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姗姗,你知道我叫啥不?吴姗姗,你是不是想给我吃糖?”
门外绷不住的师母一声怒吼,“把嘴给我闭上,你要是再偷摸吃糖,牙疼的时候别喊我!”
“还有,你得叫姐!”
敏珺小朋友已经手疾眼快的将硕大糖球塞进嘴里,亮晶晶的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门口,似乎师母稍有异动,她便会立刻逃窜。
吴姗姗:“……”
搞不懂,但挺好玩。
像打游击战。
很快,敏珺钻到了吴姗姗的怀里,撒泼打滚,弄娇卖痴,最后才袒露心声。
“姗姗姐!我是带着爱与和平使命来找你的,有好多人想见一见你的庐山真面目,你和我一起出去溜溜吧!”
“这不好吧……”吴姗姗有些犹豫,人生地不熟的……
“去吧去吧,他们家有电视,据说今天有电视节目可以看!”
不仅敏珺小朋友苦苦哀求,班主任一家都很温和的劝导,生怕姗姗觉得太过压抑。
吴姗姗只好和敏珺一起前往有电视那户人家拜访,看了一些乱七八糟的节目,电视上很快播放起春节联欢晚会。
一段动画片拉开了首届春晚的帷幕,没有台本,没有彩排,四位优秀的主持人拉开了现场直播。
甚至连表演什么节目都不确定,全靠四部电话接线,任观众点播。
现场氛围何其欢乐,有公开骂人的虎妞,有阿Q,有唱了九首歌的李谷一。
吴姗姗被众人围着坐在热炕头,怀里是活泼又外向的敏珺。
小姑娘一会儿喊到:“我喜欢刘晓庆!”
“我喜欢李谷一!”
“好听,我还想再听!”
《乡恋》终于得以解禁,随着近日唱响,永远印在多少人心中,文艺界身上的陈年枷锁隐隐松动。
曼妙的歌声,飘呀飘,摇呀摇,吴姗姗觉得自己不像是在寒冬,凛冽的东北像是在愁绪绵绵的海湾。
“看来有好多人喜欢他们。”
吴姗姗看的眼热,灵感如同潮水般汹涌澎湃,恨不得立刻提笔创作几万字,向青年日报投稿,向新华报社投稿。
……
春节眨眼即过,漫天的冰寒随残雪一起消融在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春风拂面中,盛夏蓦然降临。
1983年夏,苏州知名棉纺厂厂区的小巷里出了第一位名牌大学生——庄图南考入同济大学。
同年秋季,吴姗姗成为高二毕业班的学生。
高中两年,吴姗姗中断所有杂念,一心一意学习,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收获许多奖章,看似风光无限实则巨大的心理负担把自己过得极其压抑。
幸好周围人性情爽朗大方,说最豪放的话,干最张扬的事,义薄云天,热血沸腾,给了吴姗姗莫大的支持,帮助她一起闯过学习的困苦。
她的成绩实在优秀,优秀到提前来高中挑选学生的招生老师都点名到姓的要求见到吴姗姗。
千人千面,每位老师性格不同,学习掌握的知识方面自然也不同。
但几乎是每个老师都能与吴姗姗交流甚欢,纷纷许诺说只要她成绩过线,学校一定会招收吴姗姗,希望她认真考虑,毕竟关联一生。
而吴姗姗目标一直清晰简洁。
北京大学,中文系。
她确实热爱文字,想用手中的笔,去描绘辉煌和奇迹,去口诛笔伐,去传播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