呱呱修文修文,晚安。祝大家天天开心啊~
第三章:生子、鸡舍
杨瑞华因着肥皂这事儿被贾张氏排揎,洗完衣裳回家就给阎阜贵下了最后通牒。
要么每个月至少买两块肥皂,要么家里人的衣裳闫阜贵自己洗。
闫阜贵怒道:“你可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杨瑞华,一个月就那么几张票,你就不能再省点吗?”
杨瑞华听了也委屈,想着老娘平时洗一家六口人的衣裳就用那一块肥皂,用完到处借,你还嫌老娘不会精打细算?
杨瑞华想着结婚这么多年一顿白面也没吃过,现在还被阎阜贵这个扣男指责。
怨气怒气全借着今天一起发出来:“我省?我这些年还不够省?这钱有省到我身上吗?”
“阎阜贵你这个没良心的,我嫁给你这么多年没想过一点福。你那点小心思要是用到正道上早升上去了,还用我在这给你省钱养家?”
“上了了几十年的班一级都没往上升过,还好意思在这给找老娘的事儿?”
“我就问你,生活费你加不加?”
阎阜贵嘴硬道:“你这个泼妇,这生活费一毛钱也加不了。”
“行,肥皂用完家里的衣裳你自己洗!”
不知道别人怎么样,反正张小花抱着小当在老闫家门口听得很乐呵。
忽略前院老周家的一家光棍儿和老李家的几个一脸吃了大瓜的脸,像个打了胜仗的公鸡得意的回了贾家。
刚进门儿秦淮茹就把饭摆好了,把小当递给秦淮茹让她去喂奶,
冲着门口喊了一句:“棒梗,回来吃饭。”
今天跟着刘光福玩小棍儿戳蚂蚁坑的棒梗扔了小棍儿往家跑去。
边跑边喊:“我回来了奶奶。”
今天贾家吃棒子面窝头,用的就是秦淮茹带回来的那十斤棒子面儿。
今晚秦淮茹不打算过去,就等着明天白天去。
何雨柱还在轧钢厂的食堂后厨挥着大铲子抄大锅菜,现在他是三食堂的大师傅,不用再做帮工的活儿。
昨天晚上卖力刨了一晚上的地,今天炒完菜正好补个觉。
转眼就到了六零年,四个月前王翠兰去医院查出了怀孕五个月的好消息。
‘怀孕’这个词超过了王翠兰大脑的信息处理系统,听到怀孕四个月后激动晕了过去。
要不是易忠海手快王翠兰就直接躺地上了,老两口一个比一个兴奋。
易忠海还能稳住,就问医生有什么要注意的?
也不怕医生笑话,就把这是老两口这是第一胎的事儿说了。
医生听完了解到时大龄产妇,就说平时要注意营养,每个月还要来医院产检。
易忠海连连答应,那一脸傻爸爸的表情真是没眼看。
回家还是做的三轮车,四合院的人还纳闷呢,这不年不节的哪家来走亲戚了?
贾张氏依旧还是坐在门口纳鞋底儿,纳鞋底儿一个月也不少钱呢,这钱东旭又不要,都是她的养老钱。
抬眼就看见易忠海跟太监搀老佛爷似得搀着王翠兰进了老易家。
贾张氏好奇:“东旭她师傅,东旭她师娘这是怎么了?”
易忠海咧着嘴:“东旭妈,我们家翠兰怀孕了。”
“怀孕了?”
这事儿惊的贾张氏手里的鞋底儿直接掉在了地上,忙问:“怎么就怀孕了呢?”
见着易忠海面色不愉,又道:“我不是这意思,去医院检查了吗?”
“去了,医生亲口说的还能有假?”
讪笑道:“那东旭师傅你先忙,有什么要搭把手的你尽管开口。”
易忠海:“放心吧东旭娘,我不跟你客气。”
贾张氏拾起鞋底儿进了屋,看见秦淮茹就说不好了。
“淮茹啊,不好了不好了。”
“怎么了妈?”
“老易家的怀孕了,咱们贾家不好了。”
“一大妈怀孕就怀孕呗,跟咱们家有什么关系?”
“长着一张聪明脸,脑子怎么就那么笨呢?”
“咱们家东旭叫老易师傅,老易这一有孩子咱们还怎么占老易便宜?”
“哎呀妈,咱们家现在可是双职工,一大爷平时手里漏的那点儿还没我自己挣得多呢。”
“你担心这些干什么?”
“也是哈淮茹,易忠海以后一定会更扣,咱家以后可就靠你和东旭了。”
“放心吧妈,种地这不是有手就会的嘛!”
“不过妈,一大爷那儿可不能远了。还是要打好关系,东旭还要往上考级呢。”
“放心吧,忘不了。”
“把棒梗小时候穿的衣裳找出来我给老易家的送过去。”
“我这就去。”
贾张氏又从小橱柜里拿出一个草绳扎着的牛皮纸包,心疼地摸了摸。
下午贾张氏拿着棒梗小时候穿的衣服和那包用牛皮纸包的半斤红糖去了老易家。
进门笑道:“恭喜了老易老易媳妇儿,家里没什么好东西,我就那了半斤红糖和棒梗小时候穿的衣裳来贺喜,千万别嫌弃。”
王翠兰听着棒梗小时候的有些意动,脸上的笑也更真切些。
“你说你,来家里还拿什么东西?”
“看你说的,喜事我不拿东西谁拿?这么多年多亏你和老易你们照顾,不然我一个寡妇带着东旭得多艰难。”
“这我得记恩。”
“东旭叫老易师傅,能帮我们肯定帮一把。”
“翠兰,你这往后月份大了,坐月子可怎么办呐?”
“能怎么办?就这么着呗。”
“我想的是,要是你和老易不嫌弃我的手艺,坐月子的时候我过来‘帮忙’。”
“哪能这么劳烦你?你快别臊我了。”
“你和老易商量商量,我这人又不像杨瑞华那样爱占人便宜。”
“咱们两家那么亲近,你们考虑考虑。”
“时间也不早了,我先回去了。”
王翠兰心里是偏向杨瑞华的,但是老闫家那一家子事儿肯定不少。
让人帮忙来坐月子肯定是要花钱的,贾张氏家里只有两个娃。负担肯定比杨瑞华轻的。
回来就和易忠海商量,易忠海拍板定了贾张氏。家里负担轻,儿媳妇儿又找了一份临时工工作。两家亲近,平时把小当抱易家就能直接‘帮忙’,
时间转眼就到了六零年六月,易玲玉出生了。
农场经过何雨柱和秦淮茹的耕耘收了六万公斤稻谷和八万公斤小麦。
还有了两亩一品中等灵田和两个养了80只鸡的鸡舍。