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鄞悄然返回中原,坐镇东宫,在以铁血手段暂时稳住国内舆论的同时,他的目光已凌厉地投向了西部边境。
他深知,必须持续给西洲施加巨大的、无法忽视的外部压力,才能让对方疲于奔命,无暇他顾,甚至被迫在某些方面做出让步。
李承鄞以“西洲蛮夷屡犯边境、杀害边民、其心叵测”为由,极力说服了傀儡皇帝和兵部,迅速通过了一项大规模的军事调动命令。
数万中原精锐边军,其中包括大量的骑兵和攻城器械部队,开始从其他相对平静的防区,浩浩荡荡地开赴西部边境。
旌旗招展,甲胄鲜明,队伍绵延数十里, 刻意展现出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咄咄逼人的进攻姿态。
他们并未越境发动大规模进攻,而是在边境线中原一侧,选择了几处战略要地,大张旗鼓地安营扎寨,加固工事,日夜操练,喊杀声震天。
巨大的营盘虎视眈眈地对着西洲方向,形成了强大的军事威慑。
弄的 西洲方面不得不高度紧张,将大量军队资源长期部署在边境线上,严防死守,无法抽调去支援匈奴方向的宫尚角等人。
巨大的国防压力消耗着西洲的国力和精力。
这种大军压境的态势,给西洲边境军民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人心惶惶,生怕不知何时战火就会重燃。
西洲在外交上陷入被动。
如果主动出击,就是挑起战端,正中李承鄞下怀
如果一味防守,则显得软弱,且长期消耗难以承受。
李承鄞通过风无尘,向那些受教控制和影响的西域部落、“马匪”输送了更多、更精良的武器装备和巨额资金。
他的指令不再是简单的“骚扰”,而是要求他们从边境巡逻队,扩大到西洲的边境城镇、村庄、商队、粮草运输队、甚至小型的边防哨所。
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力求造成实质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制造广泛的恐慌。
袭击变得更加频繁和凶猛, 往往多股势力同时在不同地段发动攻击,让西洲守军疲于奔命,首尾难顾。
部分袭击者会故意留下一些似是而非的、指向匈奴或其他西域部族的“证据”,试图混淆视听,离间西洲与匈奴及其他潜在盟友的关系。
西洲边境地区陷入了持续的低强度冲突和动荡之中,百姓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经济生产遭到破坏,边境贸易几乎停滞。
阿杰将军虽然骁勇善战,但也被迫陷入这种无止境的清剿和防御战中,无法脱身,其军事才能被这些烦人的“牛皮癣”式的袭击所消耗。
持续的边境冲突极大地消耗着西洲的军费、粮草和兵力。
李承鄞还利用中原对西域商路的影响力,开始实施一项阴险的经济绞杀策略
他以“防止资敌”为名,由朝廷出面,大幅提高对西洲、匈奴方向出口的重要物资,如粮食、铁器、盐、药材、布匹的关税,甚至直接限制或禁止某些战略物资的出口。
指示风无尘,动用力量,威胁、袭击那些敢于继续与西洲、匈奴进行贸易的中原商队和西域商队,抢夺货物,造成人员伤亡, 有效地吓阻了大部分商人。
西洲和匈奴境内,尤其是非产粮区和缺乏手工业的地区,开始逐渐出现物资短缺的情况,价格飞涨,民怨渐生。
两国依靠边境贸易获得的税收和物资输入大幅减少,财政收入和经济活力受到打击。
经济困难会逐渐转化为内部的社会压力,增加西洲王和匈奴女王维稳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