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的寒假,小巷子里发生了一件大事。
镜头从巷口缓缓推进,定格在新开张的小卖部前。李一鸣拆了自家小院的院墙,盖起了一间几平方米的小房间,申请了个体工商营业执照,开起了小卖部。店里摆满了酱油、醋、盐,还有各种糖果零食,琳琅满目。
更令人称奇的是,李一鸣花三千六百元安装费和七百元电话机费,请邮电局拉线,在小卖部里装了一部电话。这可是小巷里的第一台电话,消息很快传遍了整条巷子。
宋莹向黄玲感慨道:“四千三百元啊,看来摆摊真能赚大钱。”庄超英在一旁算着账,喃喃自语:“四千三的成本……”
这时,宋芷欢突然爬上柜台,撒下一把野菊花籽,笑嘻嘻地说:“庄叔叔快看!每个籽都是存钱罐!”她把籽粒塞进柜台缝隙,一本正经地宣布,“明天它们就发芽变硬币啦!”
黄玲也跟着说:“李婶原本绝口不提李一鸣摆摊的事,昨天在车间却忍不住说了,个体户未必比不上铁饭碗,现在可扬眉吐气得很。”
数学老师庄超英接过话头,认真分析道:“接听电话一毛钱,打出去市内电话每分钟六分钱,长途更贵。现在大家都有打电话的需求,他家位置又好,街口人流量大,估计一年半载的,安装费和电话机费就赚回来了。”
林武峰也点头赞同:“接电话打电话,人都到店里了,顺便再买袋盐买瓶醋,这部电话还能促销店里的商品,一鸣有脑子。”
小卖部电话装好的那天,宋芷欢抱着麦乳精罐蹲在柜台前,将晒干的野菊花瓣塞进电话听筒孔,大声说:“一鸣哥哥!电话要喝花茶才能说话!”又用蛇瓜皮剪成星星贴在拨号盘上,得意洋洋地说:“这是长途通话密码,按星星能打到贵州云朵上!”
李一鸣笑着看着她捣鼓,突然电话铃响,芷欢抢先接起:“喂喂,这里是野菊花通讯站!”巷口卖爆米花的大爷被逗得哈哈大笑:“小欢欢,给我留包盐!”
李一鸣低头记账:“今天亏了八毛钱……”宋芷欢则往账本上贴野菊花花瓣,天真地说:“一鸣哥哥看!花香会把八毛钱熏回来!”她突然指向门外,“看!张奶奶带着酱油瓶来打电话啦!”
林栋哲眼馋电话却舍不得花钱,芷欢在墙角用粉笔画了个“通话阵”,指挥蚂蚁搬着米粒排队:“一颗米粒通话一分钟!”然后往林栋哲手心倒了几颗野菊花籽,“这是国际长途专用币,能打给外星蚂蚁!”
林栋哲捏着零钱,好奇地问:“打给外星人要多少钱?”芷欢往他耳朵塞了一朵野菊花,模仿电流声:“这里是半人马座,请投喂三颗米花!”
路过此地的庄筱婷轻笑:“欢欢,你让一鸣哥哥亏本啦!”芷欢神秘兮兮地掏出一把樟脑丸,“不怕!坏账会被驱虫将军吃掉!”她眨眨眼,一脸自信。
阳光洒在小巷里,孩子们的笑声和大人们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仿佛这个小小的变化,为这条平凡的小巷带来了新的生机。
多年后李一鸣的超市集团上市,敲钟槌上缠着风干的野菊花藤。记者询问创业初心时,他举起老式电话听筒:"有个小财务官说,这里存着四千三百个花开的声音。"夕阳穿过听筒孔洞,在交易所地面投出星星光斑,恍如那年蹲在柜台前塞花瓣的小小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