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悠悠“咱们今儿个,算是把那两个字,从华国的字典里,烧干净了。”
九天之上,云开日现。龙帝陛下金口一开,声如洪钟大吕,响彻华国:
龙帝“百万将士,归陵!”
刹那之间,长城之上,那一列列黑甲兵马俑齐齐转身,甲叶铿锵,步伐整齐如一人。他们自嘉峪关起,向东而行,过雁门、居庸、山海关,所过之处,百姓跪送,孩童挥巾。
直至昆仑山脚下,地宫石门自开,百万兵俑鱼贯而入,尘土不惊,仿佛只是回营安歇。石门阖,万籁寂。
三日后,天坛圜丘,古柏森森,旌旗猎猎。龙帝披十二章衮服,戴平天冠,面南而背北,亲手点燃三炷通天高香。青烟直上,如万龙腾空。鼓乐齐鸣,却非周礼之雅乐,而是秦腔《将军令》,慷慨激越,震得琉璃瓦嗡嗡作响。
龙帝朗声祭天,声传千里,广播四海:
“凡我华夏儿女,自强不息!
当以守卫疆土为终生之任,
当以百姓安康为帝王之责,
当以团结一心为万世之基!
若再起阋墙之祸,使山河再裂——
朕纵在九幽,亦当复出,
焚尔权柄,碎尔庙堂!”
言罢,他回身,目光如炬,先望定一军领袖:
龙帝“永记失城之耻,莫恃洋枪洋炮,便忘民心向背。”
又望向另一军领袖:
龙帝“牢记水能载舟,若使百姓再陷苦难,黄泉之下,亦无尔容身。”
二人汗透重衣,俯首长揖,不敢仰视。
龙帝忽而展臂,衮服化作万片金鳞,一声龙吟,冲霄而起。云气四合,但见一条千里金龙盘桓于京都上空,鳞甲分明,须鬣怒张,每一片龙鳞皆映出九州舆图:从白山黑水到曾母暗沙,从帕米尔高原到钓鱼列屿,寸寸山河,毫光万丈。
龙魂垂首,再发人声,却似千万人同呼:
龙帝“朕去也——山河一统,庙堂同心!若违此誓,龙魂且复归来!”
轰!
雷音过处,金龙自天穹俯冲,直没入骊山地宫。大地轻颤,如心跳一声,随即归于静穆。只剩一缕金风,吹遍华国,吹得稻浪翻金,吹得钢花四溅,吹得学堂里朗朗书声与军营里号角同韵同调。
即日起,两军通电全国:取消边区封锁,共组“山河整编委员会”。
以三八线为界,先修陇海,再通长江。
两军士兵在火车站相遇,第一次不再枪口相向,而是一起扛铁轨、扛粮袋;汗水落在同一方土地上,竟蒸腾出同样的白雾。
侨胞包船归来,带回橡胶、机床与教授;
工人们日夜三班倒,高炉火焰映红夜空;
边民们开山凿渠,引来澜沧水,种出第一冬双季稻。
而华国大地,更是立起一座又一座“龙帝庙”。庙不大,或三间瓦房,或一座石桥,或干脆就是老槐树下的一方石碑。碑上刻有龙帝号,只有八个秦篆:
“山河一统,朕即民心。”
香火不必多,三炷清香、一碗麦饭、一瓢饮河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