间

今天依然是早起的一天,醒来的时间竟然和昨天一分不差,这让我惊讶于生物钟的神奇。洗漱过后出门吃早餐,回到家九点不到。于是我打开新拿回来的书《光活着是不够的》开始看。

这本书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缪写的,他写的短篇小说(也许是中短篇)《局外人》我很喜欢。之前一段时间还买了他的《西西弗神话》,不过还没开始看。

加缪的《局外人》给我的印象很深,他不是一个传统的作家,他不在乎什么所谓happy ending,甚至都不在乎主角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他要做的,就是去讲故事本身,在对人性和社会犀利的描绘之下,让人看到世界本来的样子。这样的作家,不得不说,是太特别了,太酷了。

花了四十多分钟,我看了二十多页,速度算是慢的——因为他的东西不是简单的故事,而是有一些意蕴在里头的,所以我不愿意囫囵吞枣地读。

今天看的这些内容,让我明白了几个道理,接下来一一阐述出来。

第一个道理,人总是喜欢装好人,其实是很让人反感的。就像第一篇“讽刺”里第一个老太太的故事中的人一样,明明老人家已经得了重病,唯一想要做的事就是多说说话,可她身边的亲人却用为她好的名头阻止她多说话。多动动对于身体可能确实是难事,但是多说说话,又有什么难的呢?恐怕她的亲人不是为了她好,而是为了他们自己省事——不唠叨,不就不用烦着他们了吗?现如今,愿意听老人讲话的人,特别是重病在床的老人讲话的人,还有几个呢?

第二个道理,其实与上一个有相通之处,但我在这更想强调的是,老年人的孤独。人们好像总是很乐意和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相处,要么就是和事业有成的中年人相处,唯独老人这个群体,好像被社会暗暗地遗忘了。虽说中国古话曾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可真正从心里这么认为并且去做的,又有几个?别说把他们当宝贝,如果能不从心底把他们当累赘,都已经算是有些人的道德高点了吧。

我认为,就是从两个层面来看,我们都不该对老年人有如此轻慢和选择性忽视的态度。第一,这些老年人也曾是锐气蓬勃的年轻人,他们为社会、家庭付出了很多,我们应该心怀感激,而不是过河拆桥;第二,老年只是人类生命中必经的一个过程。换句话说,每个人都有老去的时候。每个人可以试想一下,在你青年和壮年的时候,你意气风发,不把老年人放在眼里。等你老了,你也得到其他青壮年的轻蔑对待时,你作何感想?所以,我认为,社会中的人,如果不以感恩心和同理心去对待老年人群体的话,这个社会,终究是一个没良心的野蛮社会。

老年人很孤独,在“讽刺”这篇文选中的第三个老人,看似很无理取闹、抱怨连连,其实她做这些的核心,也不过是希望身边人能多多在乎她、需要她而已。看到这里,我觉得很心酸,也觉得很羞愧——我对社会中的老人又给予了多少关怀呢?我能否在以后的空闲时间里,去给予那些需要被看见、被倾听的老人一些力所能及的温暖呢?

老年人需要的根本不多,基本的生活开销,能够跟人说说话、聊聊过去。可就是这么简单的需求,却还被青壮年们无情地忽视,认为给钱就是天下大孝。“常回家看看”其实就是老人们希望在节假日能跟儿女们说上几句平时说不了的话啊。

今天看了加缪写的这些内容,让我能对老年人群体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有了帮助他们的方向。这大概也是读书的意义——一点点理解身边的人,传递力所能及的温暖,让这个世界因为你的行动变得更好那么一点儿。

上一章 相似的命运 闲话人间最新章节 下一章 自然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