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二十七年,冬。紫禁城的雪下了三天三夜,掩盖了宫墙内的血腥气。我站在长乐宫的琉璃瓦下,看着殿外跪满的禁军,指尖攥着的凤印硌得掌心生疼。
两个时辰前,父皇驾崩,太子带着心腹闯宫,要夺传位诏书。我以长公主之尊,调遣羽林军守住宫门,却也陷入了僵持——太子手握京畿兵权,而我,只有一座孤立无援的长乐宫。
“公主,羽林军快撑不住了!”贴身侍女锦书慌慌张张跑进来,声音发颤,“太子殿下说,再不降,就要放火烧宫了!”
我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慌乱。我李凝华,是大曜朝唯一的长公主,自小跟着父皇处理朝政,绝不能让这大好江山落在太子那个草包手里。可眼下,我确实没有破局之法。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阵骚动,紧接着,一个穿着青色长衫的男子被羽林军押了进来。他身姿挺拔,面容清俊,却带着一股生人勿近的阴鸷气,即使被绑着,眼神里也没有丝毫惧意,反而带着几分玩味的审视,直直落在我身上。
“公主殿下,”他开口,声音低沉悦耳,却透着几分狡黠,“在下马嘉祺,听闻殿下被困,特来献一计,助殿下破局。”
我皱眉:“你是谁?为何会在这里?”
“在下只是个无官无职的布衣,”马嘉祺笑了笑,眼底却没有温度,“至于为何会来,自然是看不惯太子殿下的所作所为,想帮公主殿下一把。不过,我的计策,可是要收费的——我要殿下承诺,事成之后,封我为军师,掌朝中半数兵权。”
好大的胃口。我看着他,心里有些怀疑。这个人突然出现,来历不明,所求甚高,说不定是太子派来的奸细。可眼下,我已没有其他选择。
“若你真能帮我破局,我便答应你。”我沉声道。
马嘉祺眼中闪过一丝得逞的笑意:“好。太子的软肋,是他那宠妾柳氏。柳氏此刻在城外的别院,只要我们派人去把柳氏请来,太子投鼠忌器,必然不敢轻举妄动。另外,我知道京郊有一支三千人的骑兵,是先皇暗中培养的,由老将军秦毅统领,只要殿下以传位诏书为凭,秦将军定会出兵相助。”
我心里一惊。先皇暗中培养骑兵的事,连我都不知道,他一个布衣怎么会清楚?但事到如今,我只能信他。我立刻派锦书带着我的令牌,去请秦将军出兵,又让人去城外别院“请”柳氏。
不出马嘉祺所料,半个时辰后,秦将军带着骑兵赶到,围住了太子的人马。太子看到柳氏被押在城楼上,果然慌了神,手下的人也乱了阵脚。羽林军趁机反击,很快就控制了局面,太子被擒,宫变平息。
我走到马嘉祺面前,亲自为他解开绳索:“马军师,多谢。”
他揉了揉手腕,笑容依旧带着几分阴鸷:“公主殿下言重了,只是各取所需罢了。”
宫变平息后,我以长公主之尊,暂代朝政,马嘉祺也如约成为了我的军师,掌半数兵权。朝中大臣对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军师颇有微词,尤其是那些太子的旧部,更是处处针对他。
可马嘉祺却毫不在意,他手段狠辣,短短几天,就用“贪污”“通敌”的罪名,扳倒了三个反对他的大臣,还把他们的家产充公,用来填补国库的空缺。朝堂上的人都怕了他,私下里称他为“活阎王”。
我看着他雷厉风行的样子,心里既有欣赏,也有警惕。这个人太聪明,太有野心,就像一把锋利的刀,既能帮我披荆斩棘,也可能反过来伤了我。
有一次,我和马嘉祺在御书房商议朝政,他突然开口:“公主殿下,如今太子已被擒,朝中虽有反对之声,却也不足为惧。不如,殿下登基称帝,以女子之身,开创大曜朝的新纪元?”
我愣了一下,随即摇头:“不可。大曜朝从未有女子称帝的先例,我若登基,定会引起天下大乱。”
马嘉祺看着我,眼神里带着几分复杂:“殿下是怕了?还是觉得,女子不如男子?”
“我不是怕,”我看着他,语气坚定,“我只是不想让百姓陷入战乱。眼下,最重要的是稳定朝局,安抚民心,而不是争夺皇位。”
马嘉祺沉默了片刻,点了点头:“殿下说得是。是在下考虑不周了。”
虽然他嘴上这么说,但我知道,他心里并不认同。接下来的日子,他开始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不仅拉拢朝中大臣,还在军中安插自己的人手。我看在眼里,却没有阻止——我需要他的能力来稳定朝局,也需要给他足够的空间,让他觉得我信任他。
与此同时,我也在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我重用秦将军等忠于先皇的老臣,还派人去安抚各地的藩王,让他们知道,我暂代朝政,是为了大曜朝的稳定,而非一己之私。
有一次,江南的藩王联合起来,以“女子干政,有违祖制”为由,要求我交出朝政大权,还政于宗室子弟。朝中大臣人心惶惶,都劝我妥协。
马嘉祺却不以为然,他对我道:“公主殿下,这些藩王只是想趁机夺权,并非真的为了祖制。我们不必妥协,只需派一支军队去江南,震慑他们即可。另外,我已经查到,这些藩王暗中勾结了北狄,只要我们把证据公之于众,他们就会失去民心,再也不敢作乱。”
我按照他的计策,派秦将军带着五万大军去江南,又把藩王勾结北狄的证据公布出来。果然,藩王们慌了神,不仅不敢再提夺权之事,还纷纷派人来京城请罪。朝局再次稳定下来。
经此一事,我更加清楚,马嘉祺是我不可或缺的助力。但同时,我也更加警惕——他的能力太强,野心太大,若有一天,他想要的不再是兵权,而是整个江山,我该如何应对?
随着相处的时间越来越长,我发现马嘉祺并非只有阴狠狡猾的一面。
有一次,我因为处理朝政太过劳累,病倒了。高烧不退,昏睡了两天两夜。醒来时,看到马嘉祺坐在床边,眼底布满血丝,手里还拿着一碗刚熬好的药。
“公主殿下,你醒了?”他看到我醒来,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喜,随即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快把药喝了吧,喝了药,病才能好。”
我接过药碗,药汁很苦,却带着一股淡淡的暖意。我看着他,轻声问:“你守了我多久?”
“没多久。”他避开我的目光,语气平淡,“只是担心殿下的身体,影响朝政。”
我知道他在撒谎,却没有戳破。从那天起,我发现马嘉祺对我,似乎多了几分不一样的情愫。他会在我处理朝政晚了的时候,默默送来一碗热汤;会在我去寺庙祈福的时候,悄悄安排好护卫,确保我的安全;会在我因为朝堂之事烦恼的时候,耐心地为我分析局势,帮我想出解决办法。
而我,也渐渐对他动了心。我知道,我们之间隔着权谋和野心,这段感情或许不会有好的结果,但我还是忍不住沦陷。
有一次,我们一起去城外的别院散心。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马嘉祺站在湖边,看着湖面,突然开口:“公主殿下,你知道吗?我小时候,家道中落,父母被贪官陷害,惨死狱中。从那时起,我就发誓,一定要报仇,一定要站在最高处,让那些欺负过我的人,都付出代价。”
我看着他,心里一阵心疼。原来,他的阴狠和狡猾,都是被现实逼出来的。我走到他身边,轻声说:“以后,有我在。我不会让任何人再欺负你。”
马嘉祺转过头,看着我,眼神里满是复杂的情绪。他沉默了很久,才缓缓开口:“公主殿下,若有一天,我为了权力,做出了伤害你的事,你会恨我吗?”
我看着他,坚定地摇了摇头:“我相信你,不会的。”
他笑了笑,伸手握住我的手。他的手很暖,很有力,让我觉得很安心。“凝华,”他第一次叫我的名字,而不是“公主殿下”,“有你这句话,就够了。”
那一刻,我以为我们之间的关系,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可我没想到,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悄悄逼近。
北狄看到大曜朝局势稳定,便想趁机发动战争,夺取边境的城池。他们派使者来京城,要求我把公主嫁给北狄的可汗,否则就兵戎相见。
朝中大臣分为两派,一派主张和亲,认为这样可以避免战乱,保护百姓;另一派主张开战,认为大曜朝不能向蛮夷低头。我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和亲,我不甘心;开战,又怕百姓陷入战乱。
马嘉祺看出了我的为难,他对我道:“公主殿下,不必为难。北狄虽然强悍,但内部矛盾重重,可汗的几个儿子都在争夺继承权,只要我们从中挑拨,他们就会自顾不暇,再也没有精力来攻打我们。另外,我已经让人准备好了粮草和武器,只要他们敢来,我们就给他们一个教训。”
我按照他的计策,派使者去北狄,给可汗的几个儿子送去了丰厚的礼物,还故意透露可汗想把皇位传给小儿子的消息。果然,北狄内部很快就乱了起来,几个儿子为了争夺继承权,互相攻打,再也没有精力来攻打大曜朝。
危机解除后,我对马嘉祺更加信任,甚至开始考虑,等朝局彻底稳定后,就把朝政大权交给他一部分,和他一起治理天下。
可我没想到,马嘉祺竟然瞒着我,和北狄的一个王子暗中勾结。他答应帮助那个王子夺取可汗的位置,条件是北狄在他夺取大曜朝江山的时候,出兵相助。
这件事是锦书偶然发现的,她看到马嘉祺和北狄王子在密室里密谋,还听到了他们的谈话。锦书把这件事告诉我的时候,我如遭雷击,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立刻派人去调查,结果证实了锦书的话。马嘉祺确实在暗中勾结北狄,想要夺取我的江山。
我心如刀割,却还是强忍着泪水,让人把马嘉祺叫到御书房。
“马嘉祺,”我看着他,声音颤抖,“你为什么要这么做?我待你不薄,你为什么要背叛我?”
马嘉祺看着我,眼神里满是复杂的情绪,有愧疚,有无奈,还有一丝我看不懂的坚定。“凝华,我不是故意要背叛你。”他轻声说,“我只是想给你一个更好的未来。我知道你不想称帝,但我想让你成为天下最尊贵的女人,让所有人都臣服于你。我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你。”
“为了我?”我冷笑一声,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你勾结北狄,发动战争,让百姓陷入战乱,这就是为了我?马嘉祺,你太自私了!你只是为了自己的野心,为了自己的权力!”
他沉默了片刻,点了点头:“是,我承认,我有野心。但我对你的感情,是真的。凝华,只要你愿意跟我一起,我们就能一起统治天下,开创一个新的时代。”
我看着他,摇了摇头:“我不会跟你一起的。我想要的,是百姓安居乐业,是天下太平,而不是权力和江山。马嘉祺,你走吧。我不想再看到你。”
马嘉祺看着我,眼中闪过一丝痛苦,却还是转身离开了。
他走后,我立刻派人去平定北狄的战乱,又清理了朝中马嘉祺的势力。朝局再次稳定下来,百姓也恢复了往日的生活。
只是,我的心里,却留下了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我时常会想起马嘉祺,想起我们一起经历的那些日子,想起他为我做的那些事。我不知道,他对我的感情,到底是真的,还是只是他夺权的手段。
后来,有人说,马嘉祺去了江南,隐居在一个小镇上,再也没有涉足过权谋之争。也有人说,他在平定北狄战乱的时候,为了保护百姓,牺牲了自己。
我没有去求证这些消息,只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治理国家上。我重用贤臣,减轻百姓的赋税,发展农业和商业,让大曜朝越来越繁荣。百姓们都很爱戴我,称我为“贤德长公主”。
很多年后,我站在长乐宫的琉璃瓦下,看着殿外的百姓安居乐业,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我知道,我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虽然我失去了爱情,但我得到了百姓的爱戴,得到了天下的太平。
只是,在某个寂静的夜晚,我还是会想起那个穿着青色长衫的男子,想起他眼中的阴鸷和温柔,想起我们之间那段短暂而又刻骨铭心的感情。或许,这就是命运吧,江山与爱情,终究不能两全。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