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日记的时候翻出来的小灵感。
我不喜欢整东西,但又不喜欢乱七八糟的全都堆在一起,于是我的桌子呈现两种极端——在一段时间内干净的基本上什么都没有,在一段时间里乱得像杂货铺——
同理我的日记,一段时间它可能叫日记,一段时间它是几个月都没什么机会出现在我的桌子上——
同理我日记本的密码,在一段时间里它会是某个有规律的系列以至于很久不打开也不会忘记,另一段时间他可能就是当天对什么感兴趣什么就变成密码了,过两天想不起来,就得暴力破解。
小时候的日记本密码现在更是想不起来一点,暴力破解以后在盒子里找到了一本应该是写着当时有的密码的小笔记本,显然我已经没有办法还原当时把这本东西一起锁进去的脑回路了。小时候的日记也是流水线为主,看不出什么特别的地方,我也想不起来很多事情是不是真的发生过。好像是有这么一个阶段,我会在日记本里编一些贴近现实但是又有点不太一样的故事,当时觉得自己能看出来这是编的,但是长大以后的我已经没有办法分辨了。
小时候的密码不一定防得住爸妈,但是真的防得住长大的自己。
我手机的密码好像是被他们破解了还是怎么着了,我会在一段时间以后发现自己退出了某个群聊。QQ群聊,没记错的话,被移出群聊是会有消息的,没消息就只能是自己退出的。有时候也会发现,日记本里面的字条不见了,或者在自己没动过的情况下内页的纸有一张没有卡在洞里······我不愿意去怀疑什么,也不想争辩,我知道说了没有用,所以后来就把日记本放到学校不带回去写了,但很多明明没有告诉他们的事情,他们怎么还是知道了······
现在看那时候的日记,形式上就是流水账,连故事都是流水账的编法,内容上真的没什么内容,好像写的都是些没什么营养的内容,也给不了现在的我多少来源于小时候的自己的灵感——当然,不否认偶尔还是有的,字也丑丑的,虽然到现在,我的字也算不上好看。
也当然,不可避免的羡慕小时候的自己。
虽然没有任何的文笔可言,但是那个时候的快乐很简单,最高十二颗星的作业拿到八颗就能开心很久,甚至是一件值得写在日记里的事,同桌分享了一根棒棒糖也是高兴的事,总是以“今天好开心”开头——不高兴的话,就会写“今天不高兴,所以不想写”,以至于我根本不知道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我不想写。
关于自己的小时候,好像自己是断片的,日记记得一点,草稿纸上找不到的部分居多,爸妈的回忆大概都是关于更小的时候,久远到他们骗我我都得信,因为没理由不信。
高二的后半段吧,从那个时候开始,日记已经几乎不写了,写的多的是一些零碎的感想,或者就是关于日常的碎碎念,集中在数学书,物理试卷,素材本,笔记本等的角落。隔很久,一个学期总复习的时候,学不动了就把这些东西整出来。
七七八八写了不少,整出来的时候觉得写的不好的都删了,剩下的真的不多,而且过一段时间去看,又觉得自己写的不好了。
长大后的自己,甚至都不用长大后,只是相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当时的快乐好像简单的没有道理,当时觉得痛苦的事情不过也就是过眼烟云。我在习惯,习惯自己性格各方面的缺陷带来的自己给自己的束缚;我在尝试,尝试认识一下不同阶段的自己。
我好像在试图共情,但从来都是无能为力。
我没有办法复刻当时的心情,没有办法复盘当时的不悦,哪怕一件事情结束之后强迫自己回想一遍又一遍,我还是想不通,当时的自己为什么这么做,明明有很多选择,我却好像选了最糟糕的,但当时我又一定觉得这是合理的。
想不明白的事情慢慢想,实在想不明白,那就这样吧。
这又不是物理,还给过程分。说不定哪天突然就灵光一现,不再是笔下文字上的想通了,而是真的从心里彻底想通了。
国庆假期快乐,半夜三更来更新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