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子请放心,子房与在下是无话不谈的知己密友,才找他来帮忙照应。”
“别看子房年纪尚轻,可是个不可多得的宝啊!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柔和儒雅之下,却尽是大将之风!”
韩非笑着爽朗介绍。
“哦?看样子,这是一位博闻强识、文韬武略的人才。”嬴政目光灼灼。
“公子莫怪!韩兄是笑我。”
翩翩少年,也知秦王身边人才济济,少年顿时被夸得红了脸。
对面冷傲深沉的心弦,再次被隐隐拨动。
“为兄怎敢笑你啊,这赞美是哪位王侯为府上千金说媒时,对你的‘情有独钟’吧?”
爱开玩笑的韩非不禁打趣,带着兄友间的欣赏,有着师长般的关心。
“我们子房明快坦荡,灵气温和,哪里是言语所能及!”
爱才之心,不仅在他嬴政,也在这公子韩非的胸怀里。
多年之后他发现,韩非对子房字字句句的评价都说得没错。
他不仅是才,而且必将会是名垂青史,令他都为之俯仰的雄才。
为了国家利益,他深入敌国来挖角谈判,不知为何,眼前的静好欢愉却让勤政不怠的他突来一阵堕意。
想和他们就这样留在这小别院中,品清茶论春秋,听韩非超越时代的治世之道,看子房让人看不倦的眉眼星河。
如若邀韩非到秦国,子房,会否成为“一举两得”?
看着两人莫逆的关系,念头,在嬴政脑中一瞬间闪现。
----------------------------------------------------------------------
嬴政与韩非在政治见解上相谈甚欢。
韩非不拘泥于“国”,而放眼于“世”的主张,与他不谋而合。
这个没有施展舞台的失意公子,不仅有治世思想,还有济世之心。
嬴政终于相信,韩非,将是助大秦成就千秋伟业的一块基石。
“你的老师会到秦国去。”
白衣天子衣袂飘飘,负手而立于庭院中央。
青衣少年在身侧,点点头:“韩兄的宏伟蓝图,只有在公子的舞台上,才能施展。”
嬴政轻喟一笑:“子房,你真是有着极度反差。看你弱不禁风的少俊外貌,不想,却藏着理解韩非先生的鲲鹏之志与眼光。”
“韩兄对良来说,如父如兄,亦师亦友。他的天地之法与仁爱之道,想必会为世人开启一扇门。”
“难怪你们是知己,原来你也是有这般的少年志与智。”
“良未及公子与韩兄眼界,只想守住韩国,护佑它平安繁盛。”温良恭俭让,在这少年身上发挥到了极致。
听张良的心里话,嬴政颇为玩味。
“这才是你的志向,家承韩相?你的作为,其实可以比这更大。”
“天下黎民不受苛政之苦,安居乐业,便已足够。韩兄的天下之法如若能在秦国实现,是造福百姓的好事;而良的心愿,是七国再无战事争斗,各自贤明治国。”
少年敛眉抬目,目光清澈赤诚。
不知为何,这看似稚嫩理想化的肺腑之言,却让嬴政品尝到——来自一个青涩少年的规劝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