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元佑亲去周夫子家接周夫子,但见他居室简陋,里外却都整洁,有一夫人卧病在床,周夫子照料周到。
周夫子的娘子虽面容憔悴,但眉宇间仍可看出些书香之气,元佑好奇,“周娘子可是读过书?”
平民家中的女儿,可没有这样的气息。
周娘子道:“让太子殿下见笑了,民妇嫁给周郎后,跟着他学过些。”
周娘子是商户出身,自小不识诗书,周夫子见她生得温婉,不识字太可惜,于是亲手教了她,周娘子的气质越发透着书香气,两人琴瑟和鸣,成为当地的一段佳话。
周娘子虽还病着,神色却也精神起来,元佑知道这是快好的征兆。
周娘子在周夫子困难时不离不弃,周夫子待她情深义重,这何尝不是一桩好姻缘。
元佑眼前掠过姜止的面容,那女子明明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眼里却从未失去光彩,他与阿止,会像周夫子夫妇一样吗?
元佑说明来意,一入宫门,出宫就不大便宜了,周夫子放心不下周娘子。
元佑一拍扇子,“这好办,本宫命人将周娘子一块儿接进宫,也免得来回奔波。”
周夫子想了想,“也好。”
元佑把周夫子接回来,姜止与姜彦已经在门口等着了。
姜彦一见了老师,笑着迎上去,恭恭敬敬行了一礼:“学生见过夫子。”
周夫子虽只有姜彦一个学生,却也是好生教导的。
姜彦的天分让周夫子很是欣慰,他少时未能完成的心愿,希望彦儿可以实现。
周夫子摸摸他的头,慈爱地点点头。
周娘子上前,“民妇见过太子妃。”
周娘子打扮齐整,容光焕发。
姜止上前接过她,“这便是周娘子吧,周娘子生得好生标致。”周娘子年岁三十岁上下,身上透着些温和气息,叫人见了很舒服,一看就是明白事理的。
元佑说明周娘子要在府上住,姜止吩咐管事安排一处院子给他们住。
周娘子早听闻姜止的事迹,见她大方得体,完全不像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心道传言不可信。
姜止拉着周娘子去聊天,连问也未问元佑一句,元佑有些难过,转头对周夫子道:“周夫子,咱们也聊聊。”
这周夫子可是个人才,如能为他所用,不失为一个收获。
周夫子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还会跟皇家扯上关系,当年他本是前途一片光明,奈何一朝变故,一腔报负也只得藏下。
这么多年,周夫子表面已经放下了,可心里其实还是不甘的,若有机会,他定然要一展鸿图。
这日,元佑与周夫子长谈了三个时辰,几乎忘了时辰,这周夫子出乎他的意料,元佑只恨没有及早发现他。
周夫子不但文采斐然,见地更是非凡,是能为国为民的好苗子。
元佑隔日就将周夫子推荐给了皇上。
周夫子的名号皇上也听过的,当年还可惜怎么好好的一个秀才没影了,原来是发生了变故。
他既有才,皇上焉有放着贤能不用的。
圣旨不久就到了太子府。
周娘子不敢置信地看着这一切,她与周夫子一路走来,知道他的抱负,如今终于有机会实现,她也替他高兴。
周娘子深情看了他一眼,“周郎,还傻愣着做什么,还不快谢恩?”
周夫子这才从怔愣中醒过来,拜下去,领了旨。
宣旨太监看了眼周夫子,说道:“周学士好造化。”
周夫子做了翰林院学士,下一步就是要封官了,对一个没考过举人的学子来说,是天大的恩赐。
周夫子赶忙道:“都是皇恩浩荡,臣感激不尽。”
周夫子不骄不躁,见惯了世态的太监都不由对他赞赏了几分。
目光转向周娘子,“这位便是周娘子吧?”
周娘子眼里都是深情,“正是拙荆。”他嘴里说着“拙荆”,眼里却分明爱惜得很。
世间男子,一但功成,便会嫌弃糟糠之妻,周夫子显然不是这样的人。
周夫子这样的人品,也难怪连太子太子妃都帮他了。
姜彦是第一次见这样的场面,原来这就是功成名就啊,他为周夫子高兴,也向往着自己的未来,有朝一日他出头之日,他和娘便再也不用看夫人脸色了。
从此姜彦更加勤勉。
周夫子并未因自己受封就疏忽对姜彦的教导,一如既往教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