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站在赵凌面前,身姿挺拔,眼神坚定而充满自信,仿佛周身都散发着一种别样的光芒。她微微仰头,清了清嗓子,开始阐述自己精心思索的计策。
“皇上,臣妾以为,当务之急乃是解决这水源之困。臣妾曾在书中偶然听闻,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种神奇的寻找地下水源之法,名曰‘地听术’。”林晓的声音清脆而响亮,犹如山间清泉流淌而过。
赵凌微微皱眉,目光中满是疑惑,急切地问道:“地听术?这究竟是何意?朕从未听闻过此等奇法。”
林晓不慌不忙,耐心地解释道:“皇上,此法是这样的。我们可以寻觅一些硕大的水缸,将其倒扣于地面之上,而后让人将耳朵紧紧贴在缸底,屏气凝神,倾听地下传来的声音。若能听到潺潺的水流之声,便可知晓附近存有地下水源。”
赵凌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但仍存有疑虑,追问道:“此法当真可行?莫不是空穴来风?”
林晓重重地点了点头,目光坚定如炬,说道:“皇上,如今局势紧迫,不妨大胆一试。臣妾相信,定能有所收获。”
接着,林晓稍作停顿,继续说道:“再者,关于这粮食之难题。臣妾想到,可以在宫中及京城率先推行节约粮食之举措。比如,削减每餐的菜肴数量与分量,务必做到不浪费一粒米、一棵菜。同时,鼓励百姓在自家的院子里种植一些生长周期较短、耐旱能力较强的作物,像红薯、荞麦之类。”
赵凌边听边点头,神色逐渐缓和,眼中多了几分期待。
林晓见皇上有所认同,更是鼓足了勇气,继续说道:“皇上,臣妾还建议组织人力,在京城之外开垦荒地,兴修水利。虽说这旱灾极为严重,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不懈努力,总能寻到一些较为湿润的土地。而后引水源加以灌溉,种植庄稼,定能缓解粮食短缺之困。”
赵凌不禁站起身来,双手背后,在殿中来回踱步,眉头紧锁,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林晓趁热打铁,又补充道:“此外,皇上,对于那些囤积居奇的富商,应当严惩不贷。务必没收他们私藏的粮食,用于救济那些受灾的灾民。同时,朝廷可以出资从其他未受灾的地区购置粮食,以此稳定市场价格,让百姓们都能买得起粮食,得以生存。”
赵凌停下脚步,目光炯炯地看着林晓,满是好奇与赞赏,问道:“爱妃,你这些精妙的想法究竟从何而来?”
林晓心中一紧,赶忙福了福身,说道:“皇上,臣妾平日喜好读些杂书,也爱独自思考。这些都是臣妾苦思冥想,为了大乾的百姓,为了皇上您的江山社稷所得。”
赵凌凝视着林晓,片刻之后,大声说道:“爱妃,你的这些计策甚妙。朕决定立刻着手实施,定要让大乾度过此劫。”
随后,赵凌紧急召集大臣,将林晓的计策一一详细告知,并果断下令立即执行。朝廷迅速行动起来,组织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一批批巨大的水缸被火速运送到各地,经验丰富的工匠们带着满怀希望的百姓们,认真地进行着地听术的操作。
经过几天几夜的不懈努力,终于在京城附近探测到了多处地下水源。消息传来,京城上下一片欢腾,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
与此同时,宫中的节约粮食行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御膳房严格按照新的标准准备膳食,妃嫔们也纷纷响应,以身作则,不再追求奢华的饮食。京城的百姓们看到宫中的表率,也都自觉地节约每一粒粮食,哪怕是一点残渣也不舍得丢弃。
朝廷还派出官员,走街串巷,鼓励和指导百姓在自家院子里种植耐旱作物。一时间,京城内外,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他们翻土播种,洒下希望的种子,期盼着能有一份收获。
对于那些囤积居奇的富商,朝廷展开了严厉的清查。一批不法富商被绳之以法,他们囤积的大量粮食被统统充公,迅速运往灾区,用于救济那些嗷嗷待哺的灾民。同时,朝廷派出使者,带着满满的钱财,马不停蹄地前往未受灾的地区购买粮食。
林晓在宫中密切关注着各项措施的进展,一颗心始终悬着,默默祈祷着这些计策能够奏效,拯救大乾的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而赵凌也时常与她交流,听取她的意见和建议,对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大乾逐渐看到了战胜旱灾的希望。田间开始有了新绿,百姓们的眼中也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