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孤独是人生常态》,理解了几个看似正向的词背后的真相,有些惊诧,细琢磨之后,又深感有理,分享出来。
书里说,荣誉其实本质上是一种黑暗的错觉。因为它和虚荣和轻浮一样,在人类没有感觉到满足之前,是一种毁灭。
简单来说,荣誉是一种私欲的满足,而且在它没有得到满足之前,很可能是毁灭性的存在。荣誉的获得,如果没有道德(自我)的约束,是很可能会走向一个很可怕的极端的。
另外,比较极端的所谓荣誉,是一种很荒诞的存在。书里举了两个例子:第一个是有个海盗不愿意优待自己的俘虏,准备把俘虏杀掉,因为他不想被人知道他可能会做出买卖俘虏的行为;另一个例子是,有个人坚决不肯向海盗求饶,宁愿赴死,因为他认为向海盗求饶会使他自己以及家族蒙受屈辱。
这两个例子,我感到有些错愕。第二个例子我暂时不做太多评判,因为有的人就是把自己的荣誉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要,估计是一种自我感动式的赴死。第一个例子,我深觉可笑——他把自己的所谓“荣誉”凌驾于别人的生命之上,用轻易了结别人的生命的方式去保存自己所谓“不买卖俘虏”的名声,多么可笑。一条人命能被这所谓的荣誉糟践,这样的荣誉,不是黑暗至极吗?今天看书之后,对荣誉真的算是有了一个更加全面和冷静的认识。
书里写,一个人的美德其实不是凭空而来的,不少说不定是从犯罪之后得来的。书里举了罪犯和杀人犯该隐的例子——正是因为他们先前做了坏事,被惩罚,然后在忏悔中,产生了美德。换种说法,人若是一直按部就班生活,不一定能产生美德。正是因为自己不当的行为受到了严厉的惩罚,当事人才开始思考什么样的行为是在这个社会是相对正确的甚至被人们所赞扬的,美德才得以有土壤产生。
在今天之前,我有点理所当然地认为,人类的美德是在一个其乐融融的和谐氛围中产生的。当然,有些人天生就有产生美德的潜力,只要有人与他/她互动,就可以把美德外化。但是,更多美德的产生,可能最开始是需要一定邪恶外力的助推的。
书里还写到“谦虚其实是一种很虚伪的行为。人类并不是谦虚,人类只是觉得别人都很微不足道,所以做出谦虚的姿态,真实目的是为了原谅自己。”因为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明白,我们自己身上有很多不足的,所以看似是对别人的宽容,其实只是对自己的一种宽容。看到这个观点,让我吃了一惊。我开始明白,人类很多行为看起来高大上、值得赞扬,其实一深究,只不过是一种对自己的保护和宽容,而且还很喜欢给这种自利的行为冠上美名。从这一行为来说,这种谦虚确实挺虚伪的。人性真的很复杂,越了解越让人有些汗颜。但是,既然我们就是这样的人类,也只有一点点去接受,去觉察,去释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