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大徽风华
本书标签: 古代  爱情  皇室权谋 

第十八章 奉州

大徽风华

齐怀信突然笑道:“你倒挺懂我的。”

沈宁观淡淡道:“身为皇室宗亲,又是当朝世子,殿下要是连这个道理都不明白的话,那就枉费陛下的一番教诲了。”

齐怀信嘴角噙着一丝玩味的浅笑,盯着沈宁观道:“沈御医的口舌功夫越来越厉害了。”

沈宁观道:“多亏殿下教导。”

两人互相吹捧了几句,车厢内渐渐安静下来。

沈宁观闭目养神,耳边传来均匀绵长的呼吸声,显示出齐怀信睡着了。

她抬眸扫了对方一眼,见齐怀信双唇紧抿,神色凝重,不由暗暗感慨:世子爷的心思真难猜。

马蹄踏碎夜空的宁静,车轮滚滚前行,很快来到了奉州。

奉州位于大徽南部,临近丰河,风景秀美,颇受文人墨客的喜欢,也曾繁盛兴旺过。

“世子,到地方了。”马夫停下马车,轻唤了一声。

“嗯。”齐怀信睁开眼睛,掀帘下了马车,走入城中。

城墙斑驳沧桑,城内却灯火辉煌。

两旁酒肆茶寮鳞次栉比,热闹非凡。

齐怀信抬头环视四周:这里应该就是奉州了。

街巷两旁的酒肆茶寮人潮汹涌,喧闹不断,有穿着绫罗绸缎的商贾,有衣衫邋遢的贫寒学子,还有衣衫破烂,蓬头垢面的流民……

齐怀信眯起眼睛。

沈宁观跟在他身后,轻声提醒道:“殿下小心脚下。”

“嗯。”齐怀信迈步朝城内走去。

两旁的酒肆茶寮里传来阵阵吆喝声,叫卖声。

齐怀信的目光忽然凝滞在一个摊贩面前。

“客官请慢用。”伙计将一盘花卷递给客人,“吃完后可别忘记付账。”

一名穿戴简朴的青年接过花卷咬了一口,脸庞涨红起来:“怎么这么烫?”

伙计赔笑道:“客官,我们这里是小店,东西不敢随便拿给别人吃的,您要不嫌弃,就买下它吧!”

齐怀信忍不住看了沈宁观一眼,沈宁观神色坦然,仿佛早就预料到会发生的这种场景,甚至连眉梢都没有跳动一下。

二人走着走着,到了沈宁观的住处,这是一座三进的宅院,虽然陈旧,却收拾得干净清爽,屋宇精巧典雅。

“殿下,宅院到了,就此别过吧。”沈宁观指了指面前的院落。

齐怀信点点头离开了,

沈宁观站在原地,望向远处的灯火阑珊,直到齐怀信的背影彻底消失,他才转身往自己的住处走去。

“师父。”刚进屋子,一个稚嫩的童音响了起来。

沈宁观循声看去,看见桌边坐着一名四五岁模样的小女孩儿。

小女孩叫芍药,五官精致,肤白胜雪,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像极了一汪深潭,水波粼粼,顾盼之际灵气逼人,让人移不开眼。

芍药正是他收的徒弟。

“师父,过了好久了,你终于回来了!”芍药站起身,脆声喊道。

“乖,师父回来了”沈宁观摸了摸小芍药的脑袋,笑问道:“这些时日想念师父吗?”

“想,每天晚上都梦到师父。”芍药脆声答道。

沈宁观莞尔,小丫头真是个鬼机灵,不过,她既然这么说,那必须得夸奖她一番。

“最近有没有听你母亲的话呀?你母亲当年就是把你托付给我,让我教你学习医术的,可不要辜负了你母亲对你的一片期望。"沈宁观道。

芍药忙不迭的点头:“徒儿都知道,现如今己经会认一些药材了,绝对不会辜负娘亲和师父的期望。”

沈宁观满意的点头:“嗯,孺子可教也。”

小芍药是奉州人氏,家里祖辈做的是布匹买卖,祖父父亲都已经故去,只剩下孤苦伶仃的她和母亲相依为命,她天资聪慧且孝顺懂事,沈宁观被收她为徒,但因为这座宅院平常不怎么住人,沈宁观也不常在奉州待着,所以让小芍药和她的母亲住在这里,帮忙看好宅院。

“你母亲现在在哪呢?”沈宁观问道。

芍药道:“娘亲在后厨帮忙呢。”

沈宁观闻言笑道:“我去找你娘亲。”

芍药忙拉住他袖袍,低声道:“师父,您等一等啊,我带您过去。”

沈宁观笑容温和,拍了拍她的小脑袋。

小芍药领着沈宁观穿过后宅,绕过影壁,进入一个幽深的甬路,沿途的房舍错落分明,庭院里摆放着许多盆栽,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甬路尽头是一排石室,其中一间石室里亮起柔和昏黄的烛火,一道窈窕婀娜的身影映在窗户上。

“娘亲,师父来了!”小芍药欢喜的跑上台阶敲门。

“谁啊?”屋里传来一个悦耳动听的女子声音。

芍药脆生生的道:“娘亲,是我,芍药呀。”

“芍药?快进来。”女子急切的打开了房门,一张娇艳如花的脸映入两人的眼帘。

女子约莫二八芳龄,皮肤细腻吹弹即破,柳叶般弯翘的长睫毛下是一双秋水般的眸子,秀丽挺拔的琼鼻下,樱唇润泽饱满,身材高挑,玲珑凹凸,曲线毕露。

女子看到沈宁观,美目微睁,旋即露出惊喜的神色:“沈医官来了?”

沈宁观颔首,"兰大姐,我回来了。"

“快请进,我马上准备饭菜。”女子热络的道,伸手挽着沈宁观的胳膊,“我已经准备晚膳了,今晚沈医官可要留下用膳。”

沈宁观含笑应允。

很快,一顿饭菜端上桌来,三碟素菜,两荤一素,色香味俱全,令人食指大动。

“沈医官尝尝,这是我做的鱼羹,鲜滑酥嫩……”兰大姐盛了一碗鱼羹,递到沈宁观跟前。

鱼羹晶莹剔透,宛如一颗圆润光洁的碧玉。

“多谢兰大姐。”沈宁观接过汤匙,舀了一勺鱼羹送进嘴里,鲜甜的鱼羹在口腔爆裂开,充斥着鱼肉的甘醇味道,再加上鱼肉中混杂着各种蔬菜,营养丰富,滋味极佳。

“兰大姐,真是辛苦你了。”

沈宁观放下空了的汤匙,由衷感叹,“没想到,这几年过的真快呀,我不在的这段时日,还是你替我打理的院子,辛苦你了兰大姐。"

兰大姐笑道:“沈医官,你这话说的客气了,你救了我们娘俩的性命,又将这偌大的庄园交给我,我帮你打扫打扫院子怎能算什么。”

当初,要不是沈宁观救了她们,恐怕她早就饿死了,更别提抚养孩童长大。

“沈医官,我听芍药说,你在京城做了御医,可喜可贺呀,这么年轻就做了御医。”兰大姐欣慰道。

沈宁观微微颔首:“我也是运气罢了。”

“你的医术我清楚,肯定不简单。”兰大姐抿唇微笑。

沈宁观谦虚一句。

"诶,对了,沈医官今日回来是有什么事情吗?"兰大姐问道。

沈宁观点头,拿起桌边茶杯喝了一口:“我刚从京城赶来,想去见见我的父亲与母亲,当年他们枉死,现如今被陛下平反,我想见他们一面……”

“这倒不难。”兰大姐说道,“你的父亲与母亲都在老地方,明日我就带你去。”

……

……

次日,

兰大姐带着沈宁观走了,沈岳夫妇的墓葬在东北角上,墓碑刻着他们的名字,还有生卒年月。

“爹爹。”沈宁观站在一块石碑前,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孩儿终于回来看你们了。”

“爹爹娘亲,孩儿好想你们。”沈宁观跪下痛哭,心中充盈着悲凉,那时候,自己尚且年幼,根本没办法保护他们。

他抬起头擦掉眼泪,朝墓碑磕了几个响头。

“爹爹,娘亲。”沈宁观哽咽的唤道,"宁观回来了,您们安息吧。”

她缓步走上前,在坟前蹲下来,掏出随身携带的匕首,挖开土壤,把棺木取出来,将它们移到干净的地方,然后用布盖住了沈岳夫妻的尸骨,又烧了纸钱和贡品。

兰大姐在旁静静陪着她,心底既怜悯又钦佩她的坚强和果敢。

奉州还下着雪,寒风呼啸,白皑皑的雪片纷扬飘舞,像是下起了鹅毛大雪,银装素裹的景致,壮阔而瑰丽,让人忍不住赞叹天地造化之精妙。

沈宁观叹了口气,转身离去。

此刻的齐怀信正在客栈里休息,因为奉州天气冷,客栈掌柜特意收拾了一间客房供贵宾使用。

推门进去后,发现客房的摆设颇为雅致典雅,墙壁上挂着名画、字帖,一尘不染,屋内散发着淡淡幽香,沁人心脾。

这间客房是整栋宅子里最好的,除了价格昂贵之外,还因为客房内设置了阵法,可以调节室内温度,驱逐冬季的严寒,齐怀信来了奉州后,便常在这里休息,只要不影响行程,基本上都会待在客栈里。

齐怀信脱掉披风,坐在椅子上,下人问,“少爷需要吃些什么?”

“随便煮一锅粥吧,我不饿。”

齐怀信目光环视四周,这间客房比普通客栈的客房要宽敞许多,窗户上挂着薄纱,从外面看不清楚里面的景象,但从室内可以看清楚外面,尤其是外面的树木花草,他在京城呆惯了,还是头一次来奉州,奉州的树木虽比不上京城茂密葱茏,也是绿油油一片,看着非常舒适。

"殿下,您这次来奉州,是想做什么呀?"

侍从端着热腾腾的饭菜进来,恭敬问道。

齐怀信眉梢挑高几分道:“你猜呢?”

侍从低垂脑袋,战战兢兢的模样,“属下愚笨,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沈御医?"

“哦?”齐怀信饶有兴趣道,“你怎么看出来的?”

“因为属下见您昨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侍从低垂的头颅稍稍抬高一些,露出一双机灵活泼的眸子,笑容灿烂道:“再者您今日一直往南瞧,应该是在等……。”

“呵呵!”齐怀信失笑,“不愧是孤身边最得力的人,竟然把孤的心思都摸透了。”

侍从受宠若惊般,连忙道:“殿下谬赞了,小的哪里懂这些,都是跟着殿下久了学会了,小的只盼着伺候殿下左右,希望殿下多赏赐小的一点好处才好。”

齐怀信笑容更深:“嗯,等孤有空了给你寻件宝贝,你想要什么,尽管提。”

侍从喜滋滋的答应,脸颊飞红:“谢谢殿下。”

“不过,孤要先告诉你,孤这次来奉州不止是沈御医,还另有公务。”齐怀信敛起笑意,神色凝重。

侍从忙躬身,认真聆听,半点不敢放松。

“你帮孤盯着谢家,谢家有何举动立刻来报。”

齐怀信慢悠悠说道,"谢家刺杀孤的事情,还没完,他们肯定会再找机会下黑手,你一定要仔细看好了,别让他们钻空子伤害到沈御医。"

“是。”侍从应道,心中微沉,谢家刺杀当朝世子不仅是私仇,恐怕背后也有更深的图谋。

..............

“沈医官,快进来吃碗面,暖暖身子,这肉刚刚买的,新鲜又嫩。”兰大姐盛了一碗热腾腾的面递给沈宁观,“这是江北的野兔肉做的,很是美味。”

沈宁观吃了几口肉,感觉身体顿时暖洋洋的。

兰大姐见沈宁观吃了不少,欢喜的道,“沈医官,您慢点吃,这野兔肉还很多,足够您填饱肚子的。”

沈宁观放下筷子,拿出绢帕轻轻拭嘴角,温声说道:“我已经吃饱了,多谢你了兰大姐。”

“客气啥!咱们乡里乡亲的,互相照顾是应该的。”

上一章 第十七章 缱绻(下) 大徽风华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九章 飘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