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恒“老师,我想先给昊儿处理一下额头上的伤口。”
“随你,你要是在宫门下钥之前跑不完,就只能请十四阿哥亲自来一趟了。”
傅恒带着弘昊坐在了一旁的台阶上,小心的给他擦拭伤口,又给他敷上了随身携带的金疮药,轻声安慰他。
傅恒“你傻不傻,以后老师再要惩罚你,你就躲到舅舅身后,有舅舅在,舅舅保护你。”
弘昊“小舅舅,都是我连累了你,我们今晚还能回家吗?”
小弘昊小脸上满是担忧。
傅恒摸了摸小弘昊的脑袋,自信又坚定。
傅恒“放心,有小舅舅在,保证带你回家。”
安抚好小弘昊,傅恒便围着箭亭跑了起来,他的身影在夕阳下拉的很长,他眼神坚毅,意志坚定。
无论多么艰难,他今天一定要带弘昊回家。
箭亭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一个成年的阿哥跑二十圈都够他喝一壶的,不要说只有年仅七岁的傅恒。
不过,傅恒硬是凭借他坚强的毅力在宫门下钥之前跑完了二十圈,带着小弘昊高高兴兴回了家。
......
翌日清晨,养心殿内,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了光滑的大理石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康熙帝早早地起床,准备开始一天的朝政。然而,他的心中始终牵挂着昨日受伤的孙子小弘昊。
他已经命李德全去上书房了。
当李德全带着小弘昊踏入养心殿时,康熙帝立刻注意到了孙子额头上的纱布,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关切。他迅速放下手中的笔,快步走到孙子面前,半蹲下身,与孙子平视。
康熙帝“昊儿这是怎么了?疼不疼啊?”
李德全恭敬回复。
李德全“回万岁爷,小阿哥昨日在箭亭拉弓没控制好力道,结果让那弓弹在了脑袋上。”
弘昊“皇玛法,孙儿疼,但是孙儿不怕。”
小弘昊稚嫩的声音中透露出一股坚定。
弘昊“昨天孙儿的任务没有完成被老师惩罚了,是小舅舅替孙儿完成了双倍的惩罚,但是小舅舅都不怕,孙儿要变得和小舅舅一样厉害!”
说着,弘昊便举起了小手,眼睛亮亮的。
康熙帝“昊儿已经很厉害了。”
康熙帝宠溺的捏了捏弘昊的小鼻子。
康熙帝“来,皇玛法今天特许奖励昊儿骑马。”
弘昊“好。”
小弘昊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康熙帝口中的骑马不是真的骑马,而是让小弘昊骑在他的脖子上,李德全早就见怪不怪了,为了万岁爷的面子悄悄退了出去,还关上了养心殿的大门,挥走了在外候着的太监,宫女。
小弘昊骑在康熙帝的脖子上,双手紧紧抓着皇玛法的头发,脸上洋溢着独属于小孩子的纯真的笑容,康熙帝慢慢起身,小心翼翼地在养心殿走动。
养心殿内不时便传来祖孙俩人的笑声。
而这一幕刚好被前来养心殿的十四阿哥看到,一时,他心中五味杂陈,转身,默默关上了门。
刚放学,傅恒便匆匆走出上书房,却不料在乾清门外被李德全公公拦住了去路。
傅恒立刻停下拱手行礼,语气恭敬。
傅恒“李公公。”
李德全微微一笑,点了点头,似乎对傅恒的举止颇为满意,他轻声说道:
李德全“傅小爷,皇上有赏,特意命我在此等候,将这份厚礼亲手交于你。”
随着李公公的话语,一名小太监快步走上前来,手中端着一个精致的托盘。托盘上,赫然放着一把名震天下的七星剑。这把剑,以其剑身上镶嵌的七颗铜钉而得名,不仅代表了清朝工匠的至高技艺,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象征。
傅恒心中一震,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色。他双手颤抖着接过七星剑,心中充满了对皇帝的感激之情:
傅恒“皇上的恩典,傅恒铭记在心,感激不尽。”
这把七星剑,不仅是一件锋利无比的武器,更是道教中的神圣法器。
傅恒深知,这份赏赐,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认可,更是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隔天,一道册封圣旨又由李德全公公亲自送到了十四贝勒府。
十四阿哥被封为“大将军王”。
送走李德全李公公后,孩子们的欢声笑语顿时充满了整个院子。他们像一群快乐的小鸟,围绕在十四阿哥的周围,眼睛里闪烁着对父亲的崇拜和敬仰。
尕璐玳“哇,阿玛好厉害,阿玛现在是大将军。”
弘昊“阿玛是大英雄,阿玛是大英雄!”
孩子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他们对十四阿哥的崇拜之情溢于言表,而在傅恒眼中,十四阿哥就是他心中的英雄,是他学习的榜样。
然而,锦宁却知道,这份荣耀背后,隐藏着一场严峻的考验。
在历史上,十四阿哥被封为大将军王之后不久便要挂帅出征,进军拉萨、收复西藏,直捣伊犁,解决准噶尔问题。
史书对于胤祯的出征记载寥寥无几,但锦宁心中清楚,这场战役远非史书所描述的那般轻松。她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担忧之情。
胤祯察觉到了锦宁的异样,他轻轻将圣旨换至另一只手中,用温暖的指腹轻抚她的脸颊,声音柔和地问道:
十四阿哥“怎么了?”
锦宁微微一笑,并未透露心中的忧虑,只是轻声回答:
富察.锦宁“没什么,为你开心。”
果然,康熙五十七年,同年十月,西藏的局势风云变幻,紫禁城内朝堂之上,官员们对出兵西藏的议题争论不休。然而,面对内忧外患的紧迫形势,皇上毅然决然任命十四阿哥为抚远大将军,赋予他收复失地的重任。
十四阿哥早前就被皇上封为“大将军王”,此刻更是风光无限,成为未来储君有力的竞争者。
十二月,十四阿哥胤祯统帅西征之师起程时,康熙帝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出征之王、贝子、公等以下俱戎服,齐集太和殿前。其不出征之王、贝勒、贝子、公并二品以上大臣等俱蟒服,齐集午门外。大将军胤祯跪受敕印,谢恩行礼毕,随敕印出午门,乘骑出天安门,由德胜门前往。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并二品以上大臣俱送至列兵处。大将军胤禵望阙叩首行礼,肃队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