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让与段珪二人劫持着少帝刘辨以及陈留王刘协,慌慌张张地冒着滚滚浓烟和熊熊烈火,趁着夜色拼命向北方逃窜而去。他们一路狂奔,终于来到了北邙山脚下。
此时已近二更时分,后方传来阵喧嚣声,呼喊声也愈发响亮,显然追兵已经逐渐逼近。正当张让等人惊恐万分之时,只见河南中部的掾吏闵贡率领一众士兵追赶而来,并高声喊道:“叛逆之徒,休走!”
张让眼见形势危急,自知无路可逃,绝望之下纵身跳入河中,企图自尽了事。少帝和陈留王对身后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吓得瑟瑟发抖,紧紧捂住嘴巴,生怕发出一点声音,只敢悄悄躲进河边茂密的草丛之中。
追兵们迅速赶到,四处散开搜寻少帝的踪迹。然而,经过一番仔细搜索后,他们并未发现少帝的身影。
少帝和陈留王躲到了四更天,因为又下起了雨,他们饿得肚子咕咕叫,互相依偎着哭泣,害怕被人发现,只能低声哭泣,藏在草丛中。陈留王说:“这里不能呆太久,我们必须找别的办法逃生。”于是两人用衣服绑在一起,爬上了河岸。地上到处都是荆棘,周围一片漆黑,看不见路。正在不知所措的时候,突然有成千上万的萤火虫飞来飞去,只在少帝面前盘旋。陈留王说:“这是上天在帮助我们兄弟俩啊!”于是他们跟着萤火虫走,渐渐地看到了路。到了五更天,他们的脚实在走不动了,看到路边有一个草堆,就躺在草堆旁休息。
草堆前面是一个庄园。庄园主在夜里梦见两个太阳落在庄园后面,吓得起床查看。他看到庄后草堆上有红色的光芒冲天而起,慌忙跑过去看,原来是少帝和陈留王躺在草堆旁边。
庄园主问他们是谁家的孩子,少帝不敢回答。陈留王指着少帝说:“这是现在的皇帝,因为十常侍的叛乱,逃难到这里。我是皇弟陈留王。”庄园主非常惊讶,跪拜说:“我是前朝司徒崔烈的弟弟崔毅。因为看到十常侍卖官嫉贤,所以隐居在这里。”于是他扶着少帝进了庄园,给他们提供食物和酒。
这时,闵贡追上了段珪,抓住了他审问。段珪说:“已经和少帝走散了,不知道他在哪里。”贡于是杀了段珪,把他的首级挂在马项下,继续分兵搜寻少帝。他独自骑着一匹马,沿途追寻。偶然来到了崔毅的庄园,看到了段珪的首级。
他问了庄园主,庄园主告诉了他事情的经过。于是,他带着贡见了少帝。少帝和陈留王见到他都哭了起来。贡说:“国家不能一天没有皇帝。请陛下回到京城吧。”崔毅的庄园里只有一匹瘦马,用来给少帝骑。贡和陈留王共骑一匹马。离开庄园后不久,遇到了王允、杨彪、淳于琼、赵萌、鲍信、袁绍等人,带着数百名骑兵,跟着他们一起回到了京城。在这之前,洛阳的孩子们有一句歌谣说:“帝非帝,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邙。”现在果然应验了这句预言。
车驾行不到几里,突然看到旌旗遮蔽了太阳,尘土飞扬,一支人马迅速接近。
官员们都变了脸色,少帝也感到非常惊恐。
袁绍骑马冲出问:“是谁?”在绣旗的阴影下,一位将领飞驰而出,大声问:“天子在哪里?”少帝吓得说不出话来。陈留王勒住马向前,大声喝斥说:“来者是谁?”
那位将领目光锐利,声音洪亮地回答道:“在下乃西凉刺史董卓!”陈留王眼神犀利,直盯着他,语气中带着一丝疑虑地问道:“你此来究竟是为护送我等,还是意图劫持我等?”只见董卓毫不犹豫地答道:“在下专程前来护送诸位!”陈留王嘴角微扬,冷笑一声,追问道:“既是如此,天子在此,为何还不速速下马?”
董卓闻听此言,心中一惊,脸色瞬间变得煞白,额头上也冒出了一层细汗。他连忙翻身下马,动作略显狼狈地走到路旁跪地参拜。陈留王看着眼前的这一幕,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之色,但他的脸上却始终保持着镇定自若的神情。他轻声安抚董卓,言辞恳切,自始至终未曾有半句差错。
董卓心中暗自惊叹不已,对这位年幼的陈留王生出几分钦佩之情。同时,一个念头也在他脑海中愈发清晰——废黜少帝,拥立新君。待到今日回宫之后,董卓拜见了何太后。两人见面,皆是泪眼朦胧,泣不成声。一番寒暄过后,他们开始检查宫中的诸多物件,却惊异地发现那象征着无上权力的传国玉玺竟然不翼而飞!
董卓的军队在城外扎营,每天都带着铁甲骑兵进入城中,在街市上横冲直撞,百姓们都感到非常害怕不安。董卓在宫庭中出入,几乎没有任何顾忌。后军校尉鲍信去见袁绍,对他说董卓一定有不轨的心思,应该尽快除掉他。袁绍说:“朝廷刚刚安定下来,不能轻易再起波澜。”鲍信又去见王允,也对他说了同样的话。王允说:“让我们再考虑一下。”鲍信于是带着自己的部队去了泰山。
董卓引诱何进兄弟手下的士兵,全部收归自己控制。他私下对李儒说:“我想废掉少帝,立陈留王为新帝,你觉得怎么样?”李儒说:“现在朝廷没有主人,如果不趁这个时机行动,时间久了就可能发生变故。明天在温明园中召集百官,告诉他们废立的决定,如果有不服从的,就杀掉他们,这样威权就可以建立起来了。”
董卓很高兴。第二天,他大摆宴席,邀请了所有的公卿大臣。所有的大臣都害怕董卓,没有人敢不来。当所有的大臣都到了,董卓才缓缓到园门口下马,带着佩剑走进会场。酒过数轮,董卓让停止音乐和酒宴,然后大声说:“我有话要说,大家都安静听着。”大家都侧着耳朵听。董卓说:“天子是万民的君主,没有威严不能供奉祖先和国家。现在的天子太懦弱,不如陈留王聪明好学,适合承担大位。我想废除现有的天子,立陈留王为新的皇帝,各位大臣认为怎么样?”听完董卓的话,所有的大臣都不敢出声。
座位上有一个人猛地推开桌子,站在宴会前大声呼喊:“不行!不行!你是什么人,敢说这种大话?天子是先帝的嫡长子,没有任何过失,怎么能随便讨论废除和立新呢?你这是想要篡位吗?”董卓看着他,认出是并州刺史丁原。董卓愤怒地喝斥道:“顺我者生,逆我者死!”他抓起佩剑准备砍丁原。这时,李儒看到丁原背后有一个人,身材高大,气质非凡,手持方天画戟,眼神凌厉。李儒急忙上前说:“今天是宴会之地,不能谈论国政;等明天到都堂再公开讨论也不迟。”其他人也纷纷劝丁原上马离开。
董卓问百官:“我所说的,符合道义吗?”卢植回答说:“明公您的考虑已经足够了。以前太甲昏庸,伊尹把他放回桐宫;昌邑王在位二十七天,就做了三千多件坏事,所以霍光在太庙报告后把他废了。现在的皇上虽然年轻,但他聪明、仁慈,并没有任何过失。您只是一个外地的刺史,平时没有参与国政,也没有伊尹、霍光那样的大才能,怎么可以强行主张废除和立新呢?古语说:有伊尹那样的志向可以,没有伊尹那样的志向就是篡位。”
董卓非常生气,拔出剑冲向卢植,想要杀了他。侍中蔡邕、议郎彭伯劝道:“卢尚书在全国都有很高的声望,如果现在就杀了他,恐怕会让天下人感到震惊和恐惧。”董卓听了他们的话,才停下了手。司徒王允说:“废立皇帝的事情,不能在酒后商量,等明天再讨论吧。”于是所有的官员都散去了。董卓手里拿着剑站在园门,突然看到一个人骑着马,手持长戟,在园门外来回奔驰。董卓问李儒:“这是什么人?”李儒说:“这是丁原的义子,名叫吕布,字奉先。主公最好暂时避开他。”
董卓听到消息后,就躲进了园子里。第二天,有人报告说丁原带着军队在城外挑战。董卓非常愤怒,带着李儒一起出城迎战。两军对阵,只见吕布头戴金冠,身穿百花战袍,身披唐猊铠甲,腰系狮蛮宝带,骑着马,手持长戟,跟随着丁建阳出现在阵前。丁建阳指着董卓骂道:“国家不幸,宦官专权,导致万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你没有丝毫功劳,怎么敢胡言乱语废立皇帝,扰乱朝廷秩序!”董卓还没来得及回应,吕布就已经飞马冲了过来。
董卓吓得逃跑了,丁建阳率领部队追了上来。董卓的军队被打得大败,撤退了三十多里才安营扎寨。大家聚集起来商量对策。董卓说:“我看吕布不是一般的人。如果我能得到他,还有什么可怕的呢!”帐前有一个人出来说:“主公不必担心。我和吕布是同乡,他勇猛但没有谋略,见利忘义。
我可以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他来投降,可以吗?”董卓非常高兴,看着这个人,原来是虎贲中郎将李肃。董卓问:“你打算怎么说服他?”李肃回答说:“我听说主公有一匹好马,名叫赤兔,日行千里。如果能给我这匹马,再加上一些金珠作为诱饵,我一定能够说服吕布背叛丁原,来投效主公。”
董卓询问李儒对此事的看法,李儒目光坚定地说道:“主公您若有意称霸天下,又何必执着于区区一匹骏马呢!”董卓深以为然,当下便赏赐给李肃一千两黄金、数十颗璀璨明珠以及一条华丽的玉带。李肃怀揣着厚礼,马不停蹄地赶往吕布的营地。
然而,当他行至半路时,却被一群守卫的士兵团团围住。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李肃并未惊慌失措,而是镇定自若地对士兵们说道:“烦请诸位速速前去禀报吕布将军,就说有位老友前来拜访。”
士兵们不敢怠慢,赶忙进入营帐内向吕布汇报情况。吕布闻听此言,略一思索,随即下令让李肃入内相见。李肃步入帐中,见到吕布后,满脸笑容地拱手作揖道:“兄弟,别来无恙啊!”吕布亦微笑回应道:“许久未见,不知如今你在何处高就?”李肃微微一笑,答道:“小弟不才,现忝任虎贲中郎将一职。听闻贤弟你正在为国效力,我深感欣慰。此次前来,特为贤弟带来一份薄礼。”说话间,他轻轻拍了拍身后的马背,继续说道:“此乃一匹绝世良驹,名为赤兔,能日行千里,实乃世间罕见之宝马。”
我特地献给你,希望它能帮助你的威势。”吕布让人牵来看看。果然那匹马全身火红,没有一根杂毛;从头到尾,一丈长;从蹄到项,八尺高;嘶鸣咆哮,仿佛要腾空而起。后来有人写了一首诗来专门描述赤兔马:
奔腾千里扬尘沙,跃过山川如履平地。挣脱缰绳摇玉辔,火龙飞下九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