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脑洞小说 > 空间原理(上册)
本书标签: 脑洞  未来科幻 

土星—恶灵的招魂

空间原理(上册)

从“科洛斯号” 舷窗望出去,土星环如一把碎钻洒成的折扇,在宇宙里铺出璀璨弧光。我盯着观测仪上跳动的空间曲率数据,手指无意识摩挲着终端,那里存着《空间原理》未完成的推导公式,像块烧红的炭,烫得人手心发颤。科尔特在旁调试采样舱参数,他颈间十字架随动作轻晃,我瞥了眼,只当是无关紧要的干扰项——在我眼里,整个宇宙不过是验证理论的实验室,人类存续?不过是采样途中顺带记录的次要变量。

“采样舱准备就绪,是否执行出舱?” 科尔特的声音带着程式化的严谨。我起身时,终端全息屏自动展开,把土星磁场扰动、空间褶皱参数投影在舱壁上。“优先采集光环A区3 - 7段样本,那里空间密度梯度符合我的‘褶皱应力模型’。” 我语速极快,“还有,记录采样时的空间扭曲系数,尤其是陨石碎屑撞击舱体的瞬间——这种微扰对公式修正很关键。” 科尔特应了声,却没立刻操作,我回头看他,发现他正望着生态舱里那几株枯黄小麦发呆,眉头拧成个 “川” 字。

“别把私人情绪带进采样流程。” 我敲了敲观测仪,全息数据泛起细微涟漪,“小麦的生存数据归生态组,我的任务是空间理论验证。” 科尔特默默启动采样舱,机械臂精准嵌入土星环缝隙时,我凑到舷窗前,看细碎冰屑、岩石碴被磁场绞成银线,在采样舱周围织出光网。这些银线里藏着的空间褶皱突变,正是我渴求的科研素材,终端里的公式推导条开始疯狂跳动,像条吞了兴奋剂的蛇。

出舱采样的17分钟里,科尔特负责操作,我则像台人形观测仪,把每一丝空间震颤、每一次磁场波动都喂给终端。当采样舱捕获到一块嵌着暗纹的陨石时,我的终端发出尖锐提示——陨石内部空间密度与周围偏差值突破阈值,这是验证 “异质空间嵌入理论” 的完美样本!“停在C坐标!” 我几乎喊出来,全然不顾科尔特汇报的能源预警,“这片陨石群里有空间褶皱断层,必须完整采集!”

采样舱在陨石群里穿梭时,危险如影随形。一块篮球大的冰屑撞上舱体,科尔特猛地操作规避,采样臂却因此偏移,擦过陨石表面时,暗纹里突然溢出幽蓝荧光。我瞬间亢奋,终端记录下荧光扩散时的空间涟漪:“这是跨维度能量泄漏!快,用光谱仪锁定波长——” 话没说完,采样舱被土星环支流冲击,剧烈震颤中,科尔特的声音带着罕见的慌:“教授,采样舱能源只剩3%,再深入会失联!” 我盯着终端里即将成型的推导曲线,咬咬牙:“继续,距离验证理论差最后一组数据。”

当采样舱终于拖着满是裂痕的躯体返回母船,科尔特瘫在操作椅上,防护服下的脊背还在发抖。我却顾不上这些,抱着终端钻进实验室,把陨石样本放进空间解析仪。幽蓝光斑在仪器里炸开时,终端弹出新的推导结果,完美契合我关于 “空间褶皱与跨维度能量交换” 的猜想。我狂喜着敲击键盘,把人类文明存续的警报提示框,一个个叉掉——那些闪烁的小红点,远不如公式推导完成的提示音动听。

直到实验室门被敲响,科尔特抱着生态舱里的枯萎小麦进来。小麦根须间缠着采样时沾上的土星环碎屑,在解析仪余光里,竟泛着和陨石同源的幽蓝。“教授,这些碎屑让小麦根须出现空间异变。” 他声音沙哑,“按照您的理论,这可能是地球生态与土星空间融合的 ……” 我不耐烦地挥手,终端还在渲染跨维度能量模型:“生态异变归生态组,我的论文只需要空间数据——对了,把陨石样本的荧光波长导入公式3.2版,修正下褶皱应力参数。”

科尔特没动,沉默地把小麦放在我堆满数据板的实验台上。枯黄叶片耷拉着,却有几缕幽蓝从根须钻出来,像条无声的蛇,慢慢爬上我的数据板。我皱眉要把它扫下去,却瞥见幽蓝光晕里,数据板上的公式正悄然扭曲——那些我引以为傲的推导,竟在跨维度能量扰动下,呈现出全新的空间形态。

我僵在原地,看着科研执念与宇宙未知碰撞出的诡异火花。科尔特轻声说:“这或许不是人类存续的希望,但 …… 是宇宙给您的新课题。” 我望着实验台上,枯萎小麦与冰冷数据纠缠的画面,终端里的推导提示音还在响,可那些曾经清晰的公式,突然像土星环的碎钻般,散成无数看不懂的光…

飞船即将绕道离开时,刺耳的陨石撞击声与电磁噪音交织,如恶魔的咆哮穿透真空传音器,散播在整个飞船内。我本能地捂住双耳,紧闭双眼,可那混乱的声响仍穿透耳膜,搅得人心神不宁。科尔特却像个冷静的旁观者,专注凝视着舷窗外的景象,许久,他缓缓开口:“先生,这场景,不该觉得很美吗?” 我勉强睁眼,上环如宇宙的巨型项链,由尘埃与陨石凝聚,可那随时可能撞击的危险,让我实在无法认同 “美” 这个字,“也许吧,先生,但它发出的声响、奇异外形,还有周围的陨石群,实在让我讨厌。” 我望着那庞大的土星环,满心担忧。

科尔特似乎看穿我的不安,走过来安慰:“先生,我们不必害怕,人类并非首个靠近土星的种族,先辈的探索足迹,是我们的勇气来源。” 我勉强点头,与他坐在驾驶椅上,交流起土星的过往。2047年,中国实施土星探测计划,发现其内部藏着强力磁波与恐怖风暴;2093年,土星突发异变,内部气体莫名升温,轨道也从距离地球13 - 50光年,大幅变动到3.4光年,科学家预测,63年后它将与地球相撞,这也成了 “转系计划” 启动的重要推力。

我们还谈到地球生态恶化的惨状:2064年起,人类过度开采石油、铁矿等资源,对生态保护置若罔闻,导致日本富士山大爆发,地震、火山活动全球肆虐,欧洲、俄国、巴西等地火山接连喷发,太平洋、大西洋、南极也未能幸免。地球气温急剧攀升,平均温度从17℃ 疯狂跃升至47℃(南极、北极除外 ),曾经的宜居家园,彻底沦为炼狱。

正说着,光启龙喘着粗气,带着满脸慌张跑回来,“长官!” 他的声音满是惊恐。我忙问:“光启龙先生,怎么了?” 他瞪大双眼,额头汗珠滚落,嘴唇颤抖着,却说不出完整话语。科尔特迅速起身,追问:“是不是陨石轨道有变化?” 光启龙点头,好不容易稳住气息,“我们进入上环引力圈和土星本体外动力层了,预计67万公里外,48分钟后相撞!”

科尔特瞬间站起身,脸上的惊恐与焦急交织,“快!开启紧急通报,把所有备用发动机、推动器、飞行器,还有开启的推力机械,都开到最大!全速向前突进!” 我有些惶恐,小声问:“先生,不安排一下?” 科尔特顾不上回答,飞船突然剧烈颠簸,他被甩到地上,左膝磕在金属舱壁,鲜血渗出。我忙扶起他,飞船上的物品纷纷坠落,混乱中,我听到他带着哭腔喊:“快!让飞船转向!最大速度,不能有差错!” 他拖着受伤的腿,一瘸一拐往驾驶舱冲,光启龙在旁补充:“先生,飞船转向原本需3分钟,可陨石撞击让一台副发动机受损,现在转向要7分钟,我们只剩32分钟,25分钟后就会相撞,没时间了!”

科尔特像被抽干力气,瘫在地上嘶吼,绝望弥漫舱内。我快速跑回驾驶舱,捡起地上 “双眼服” 与 “气体振动飞船推动器”,大喊:“我们需要手动逃离!” 科尔特勉强起身,声音沙哑:“所有船员,有太空服的穿好,没的话,用东西修补设备!” 我们迅速组队,选定的人都准备就绪,在舱门前严阵以待。

舱门开启瞬间,强劲气流如飓风涌出,像白色风暴般疯狂冲向宇宙。我被气流推搡,差点飞出飞船,好不容易稳住,戴上太空盔,和众人一起,如离弦之箭,冲向宇宙。我们打开飞行器,尾部喷射火焰,在宇宙中艰难控制方向,将绳子捆在飞船逃离舱把手上,而后拼命朝土星外围冲去。

靠近土星时,它的庞大远超想象,在它面前,我们渺小得如同尘埃。土星内部明暗交错,静气与乌云交织,周围上环区域,广袤得能容下数不清的人类立足。可此时,美景无暇欣赏,陨石如雨点般袭来,“科洛斯号” 处境危急。

阿尔兰亚像疯了一样,冲向飞船动力圈,他用绳子固定自己,而后奋力朝动力圈外奔,要去堵住那些威胁地球的 “漏洞”。半分钟后,我们赶到,看到他满脸是汗,拳头紧握,金属般坚硬。突然,“啪” 的声响,他的防护服被陨石撕破,空气与体液疯狂外泄。我迅速把修补物贴在他小腿处,暂时缓解危机。

我打开通讯器,联系普尔埃斯,得知美国人被飞船推动器释放的高压气流困住,能清晰听到骨头碎裂声,让人毛骨悚然。此时,距离撞击只剩11分钟,可我们要逃离,还需14分钟,绝望再次笼罩。

就在这生死关头,所有发动机、推动器、助推器和声波机同时启动,我们也拼尽全力。不到5分钟,飞船挣脱土星本体引力层,本以为逃离成功,可上环的陨石群突然袭来,三台助推器、一台副发动机被砸得粉碎,飞船速度骤降。科尔特咆哮着,用尽最后力气操作,光启龙大喊:“长官!飞船要失控了!” 我沉默着,心中满是绝望,科尔特体力耗尽,我拼命往外推,却徒劳无功,“土星,你个混蛋!” 我在心底呐喊。

就在这时,飞船舱口出现一片黑影,是船员们!他们穿着低级飞行服,即便可能被吸进深渊,仍义无反顾。他们用绳子把自己绑在腰上,以血肉之躯,拉动重达二百七十吨的 “科洛斯号”。终于,飞船挣脱引力层,我们成功脱险。

在休息室,当把科尔特、阿尔兰亚和普尔埃斯从太空服中解放出来,眼前景象让我热泪盈眶。科尔特上半身凹陷,满是汗水,神情恍惚;阿尔兰亚腰部血肉模糊,生死不明;普尔埃斯肩部受伤,手臂、左腿和嘴角都是血迹。这些勇士,用生命为人类文明续存争取机会,他们的壮举,我永生难忘。

经历这场生死劫后,船员们在医疗舱接受紧急救治。阿尔兰亚腰部的创伤经纳米修复技术处理,虽仍需静养,但已脱离生命危险;普尔埃斯的皮外伤在再生凝胶作用下逐渐结痂;科尔特体内脏器的震荡损伤,也靠生物电理疗慢慢缓解。当他们从昏迷中陆续苏醒,彼此相视而笑,劫后余生的庆幸与对同伴的感激,在眼神中交融。而我守在一旁,看着这些满身伤疤却依旧坚毅的面孔,明白这场土星环的生死博弈,不仅是肉体的磨难,更是精神的淬炼,也让我对文明存续的思考,有了更鲜活的注脚,自然地过渡到对这场冒险的深度省思……

这次土星环畔的生死历险,像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人类文明的脆弱与坚韧。从科学角度看,土星的磁场、辐射、风暴,还有陨石群,都是宇宙规律的体现,它们是人类探索宇宙必须跨越的 “知识壁垒”。我们对土星的探测与研究,能帮人类更深入理解气态巨行星的形成、演化,为宇宙天体研究提供样本,也让我们明白,宇宙环境的复杂与危险,远超想象。

地球生态恶化,是人类违背自然规律的恶果。过度开采资源、破坏环境,导致气候剧变、地质灾害频发,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生态平衡是文明存续的基础,任何对自然的 “透支”,都会招致灭顶之灾。“转系计划” 虽为人类寻新家园,但本质是对地球生态破坏的 “补救”,这也提醒我们,未来即便找到新家园,也必须敬畏自然、保护生态,否则历史悲剧会重演。

上一章 驱动希望的“科洛斯” 空间原理(上册)最新章节 下一章 孤单的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