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PCR大概要经历30次循环,每次循环可分为三步:
<1>.变性:温度超过90℃时,双链DNA解聚为单链。
<2>.复性:温度下降到50℃左右时,两种引物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两条单链DNA结合。(引物中G与C含量越高或长度越长,复性温度越高)
<3>.延伸:温度上升到72℃(Taq酶最适温度)左右时,溶液中4种脱氧核苷酸在耐高温的DNA聚合酶作用下,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新的DNA链。
(52).PCR过程可在PCR扩增仪中自动完成,完成后常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来鉴定其产物。
(53).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原理:DNA分子具有可解离的基团,在一定的pH下这些基团可带上正电荷或负电荷。在电场作用下,这些带电分子会向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
(54).凝胶中DNA分子的迁移速率与凝胶的浓度、DNA分子的大小和构象等有关。
(55).凝胶中的DNA分子通过染色可以在波长为300nm的紫外灯下被检测出来。
(56).DNA片段的扩增以及电泳鉴定:
<1>.将所用PCR扩增所需组分用微量移液器加入微量离心管离心约10s后(使反应液集中在离心管底部)放入PCR仪中。
<2>.根据待分离DNA片段的大小用电泳缓冲液配置琼脂糖溶液(质量分数一般为0.8%~1.2%),在沸水浴中(或微波炉内)加热至琼脂糖熔化,稍冷却后加入适量的核酸染料混匀。
<3>.将温热的琼脂糖溶液迅速倒入模具,并插入合适大小的梳子以形成加样孔。待凝胶完全凝固后拔出梳子,取出凝胶放入电泳槽内。
<4>.将电泳缓冲液加入电泳槽中,以没过凝胶1mm为宜。
<5>.将PCR产物与凝胶载样缓冲液(内含指示剂)混合,再用微量移液器将混合液缓慢注入凝胶的加样孔中。留一个加样孔加入指示分子大小的标准参照物。
<6>.接通电源,根据电泳槽阴阳两极之间的距离设定电压(一般为1~5V/cm)。
<7>.待指示剂前沿迁移至凝胶边缘时停止电泳,取出凝胶置于紫外灯下观察照相。
(57).为避免外源DNA等因素的污染,PCR实验中使用的所有器材和蒸馏水等都需高压灭菌处理。缓冲液和酶在-20℃储存,使用前从冰箱拿出,放在冰块上缓慢融化。
(58).用微量移液器向微量离心管中添加组分时,每吸取一种试剂后,移液器的枪头都必须更换。
(59).转化: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