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哭了……
真的哭了……

第一章 三年级的告白,是槐树叶间的光
林小满第一次见到陈屿,是在小学一年级的校门口。她抱着新买的橡皮蹲在地上哭,因为被高年级的男生抢了书包,而陈屿背着洗得发白的书包,从口袋里掏出一颗蓝色的弹珠递过来:“别哭了,这个给你,比橡皮好看。”
那天的阳光穿过老槐树的叶子,落在陈屿的发梢上,也落在那颗蓝弹珠上,折射出细碎的光。林小满后来想,或许从那天起,她就把这颗弹珠,和陈屿的名字,一起悄悄放进了心里。
他们成了最要好的朋友。每天早上,陈屿会在林小满家楼下的槐树下等她,手里攥着两颗奶糖,一颗给她,一颗自己留着;放学路上,他们会绕远路去河边捡石头,比赛谁扔得更远;林小满的数学题不会做,陈屿就蹲在她家的小台灯下,用铅笔在草稿纸上写得密密麻麻,连“3+5”都要画个小太阳当辅助;陈屿的球鞋破了,林小满就偷偷把妈妈给的零花钱攒起来,给他买了双新的白网鞋,藏在槐树下的树洞里,让他自己去拿。
那棵老槐树,是他们的秘密基地。他们在树干上刻下“满”和“屿”两个字,用石头围了个小圈子,说是“以后的家”;他们把捡到的好看弹珠、写满愿望的小纸条,都埋在树下的土里,约定“等上了初中,就挖出来看”。
变故发生在三年级的夏天。那天下午最后一节是体育课,自由活动时,陈屿拉着林小满跑到槐树下,脸涨得通红,手里紧紧攥着那颗当初给她的蓝弹珠——后来林小满把弹珠还给他了,他一直放在口袋里,磨得边缘都发亮。
“林小满,”陈屿的声音有点抖,却很认真,眼睛盯着她的鞋尖,“我喜欢你。不是朋友的那种喜欢,是以后想娶你的那种。”
林小满的脸一下子热了,心跳得像揣了只兔子,她想点头,又想躲开,最后只是攥着衣角,小声说了句“我知道了”。陈屿以为她答应了,高兴得跳起来,把蓝弹珠塞回她手里:“这个你拿着,以后看到它,就想起我。”
那天的风很软,槐树叶沙沙响,像是在替他们藏着这个秘密。林小满把弹珠放进铅笔盒最底层,晚上睡觉前拿出来看了好几遍,觉得那颗蓝色的光,比天上的星星还亮。她甚至开始期待初中,期待和陈屿一起挖开树下的秘密,期待他说的“以后的家”。
可她没等到。
第二天早上,林小满像往常一样去槐树下等陈屿,却等了整整一个小时,直到上课铃响了,也没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她以为陈屿生病了,放学后飞快地跑向他家——那栋离学校不远的老居民楼,却发现他家的门是锁着的,窗户里空空的,连窗帘都被取走了。
邻居阿姨看到她,叹了口气说:“陈家昨天晚上就搬走了,说是要去外地,好像走得挺急的,没跟谁说。”
林小满站在原地,手里还攥着准备给陈屿的奶糖,糖纸被捏得皱巴巴的。她突然想起昨天陈屿说“以后想娶你”时,眼里的光,想起他塞给她蓝弹珠时的认真,想起他们埋在槐树下的约定——他怎么能不告而别呢?
她跑回学校,冲到槐树下,蹲在地上哭。眼泪掉在土里,打湿了他们刻下的“满”字。她想把埋在土里的弹珠和纸条挖出来,可挖了半天,只挖到一把湿润的泥土。那天的风还是很软,可槐树叶的沙沙声,却像是在嘲笑她的天真。
铅笔盒里的蓝弹珠,成了陈屿留给她唯一的东西。
第二章 初中的信,都寄往了空地址
初中开学那天,林小满特意穿了新的白衬衫,背着和陈屿同款的书包。她站在教学楼前,四处张望,希望能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她还抱着一丝希望,或许陈屿只是搬到了附近,或许他会来这所初中。
可整个初一,她都没见到陈屿。
她开始疯狂地寻找他的消息。她问遍了小学时的同学,没人知道陈屿去了哪里;她找小学班主任要陈屿家的联系方式,老师说“陈家没留新地址,只说以后不回来了”;她甚至偷偷写了信,寄到陈屿以前的家,信封上写着“陈屿收”,可信寄出去后,总是被退回,上面盖着“查无此人”的戳。
那些退回来的信,林小满都藏在书桌的抽屉里。信纸上写满了她的日常:“今天数学考了98分,要是你在,肯定会跟我抢着看试卷”“学校门口开了家卖弹珠的店,我看到了蓝色的,和你给我的那颗一样”“槐树下的土好像被翻新了,我们埋的东西,会不会被人挖走了”……
她变得沉默。以前的林小满爱说爱笑,会跟同桌分享零食,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可现在的她,总是一个人坐在座位上,上课走神,下课就趴在桌子上,看着铅笔盒里的蓝弹珠发呆。有时候同桌跟她说话,她要反应好一会儿才会应一声,眼睛里没了以前的光。
初二那年的夏天,下了一场大雨。林小满放学时没带伞,站在学校门口等雨停,突然看到一个男生的背影,穿着白网鞋,背着和陈屿一样的书包。她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忘了下雨,冲过去想叫他“陈屿”。
可男生转过身,是一张陌生的脸。他疑惑地看着林小满,问:“同学,你认识我吗?”
林小满的脸瞬间白了,连忙摇头,说“对不起,认错人了”,然后转身跑进雨里。雨水打湿了她的头发和衣服,冰凉地贴在皮肤上,可她感觉不到冷,只觉得心里空荡荡的,像是被人挖走了一块。
她跑到那棵老槐树下——小学的学校还在,槐树立在原地,只是树干上的“满”和“屿”,被岁月磨得模糊了。她蹲在树下,任由雨水和眼泪混在一起,手里紧紧攥着那颗蓝弹珠。弹珠被雨水打湿,蓝色的光变得黯淡,就像她心里的希望,一点点熄灭。
那天晚上,她发烧了。妈妈坐在床边,摸她的额头,心疼地说:“小满,你是不是还在想那个搬走的小男孩?都过去这么久了,别再想了。”
林小满没说话,只是把脸埋在枕头里,哭得更凶了。她不是没想过放下,可陈屿说的“我喜欢你”,那颗蓝弹珠,槐树下的约定,就像刻在她心里的字,怎么也擦不掉。
初中毕业那天,她又去了陈屿以前的家。那栋老居民楼已经被围起来,准备拆迁。她站在围栏外,看了很久,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陈屿,我初中毕业了,你还好吗?”,放进了围栏的缝隙里。
她知道,这张纸条和以前的信一样,不会被陈屿看到。可她还是想写,像是在跟过去的自己,做一个告别。
第三章 高中的偶遇,是转身的沉默
高中,林小满考上了市里的重点中学。报到那天,她在学校门口的公告栏前看分班名单,身边有两个女生在聊天,一个说“听说隔壁三中的陈屿,这次也考得很好,好像是他们年级的第一”。
“陈屿”两个字,像针一样扎进林小满的耳朵里。她猛地转头,抓住那个女生的胳膊,声音都在抖:“你说的陈屿,是哪个陈屿?他是不是以前在实验小学读书,三年级搬走的?”
女生被她吓了一跳,点了点头:“好像是吧,我小学跟他一个班,他三年级转走的,没想到现在在三中。”
林小满的心跳得飞快。三中离她的学校很近,坐公交车只要十分钟。她终于知道了陈屿的消息,终于知道他在哪里了——她无数次幻想过重逢的场景,她会拿出那颗蓝弹珠,问他“你还记得我吗”,问他“为什么不告而别”。
可真的知道了他的学校,她却犹豫了。
她开始有意无意地绕路,经过三中的门口。有时候会看到穿着三中校服的学生,她会放慢脚步,仔细地看每一张脸,希望能看到陈屿。有一次,她真的看到了——一个很高的男生,穿着白衬衫,背着黑色的书包,正和同学说笑。他的侧脸和小时候很像,只是轮廓更硬朗了,笑容还是以前的样子,很干净。
是陈屿。
林小满的心脏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她下意识地想走过去,脚却像灌了铅一样,挪不动。她看到陈屿和同学走进了一家书店,看到他拿起一本数学题,手指在书页上划过——和小时候教她做题时的样子,一模一样。
可她最终还是转身走了。
她走到公交车站,坐在长椅上,从口袋里掏出那颗蓝弹珠。弹珠已经被她摸得光滑,蓝色的光在阳光下很淡。她看着弹珠,突然就明白了——小时候的告白,是真的;槐树下的约定,也是真的。可那些都是童言,是小孩子不懂事时说的话,当不得真。
陈屿或许早就忘了她,忘了那颗蓝弹珠,忘了槐树下的约定。他现在有了新的同学,新的生活,或许还有了喜欢的人。她如果突然出现,拿着一颗旧弹珠,说“你以前说要娶我”,会不会很可笑?
她想起初中时那些被退回的信,想起下雨天认错人的尴尬,想起这些年她的沉默和等待。她突然觉得,或许不相见,才是最好的结局。至少,她还能保留着小时候的回忆,保留着那颗蓝弹珠,保留着对陈屿的美好印象。
高中三年,她无数次经过三中,无数次看到陈屿的身影,却从来没有主动靠近过。她会在三中门口的奶茶店买一杯奶茶,看着陈屿从店里走出来,然后默默离开;她会在运动会时,看到陈屿在跑道上跑步,为他加油,却只敢在心里说;她会在高考前,看到陈屿在图书馆里复习,坐在离他很远的位置,假装看书,偷偷看他的侧脸。
她的悲痛,从来都是沉默的。没有大哭大闹,没有歇斯底里,只是在某个瞬间,看到熟悉的场景,听到熟悉的名字,心里会抽痛一下,然后又恢复平静。
高考结束那天,林小满又去了三中门口。陈屿和同学一起走出来,手里拿着录取通知书,笑得很开心。林小满站在马路对面,看着他,心里默默地说:“陈屿,再见了。”
她转身,走进人流里。手里的蓝弹珠,被她放进了口袋深处。她知道,她不会再去找陈屿了。小时候的童言,就像槐树叶间的光,很美,却抓不住。而她,要带着这份回忆,继续往前走。
第四章 槐树下的秘密,是长大的告别
大学开学前,林小满回了一趟小学。那棵老槐树还在,只是树干更粗了,枝叶更茂盛了。她走到树下,蹲下来,用手摸了摸树干上模糊的“满”和“屿”,突然想把当年埋在土里的东西挖出来。
她找了根小树枝,小心翼翼地挖着树下的土。挖了大概十几厘米,她的树枝碰到了一个硬东西——是一个铁盒子,上面锈迹斑斑,是她和陈屿当年一起买的。
她把铁盒子打开,里面的弹珠和小纸条都还在。弹珠已经蒙上了一层土,小纸条被雨水浸得有点发黄,上面的字迹却还能看清。陈屿写的“我要和林小满永远当朋友”,她写的“我希望陈屿每天都开心”。
林小满坐在树下,看着这些东西,眼泪突然就掉了下来。不是因为难过,而是因为释然。她终于明白,小时候的喜欢,是最纯粹的喜欢;小时候的约定,是最天真的约定。它们不需要实现,不需要延续,只要存在过,就够了。
她把铁盒子重新埋回土里,把那颗蓝弹珠也放了进去。她拍了拍手上的土,站起身,看着老槐树,笑了笑:“陈屿,谢谢你。谢谢你陪我度过了最开心的童年,谢谢你给我的蓝弹珠,谢谢你说的喜欢。”
风穿过槐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在回应她的话。
后来,林小满在大学的图书馆里,偶然看到了一本校友名录,上面有陈屿的名字——他考上了一所很好的大学,学了他喜欢的数学。她看着他的名字,心里很平静,没有波澜。
她没有联系他,也没有再找过他。她知道,他们已经走上了不同的路,有了不同的人生。小时候的童言,就像一场美好的梦,梦醒了,就要回到现实。
只是偶尔,在某个夏天的午后,她会想起那颗蓝弹珠,想起槐树下的告白,想起那个不告而别的男生。心里会有一丝淡淡的怀念,却再也没有了当年的悲痛和遗憾。
她终于长大,终于明白:有些再见,不需要说出口;有些约定,不需要实现;有些喜欢,只需要留在回忆里,就很好。
而那棵老槐树下的秘密,和那个三年级的夏天,终将成为她生命里,最温暖也最珍贵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