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所展现的高中生活,总是那般美好而鲜活,仿佛青春的所有激情、奋斗与希望都能在其中找到归宿。那时还未踏入初中的我,看到这些视频时,真的相信了高中便是如此——充满欢笑与热血,洋溢着属于少年的朝气
可是当我真正走进高中,现实却像一堵冰冷的墙,将幻想击得粉碎。这里没有美好,只有痛苦,一种沉重到无法用语言描绘的痛苦,足以让人精神陷入麻木,它成为我的牢笼,也成为我痛苦的温床
我的语言能力在逐渐退化,或者说,是连表达的欲望都被这无边的疲惫压抑得荡然无存。脑海中的思绪如潮水般翻涌,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出口,仿佛被什么东西死死堵住。这一切,与我曾经憧憬的高中完全不同
我不知道别的学校是否也是如此,但至少在我的世界里,高三并非什么拼搏的象征,它更像是一场看不到尽头的折磨。写不完的作业、背不完的书、看不完的资料、考不完的试……还有那些变得更多的毫无道理却又不得不遵守的规矩,它们如同一块巨石,让我喘不过气来。日复一日,我感觉自己不过是苟延残喘地活着
究竟什么才是“高三应有的样子”?是谁定义了这样的标准?难道高三就必须把自己累垮才算合格吗?拼尽全力就叫拼搏吗?在我看来,这根本不是所谓的“拼搏”,这只是“累”,赤裸裸的累,被人们披上华丽外衣的累
他们总说:“熬过去就好了,读书会让你的人生变甜。”可这又是谁定下的规则?或许,那些所谓“改变命运”的话,本质上不过是命运本身设下的陷阱。我们以为通过努力可以挣脱束缚,却不知,这可能只是命运为我们铺设的一条注定要走的路罢了
当老师在课堂上问我“你觉得学习是为了什么?”时,我声音笃定:“为了开阔眼界,为了增长见识,为了扩大格局”,话音落下,连自己都差点被这冠冕堂皇的回答说服。可是,我真的这样认为吗?
回归现实,剥离那些华丽的词藻后,我对学习的理解只剩下赤裸裸的功利:它不过是一块敲门砖,是为了让我将来能够谋得一份体面工作罢了。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意义
是的,我就是这样一个庸人,平凡至极,甚至不屑与高尚扯上关系。任凭别人如何嘲讽或指责,我始终坚持我的认知——学习,对我而言,只是为了赚钱、养活自己,仅此而已。至于报效国家这样的宏大使命,我从未想过,也自觉无力承担
我不过是芸芸众生中最普通的一个,普通到像沙粒般不起眼。而我的人生目标也很简单:只求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不给社会添麻烦,就够了,这也是我能为国家做出的最大的贡献
可即便如此卑微的愿望,在这条名为“学习”的路上,依然显得遥不可及。每天机械地重复着听课、做题、考试,这过程让我倍感煎熬。或许,我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子吧。若非家人的期待支撑着我,我早就放弃了
高中三年赋予我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痛苦,以及随之而来的麻木。它像一座无形的牢笼,将青春禁锢在试卷和分数之间,而所谓的成长,不过是学会了忍耐,习惯于压抑,直到将所有的情绪都封存进内心深处的一隅,不再触碰
我不否认工作的确辛苦,但学习又何尝轻松?为什么诉苦的权利总是被成年人占据?我的痛苦真实存在,却无人真正了解,甚至被当玩笑说出口
我用双手狠狠地抠着自己的皮肤,直到鲜血淋漓,有时是手指,有时是头皮,甚至那些结了疤的地方,我也忍不住去撕开。没有伤口,我就制造伤口,旧伤愈合,我便继续开辟新的疼痛。我不是为了自残而自残,而是想不断靠这种痛感将自己从麻木中拉回现实——提醒自己还活着,而不是像行尸走肉般日复一日
这是一个恶习,一种我明知错误却无法摆脱的习惯。它始于高中,那三年的压抑让我养成了这个扭曲的自我安慰方式:每当我感到心慌时,只有这么做能让我暂时解脱,让我的注意力从焦虑中转移出来
未来倘若有人问起我的高中生活,我恐怕会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那段岁月里并没有值得怀念的人或事,只是留下了一片灰暗的记忆。不幸早已覆盖了幸福的位置,我没有理由怀念它,更不想重返那个令人窒息的地方。对于我来说,那段时光不是成长的磨砺,而是一场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