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楼梯上发呆的一些胡思乱想…
仅个人观点啦,我随便写写大家随便看看…
还是我们,但不是四人小分队,是饭搭子。
不是纯饭搭子,还是周边搭子和实体书搭子,别管怎么搭上的,反正就是搭上了。具体来说应该是我们都在走廊上等人,然后没等到,于是我们俩认识了。虽然是同班同学,虽然来这个班级也有好几个月了,但是除了同桌我和别人都不算熟,甚至没怎么说过话。直到误打误撞和她聊起看小说,突然就熟悉起来了。
这个习惯倒是和她一起吃饭以后才养成的——沿着学校后面沿河的路慢慢走,绕一圈再回教室。
我们的话题并不涉及特别多关于以前的经历,大多就是学校里发生的事以及绕不开的小说。我们看得题材并不算大众,日常也很难找到一起聊的人,也算机缘巧合。学校里的事,大概也没办法不落俗套,说得最多的就是上课,手脑分离的数学,作业写傻了的物理,语文老师又拖课,英语读后续写把自己写蒙了…
其实回想起来,属于我们的学生时代确实有些单调。我们没有什么出格的经历,最大胆的事就是看同人文的时候看到一些不太好说的东西,幻想一场属于自己的校园恋爱,别的…好像都生不出什么特别的好奇。我们的日常就是反反复复浸在题海里,面对写不完的试卷和考不完的试,作业撑满了晚自修,乱七八糟的心事填充在半夜,每天都忙,很忙,忙得没什么奔头,热情被成绩浇灭再死灰复燃。
所以散步这件事,成了很难得的放空时间。
有时候我们聊小说会把自己了得很激动,空荡荡的沿河小路上溢着我们毫无负担的大笑,好像会觉得原来没有烦恼也很简单。有时候我们好像也不知道到底要说什么,就沉默地吹风,沉默地走,沉默地到教室门口然后相视一笑。那会儿就觉得,不是非得说话才算有意义,只是放空一下,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短暂地让自己忘记,短暂地沉溺在恍惚的空间。
也不是什么事都必须一起做。虽然体育课选的是同一个项目,但我们几乎没有一起去过操场,虽然体活课大家都要去体育馆打卡,但我们好像也没一起走过。可以分一个冰砖,喝一瓶饮料,没那么远,又没那么近。
偶尔也会一起写个作业,比如摸鱼了的技术课,十八道题做完十道不一样,互相说服对方结果错得更多了;好像也偷摸听过歌,在教室里大家都跑下去抢球场的时候。
高考以后,我们约出去逛了个街——用她那个卡到打开QQ要好久的手机;然后终于加上了说了三年的微信。
我们的联系好像一直不多,又好像也一直都不少,不算很紧密又好像一直存在。偶尔微信轰炸,炸完就消失,一消失就是好久。
像这样的朋友,好像以前一直有很多,大家没什么联系,偶尔炸出来一下,溅起点水花,然后消失不见,没有多熟悉也称的上朋友。
但是她这样的好像又不太一样,也说不上来是因为什么。
好像从那个时候开始意识到,每个朋友都有不可替代性,不论你们的关系多亲近亦或者只是普通搭子,不论你们同行的路是长是短,定义为朋友,那便是独特的,真实的。
从什么时候从饭搭子变成朋友,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点,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大家对朋友都有划分,可能聊游戏的是一批,聊生活经历的是一批,能逛街的是另外一批。
我会觉得,这是一种舒服的关系,或许会有人觉得随意,因为这一段友情好像并没有被我们特别花心思维护过,到哪儿算哪儿,会有些不负责。只能说,我会享受这种随性的友情,它会减轻我社交的负担。
上一次发消息倒是为了约球,结果姐几个军训去了,她回老家玩去了,剩我们俩三个,打了一个小时原地透支高考前开始就再也没动过的腿,第二天一个都没起来看早上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