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佩斯体育中心的决赛球台被聚光灯照亮,宋钰站在台侧,指尖轻轻摩挲着球拍胶面——这是她第一次站在高级别外战的女单决赛赛场,对面是曾多次闯入世界杯四强的新加坡名将林叶,而看台上,孙颖莎、王曼昱举着写有“宋钰加油”的手幅,声音喊得嗓子都哑了。
裁判抛币时,宋钰深吸一口气,脑海里闪过冬训时樊振东陪她练反手衔接的场景、李隼教练在战术板上圈出的“林叶正手短球漏洞”、刘国梁赛前发来的“敢打敢拼,把赛场当训练馆”的消息。当硬币落下,她选择了发球权,握拍的手稳了稳——从32强对阵早田希娜、16强力克石川佳纯,再到8强、4强连克劲敌,她走得每一步都扎实,现在,只差最后一步。
决赛第一局,林叶果然拿出了看家本领——近台快攻结合中远台相持,球路刁钻且力量足,开场就以3:0领先。宋钰没慌,按照赛前预案,故意放慢发球节奏,把球一次次吊向林叶的正手短球区。林叶接发球时明显出现犹豫,回球质量下降,宋钰抓住机会,正手快带斜线、反手轻挡变线交替使用,连追4分反超比分。当她用一记反手爆冲打穿林叶的防线,将第一局比分定格在11:8时,看台上的欢呼声几乎掀翻屋顶,孙颖莎跳起来挥着手喊:“钰姐!就是这样打!”
第二局开始,林叶调整战术,加大了中远台相持的力度,试图用经验耗掉宋钰的体力。宋钰却早有准备——冬训时跟着体能教练练的耐力派上了用场,她不仅顶住了林叶的连续进攻,还时不时突然变线打近台,把林叶的节奏搅得七零八落。有个球,两人连续相持18拍,宋钰脚步轻快地在球台前后移动,最后抓住林叶回球稍高的瞬间,正手一板扣杀,球重重砸在林叶球台内侧。得分后,宋钰握拳轻喝,额角的汗顺着脸颊滑落,却笑得格外坚定——这一拍,不仅赢了分数,更赢了“经验不如对手”的顾虑。
11:7,宋钰再赢一局,大比分2:0领先。第三局,林叶背水一战,发球和进攻都变得更狠,一度将比分追至9:9平。场边的李隼教练喊了暂停,递过毛巾的同时快速叮嘱:“别跟她拼力量,用节奏晃她,下一个球发正手短,接发球直接变反手空当!”
暂停结束,宋钰走上赛场,发球时稳稳将球送向林叶正手短区——林叶果然按之前的节奏伸拍,宋钰却突然变线,反手轻挡至林叶反手空当,得分!10:9,赛点!
最后一分,林叶发球后主动发起猛攻,正手、反手交替进攻,宋钰左挡右防,脚步像装了弹簧般灵活。当林叶最后一记反手爆冲打向宋钰正手大角度时,所有人都以为宋钰要被动防守,她却突然跨步,正手快带斜线,球擦着球台白边落地——“11:9!”裁判高声报分,聚光灯下,宋钰愣了两秒,才反应过来自己赢了!
她扔掉球拍,跑向场边的李隼教练,紧紧抱住他——这是她的第一个高级别外战冠军,是冬训熬了无数个夜晚、练了无数组战术的结果。孙颖莎和王曼昱冲过来,三人抱在一起又笑又跳,眼泪都忍不住掉了下来。看台上,不少中国观众举着国旗欢呼,喊着“宋钰!冠军!”的声音此起彼伏。
国内集训基地的会议室里,电视屏幕前早已一片沸腾。樊振东猛地从沙发上站起来,攥着手机的手都在抖——屏幕里宋钰抱着队友哭的样子,让他想起冬训时她练到胳膊酸、却还坚持加练反手的模样,眼眶瞬间红了。刘国梁拍着他的肩膀笑:“看看,没白陪她练那么多回吧?这孩子,关键时刻真能顶得住!”许昕刷着实时新闻,笑着念:“宋钰成为布达佩斯站最黑马!首战高级别外战就夺冠!”马龙也点头:“她的正手快带和反手变线,现在打得比训练时还稳,这冠军拿得实至名归。”
颁奖台上,当国歌响起、五星红旗缓缓升起时,宋钰站在最高领奖台,双手捧着奖杯,眼泪又一次掉了下来——她想起出发前樊振东塞给她的保温袋、马龙给的战术U盘、刘诗雯叮嘱的“别紧张”,想起集训时教练组一遍遍帮她磨战术、队友们陪她加练到深夜。这个冠军,不是她一个人的,是所有人一起拼出来的。
赛后采访中,记者问她“拿到冠军最想感谢谁”,宋钰擦了擦眼泪,笑着说:“感谢教练组的指导,感谢队友们的陪伴,还要感谢留守集训的队友——赛前陪我练战术、帮我分析对手,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我。”她没提樊振东的名字,却在镜头前晃了晃脖子上挂着的钥匙扣——那个带“布达佩斯”吊牌的乒乓球钥匙扣,是他送的。
采访结束后,宋钰第一时间给樊振东发了视频电话。屏幕里,樊振东笑得眼睛都眯了,额角还带着集训的汗:“冠军!你太厉害了!我就知道你能行!”宋钰举着奖杯对着屏幕晃了晃,笑着说:“等我回去,你欠我的红糖馒头得管够,还要陪我练混双——下次比赛,咱们一起上!”
“好!”樊振东用力点头,眼神亮得像星星,“馒头管够,混双陪你练到你满意!我在基地等你回来,给你接风!”
挂了电话,宋钰看着手里的奖杯,又摸了摸脖子上的钥匙扣——布达佩斯的风是暖的,奖杯是沉的,心里是满的。她知道,这个冠军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以后,她要带着这份底气,和队友们一起,在更多赛场上,让国歌响起,让五星红旗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