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女儿是要嫁人的,是外人!而相对的,嫁过来的儿媳妇和夫家已然绑定,不管心里怎么想,至少利益上来说是自家人。新媳妇儿跟着婆母学管家,不仅是学查账管人,更多要学的是从夫家角度思考问题,要与夫家眼光一致,目标一致,新媳妇儿学管家,谋算的是家族长远利益。
而未出嫁的姑娘则不同,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不划算的。
试想一下,能管家的姑娘大概率年岁不小了,过不了两年就会出嫁,一个马上要出阁的姑娘的核心诉求会是什么?嫁妆?好名声?这些与娘家的长远利益完全不搭噶,甚至还可能损害娘家的利益。
最简单的,姑娘管家为了一点好名声对家里仆妇好一点,规矩松一点,得个仁善的好名声不过分吧?可这规矩松起来容易,再立起来就难了,更不用说频繁更换话事人,对一个组织的伤害有多大了?
再比如说,姑娘家为了显示管人管事的能力,做点寅吃卯粮的事情也不算大事吧?可古代农耕社会,资源有限,还有时间季节限制,生活资料等消耗品需要提前安排储藏,超支会将计划打乱,家底厚一点的还能扛过去,家底薄的或许就因为一两次失误,直接破产返贫了。
所以拿整个娘家给未出嫁姑娘练手的人家少之又少,简直凤毛麟角,疼爱姑娘的,为大就是让姑娘们提前管理自己的陪嫁。
老太太这波操作是真心疼明兰,可也是真不拿盛家当回事儿,尤其长柏成亲的节骨眼,孙子成亲这样的大事都比不上孙女会管家的名声。
王萱的提醒直接将老太太架在空里了。老太太毕竟是婆母,是长辈,不好低声下气说话,但盛紘能屈能伸,这也是盛紘为数不多的优点,不管是不是真心吧,盛紘是真能拉下来脸求和。
盛紘来了葳蕤轩赔罪,王萱也没拿架子,敲了盛紘一座田庄又将对牌钥匙拿回来后,也就算了。要不然怎么着,能打老太太一顿,还是能骂一顿?
礼法社会,就算是老太太做错了,也没有让婆母向儿媳道歉的事儿。既然面子要不了了,那就要点经济补偿吧,至少平息一下怒气。
王萱要了里子,老太太的面子就更得兜住了,老太太说了六姑娘要学管家,家里的下人都知道了,那这件事就不能糊弄着晃过去。
因此盛紘发话了,三个姑娘都到了出嫁年龄,要跟在大娘子身边长长见识,直接将明兰的特殊扩展到了三个未出嫁的姑娘身上,完全覆盖了六姑娘单独管家的流言。
“就说呢,论长幼,论尊卑,怎么也不轮不到六姑娘出来管家啊?”
王萱不好反驳,只能让几个小姑娘跟着了!
忽然多了一样责任,王萱很不高兴,就想找盛紘这个始作俑者麻烦,结果一看,盛紘最近是真忙!先不说在外面怎么兢兢业业表现,争取皇帝好感了,只说后宅,老太太和王萱因为管家权隔空来了一回合,盛紘需要一个个安抚,林噙霜被冷落变着法的勾搭人,柳眉知道盛紘给林噙霜的私产后,开始争宠给如兰攒嫁妆,盛紘是忙得脚不沾地,各个院子来回跑!
王萱看着可乐,有对比就有了优越感,心情也好了不少,心情好了,也有心思关注一下几个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