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举族搬迁到盘邑也有段时间,没法考虑乔圭的孝期问题,他们急需被苏娥皇安排身份和工作,以示有人撑腰。
好在没多久,任命调令传到乔家,给了乔平官职,让他和甄值、杨奉二人共同主管修渠之事。他们商量出方案后,整理成册向苏娥皇汇报。
方案自然是通过了,苏娥皇看完后做出悲天悯人的表情,她时刻不忘给自己立人设,“正逢乱世,我虽不才,也想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百姓减轻疾苦。”
甄值和杨奉是第一次和苏娥皇打交道,不管心里信不信,领头人肯说这样的话,他们绷紧的神经都松懈不少。加上这位可是喊出要为百姓建藏书阁的人,他们更倾向于相信。
三人同时行礼,“女君仁厚。”
她接着对乔平暗示,“我早听说过乔家女儿‘泱水十分色,双姝占八分’的美名,乔大人好好培养,将来若能有双姝为臣属,才是真正的美谈啊。”
小乔现在才十四,她只好选择再等两年优质牛马。
乔平能力平平,能有苏娥皇这样的承诺最起码乔家两代内不会败落,他感激道,“女君宽厚,是臣之幸。”
她复又看向甄值,对于这种孤直不折节的忠臣,她选择感化共鸣,“听闻辛都当年的百姓墙如今已是祈福墙,通渠经过辛都时,将那面墙推了吧。生活总要朝前看,但也不必踩着前人的血泪。”
这次不用点名,甄值主动揽下。
杨奉突然出声,人如其名的开始阳奉,“女君果然心怀百姓,我等必不负厚望,鞠躬尽瘁。”
别看他表情夸张又谄媚,苏娥皇知道这人根本不在意谁是领导,她面上欣慰,“居于庙堂之高,更需知民生多艰,修渠之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与诸位共勉。”
见初步磨合的还行,她提出以工代赈、优先流民参与修渠的主意。几人就着这个主意开始商讨具体实施细则。
做工程和以工代赈真的很费钱,虽然焉州粮多,苏娥皇还是开始重操旧业的做起生意。她盯上炒菜,然后开始精进冶铁技术,既能吃好挣钱,还能加强武力。
……
又是两年过去,原先的边州多了不少绿色植物,不再是风沙漫天的景象。苏娥皇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声望正高时,如约开启了文举和武举考试。
有着家族使命又脱离女子只能嫁人这条路的小乔不负众望取得文举头名,至于武举的头名……是有着绿色眼睛的比彘。
苏娥皇看着已经有了全名“乔灏”的小乔,满意的将人封为祭酒,准备带在身边当全能牛马。至于比彘,武力是冠绝众人,可脑回路也清奇至极,让人头疼。
她干脆借机将大乔“乔莹”封为太乐令,掌管待客时的音乐和舞蹈,负责组织和训练乐舞人员。既能留在身边牵制比彘,还能一展所长。
别说,大乔小乔都是美人,长的好看的人给自己打工,苏娥皇的脾气都比平时要更温和许多。
生存本就是最高法则,乔灏跟在苏娥皇身边看着她握权柄、定国策,看着自己因她得以凭借才华身居高位掌控权势。
权势能让乔家败落,也能让乔家崛起,而她如同天下人一般陷入其中,甘之如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