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图书馆重逢后,我总忍不住在路过建筑系教学楼时多望两眼,偶尔也会在食堂碰到郁长尘——他大多时候和同学一起,看到我时会笑着点头打招呼,每次都能让我心跳漏半拍。
约定好请他喝奶茶的事,我记了快一周,终于在周五下午鼓起勇气发消息:“今天没课,要不要去学校门口的奶茶店?”消息发出去后,我握着手机来回踱步,直到看到“好啊,我十分钟后在店门口等你”的回复,才松了口气,赶紧抓上书包往校外跑。
到奶茶店时,郁长尘已经到了。他靠在门口的梧桐树下,手里拿着一本建筑杂志,阳光落在书页上,连带着他的侧影都格外温柔。看到我跑过来,他合上书笑了笑:“别急,慢慢走就好。”
我们走进店里,我问他想喝什么,他想了想说:“和你一样就好。”我点了两杯珍珠奶茶,加了他上次在便签本上画的笑脸同款小料——店员递过来时,杯壁上还贴着小小的卡通贴纸,我偷偷把带篮球图案的那杯推到他面前:“这个贴纸挺适合你的,听说你篮球打得不错?”
他愣了一下,随即笑了:“你怎么知道?”“之前听建筑系的同学说的,”我有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你上次院系比赛拿了MVP。”他接过奶茶,指尖碰到杯壁时,我感觉自己的耳朵又热了起来,赶紧低头吸了口奶茶,掩饰着心慌。
我们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他聊起建筑系的课程,说最近在做一个古镇改造的模型,还拿出手机给我看设计图:“你看这里,我想保留老房子的木梁结构,再加上现代的采光设计,应该会很有意思。”我凑过去看,屏幕上的线条细致又温暖,忽然想起他上次在便签本上写的推导思路,原来认真的人,连做事的细节都这么让人在意。
聊到快天黑时,我们才起身往学校走。路过操场时,正好碰到夏孟娇在练球,她看到我们,笑着挥了挥手:“你们也来散步啊?”我点点头,刚想介绍郁长尘,他却先开口:“你好,我是郁长尘,之前在公园见过你们野餐。”夏孟娇愣了一下,随即了然地笑了笑,冲我挤了挤眼睛,又转身去练球了。
送我到宿舍楼下时,郁长尘忽然从包里掏出一张明信片,递给我:“这个是上次去古镇调研时拍的,觉得你可能会喜欢。”明信片上是夕阳下的老石桥,桥边的梧桐叶飘落在水面上,和我夹在课本里的那片叶子格外像。
“谢谢你,我很喜欢。”我接过明信片,小心地放进书包里。他笑了笑:“喜欢就好,那我先走了,下次有机会再给你看模型的进展。”
看着他离开的背影,我摸了摸书包里的明信片,又想起奶茶杯上的篮球贴纸、便签本上的笑脸,心里像被灌了蜜一样甜。
自宿舍楼下分别后,那张夕阳石桥明信片被我夹在了常用的笔记本里,翻开时总能看到梧桐叶的剪影,想起郁长尘递卡片时温柔的眼神。之后的日子里,我们偶尔会在图书馆偶遇,他会带着建筑模型的草图,我则抱着专业课的书本,有时并肩坐一下午,各自忙着手里的事,偶尔抬头说两句话,空气里都带着淡淡的暖意。
某天傍晚,郁长尘突然发来消息:“古镇改造的模型做好了,要不要来建筑系的工作室看看?”看到消息时,我正在宿舍整理笔记,手指顿了顿,立刻回复“好”,抓起外套就往工作室跑。
工作室里摆满了各种建筑模型,郁长尘站在靠窗的桌子旁,手里拿着一把小刷子,正在给模型的木梁部分上色。看到我进来,他笑着招手:“过来看看,还没完全收尾,但大致的样子出来了。”
我凑过去,目光立刻被桌上的模型吸引——迷你的老石桥横跨在“小河”上,桥边的梧桐树下摆着 tiny 的石凳,甚至连屋顶的瓦片都一片一片粘得整齐,最让我惊喜的是,模型里的梧桐叶是用浅棕色的卡纸剪的,边缘还细致地画了叶脉,和我书签上的叶子几乎一模一样。
“你居然把梧桐叶也做进去了?”我惊讶地抬头,语气里藏不住的欢喜。
郁长尘放下刷子,指尖轻轻碰了碰模型里的梧桐叶:“上次看到你书签上的叶子,觉得很适合这个古镇的氛围,就试着做了几片。”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还有这边的小窗,我加了磨砂纸,模拟老房子的窗纸质感,阳光透过来会更柔和。”
我看着他认真讲解的样子,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他发梢,连带着模型上的小木梁都好像镀了层暖光。原来他不仅记得我喜欢的梧桐叶,还把这份在意藏进了自己的作品里,这样的细节,比任何情话都让人心动。
那天我们在工作室待了很久,他教我怎么用胶水粘模型零件,我则帮他整理散落的卡纸,偶尔聊起未来的计划,他说以后想做古镇保护相关的设计,我说起自己喜欢的文学方向,明明是不同的领域,却聊得格外投机。
离开工作室时,天已经黑了,校园里的路灯亮着暖黄色的光。郁长尘送我到宿舍楼下,忽然说:“下周学校有秋日集市,听说会有卖糖炒栗子和手工饰品的,要不要一起去?”
我看着他眼里的期待,嘴角忍不住上扬:“好啊,到时候见。”
他笑着点头,转身离开时,还回头挥了挥手。我站在宿舍楼下,摸了摸口袋里刚才帮他整理卡纸时,他偷偷塞给我的一片迷你梧桐叶模型——比书签小一点,却同样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